金谷范三

金谷范三

金谷 范三(かなや はんぞう、1873年(明治6年)4月24日 - 1933年(昭和8年)6月6日)日本陸軍軍人。陸軍大將、從二位·勛一等·功四級。出身大分縣。陸士第15期、陸大第5期(恩賜)畢業。參加過日清戰爭、日俄戰爭。歷任參謀本部第一部長、第十八師團長、朝鮮軍司令官、軍事參議官。1930年2月19日——1931年12月23日任日本帝國陸軍第13代參謀總長。因九一八事變十月事件約束軍隊不力,失去天皇信任,鬱鬱而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谷范三
  • 外文名:かなや はんぞう
  • 國籍日本
  • 民族大和
  • 出生地:大分縣國東郡高田町
  • 出生日期:1873年4月24日
  • 逝世日期:1933年6月6日
  • 職業:陸軍軍人
  • 畢業院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大學
  • 代表作品:《日本參謀本部滿蒙國防計畫意見書》
  • 軍銜:陸軍大將
  • 官位:從二位
  • 勛等勛一等旭日大綬章
  • 功級:功四級
  • 最高職務:第13代參謀總長
人物生平,榮典,相關事件,政治觀點,

人物生平

1873年(明治6年)4月24日生於日本大分縣國東郡高田町(後為西國東郡高田町、今豐後高田市),是醫師金谷立基的次子。幼年時在涵養學舍(高田町草地、鴛海量容(米岳)門下)、成城學校學習。1889(明治22年)9月 進入陸軍幼年學校,1893年(明治26年)1月進入陸軍士官學校。1894年(明治27年)7月27日陸軍士官學校第5期畢業,同年9月18日任陸軍步兵少尉,甲午戰爭期間隨步兵第3聯隊出征(明治27年10月18日~明治28年6月6日),所在部隊被編入第一軍。1897年(明治30年)10月25日晉升為陸軍中尉,1898年(明治31年)3月1日補陸軍中央幼年學校學生隊中隊附。
1898年(明治31年)12月27日入陸軍大學。同年12月28日任步兵第3聯隊附,1900年(明治33年)11月12日晉升陸軍步兵大尉,任步兵第3聯隊中隊長。1901年(明治34年)11月28日陸軍大學第15期優等畢業,屬恩賜軍刀組。1902年(明治35年)11月15日參謀本部出仕,1903年(明治36年)2月25日任陸軍大學兵學教官。日俄戰爭爆發後,1904年(明治37年)3月6日任第二軍參謀,1904年(明治37年)4月21日——1906年(明治39年)1月4日出征朝鮮滿洲
1906年(明治39年)2月24日派駐德國。1908年(明治41年)1月23日任參謀本部附,1908年(明治41年)12月19日任駐德意志帝國大使館武官輔佐官。1909年(明治42年)5月4日任參謀本部部員兼陸軍大學兵學教官,同年10月19日兼任陸軍炮工學校教官,同年11月30日晉升陸軍步兵中佐。同年12月25日任陸軍大學兵學教官兼陸軍炮工學校教官,1910年(明治43年)10月29日免兼陸軍炮工學校教官。1912年(大正元年)11月11日任駐奧匈帝國大使館武官,1913年(大正2年)8月22日晉升陸軍步兵大佐。1914(大正3年)8月27日任參謀本部附(歐洲駐在)。1915年(大正4年)8月10日任陸軍步兵第57聯隊長,1916(大正5年)5月2日任參謀本部作戰課長,1916年(大正5年)5月26日兼任海軍軍令部參謀。
1918年(大正7年)6月10日晉升陸軍少將,任中國駐屯軍司令官。1919(大正8年)7月25日任參謀本部第一部長(作戰部長)。1922年(大正11年)2月8日任參謀本部附(防務會議幹事)。1922(大正11年)8月15日晉升陸軍中將,任陸軍第十八師團長。1925年(大正14年)5月1日任參謀次長,1926年(大正15年)3月2日兼任陸軍大學校長。1927年(昭和2年)3月5日任朝鮮軍司令官。1928年(昭和3年)8月10日晉升陸軍大將。1929年(昭和4年)8月1日任軍事參議官。1930(昭和5年)2月19日任參謀總長。
金谷范三在參謀總長任內、滿洲事變爆發後,與陸軍大臣南次郎在對關東軍的事後追認問題上疲於應對,1931年(昭和6年)12月23日辭去總長,重又回到軍事參議院擔任軍事參議官的閒職,1933年(昭和8年)6月6日在任內死去,終年61歲。在金谷范三彌留之際,天皇依陸軍大臣奏請,以其功績顯著,降下特旨敘位,內閣奉勅命令敘從二位、授旭日大綬章。金谷范三任參謀總長期間,與真崎甚三郎有很深的嫌隙和矛盾。在真崎就任台灣軍司令官的問題上持極力反對的意見,但在軍內中堅幹部的壓力下,最終認可真崎赴任。
金谷范三大將金谷范三大將

榮典

明治27年(1894年)10月26日:正八位
明治28年(1895年)10月12日:勛六等單光旭日章
明治30年(1897年)12月15日:從七位。
明治34年(1901年)2月28日:正七位
明治34年(1901年)10月30日:勛五等瑞寶章
明治38年(1905年)5月24日:從六位。
明治38年(1905年)11月30日:勛四等瑞寶章。
明治39年(1906年)4月1日:功四級金鵄勳章
明治43年(1910年)2月21日:正六位
大正2年(1913年)10月20日:從五位。
大正3年(1914年)5月16日:勛三等瑞寶章。
大正4年(1915年)11月7日:勛三等旭日中綬章。
大正7年(1918年)7月10日:正五位
大正9年(1920年)11月1日:勛二等旭日重光章。
大正11年(1922年)9月11日:從四位
大正13年(1924年)12月1日:正四位。
昭和2年(1927年)12月15日:從三位。
昭和3年(1928年)9月29日:勛一等瑞寶章。
昭和6年(1931年)1月16日:正三位
昭和8年(1933年)6月6日:從二位,勛一等旭日大綬章

相關事件

金谷范三就是九一八事變時日本陸軍的參謀總長。他是九州島大分縣出身。薩長兩閥衰落後不得不聯合其他小山頭來維持局面,與長州閥攜手的便是以金谷范三還有下面的南次郎為首的大分閥。金谷與南都是宇垣一成一手提拔的人物,與日後的皇道派領袖荒木貞夫真崎甚三郎等人有很深的矛盾。九一八事變前有一個三月事件,就是橋本欣五郎中佐和大川周明櫻會的一批人想推陸軍大臣宇垣一成出來成立軍人政府的,宇垣膽小沒幹,這讓陸軍中一批激進分子大為不滿,你不乾它們自己乾,九一八事變實際上是關東軍的一次大規模“下克上”行動。而參謀總長金谷范三是主張約束關東軍的行為的,事先派出了參謀本部作戰部長建川美次去奉天阻止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等人的行動。事變發生後,陸軍大臣南次郎與金谷意見相左,南支持關東軍占領滿洲並在內閣會議上為關東軍說情,遭到全體閣僚的反對。九一八事變之後緊接著就發生了“十月事件”。這次橋本欣五郎長勇等少壯軍官推舉的是支持他們行動的教育總監荒木貞夫為首相,但由於根本博等人的告密而失敗。金谷與南本來就因九一八事變沒有約束好關東軍”而備受責難,現在又料定鬥不過有武藤信義罩著的荒木貞夫等人,因此只好將肇事軍官在酒館裡象徵性關幾天緊閉了事。金谷本來想槍斃長勇(從滿洲擅離職守跑回國搞政變),但也只能作罷(十四年後長勇跟著最後一個大將牛島滿一起在沖繩戰役切了腹)。
按說未經天皇批准而私自同外國開戰在日本軍法中那事死罪,何況動用了關東軍本庄繁和朝鮮軍林銑十郎兩大戰區的部隊。本來金谷范三準備立即辭職謝罪的,可事情發生後宮中一片寂靜,深不可測,而又有謠傳天皇的親信永田鐵山大佐和一大批中級骨幹都參與了這次事件,金谷范三就扭扭捏捏的不辭職了,反而在議會一次次的給軍隊開脫。只是他沒想到昭和天皇想掌握軍隊,像他這樣怕得罪民選政府,立場不堅定而又失去下層擁護的資深大將必須讓路而已。
犬養毅組閣後荒木貞夫取代南次郎擔任陸相,元帥陸軍大將閒院宮載仁親王當總長,而次長由他的盟友,亦是金谷范三的對頭真崎甚三郎接任。擁護九一八事變的一派徹底掌握了局面。而失意的金谷不久之後即病死。

政治觀點

不過你要認為金谷范三是個和平派也不對,白崇禧回憶錄裡面說金谷范三當參謀總長擬定的作戰計畫是很宏大的。(1)為了鞏固日本本身之國防,應確保滿蒙之安全,因此必須占領中國黃河以北之地區。(2)利用華民為日本耕作,利用中國市場傾銷日貨。為了充裕戰時之物資,滿蒙有無數之馬匹可供徵用,糧秣儘量徵收;必要時可奪取華民之牲畜,殺傷其農民以利日之軍事。(3)華北產業豐富,田地生產富庶,戰時須納入日本之軍政範圍之內。日本在該等地區應擴大貿易,設金融機構,發行軍用票,委託當地官廳收稅,以作鐵道建築費用。 (4)為求戰時制勝俄國,須迅速占領海參崴、北庫頁島等沿海之地區與島嶼,使日本國防無後顧之憂。此外,中東鐵路之運輸,須向貝加爾湖方面發展。這4點計畫只有第四點與侵華戰爭無直接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