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屯軍

中國駐屯軍

中國駐屯軍即日本人所稱支那駐屯軍(日本語:しなちゅうとんぐん)是日本根據《辛丑條約》獲得的在中國境內駐屯軍隊特權的產物,屬日本軍的一支。原稱清國駐屯軍(日本語:しんこくちゅうとんぐん),清國(即清朝)滅亡後,1912年4月(明治45年)改稱“支那駐屯軍”,通稱中國駐屯軍,日後為侵華日軍的一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駐屯軍
  • 日本語:しなちゅうとんぐん
  • 由來:《辛丑條約》的產物
  • 原稱:清國駐屯軍
  • 兵力部署:駐紮華北
  • 司令部:設於天津
  • 又名:天津駐屯軍
  • 前身:清國駐屯軍
由來,兵力部署,沿革,

由來

日本駐屯軍在中國可謂歷史悠久。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與諸列強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辛丑條約》。列強通過該條約,不僅向清政府勒索4.5億兩白銀,還附加了許多苛刻條件,其中一條就是外國軍隊可以駐紮於北京和從北京到山海關沿線的12個戰略要地。
中國駐屯軍文書中國駐屯軍文書
實際上,早在《辛丑條約》簽訂前的4個月,日本政府就以“護僑”、“護路”為名,宣布成立“清國駐屯軍”,任命大島久直中將為第一任司令官,司令部設於天津海光寺,兵營分別設于海光寺和北京東交民巷,兵力部署於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島、山海關等地。
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及其周圍的戰略要地,本來應該是中國最核心的守備區域,但這裡卻駐紮著日本和其他列強的龐大武裝,這在今天來說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年卻是確鑿無疑的事實。這支龐大的武裝,猶如一隻登堂入室的惡狼,對中國人民不僅是一種威脅,更是一種創深痛巨的民族恥辱。1912年,日本將“清國駐屯軍”改名為“中國駐屯軍”。因該軍駐紮華北,通常被人們稱為“華北駐屯軍”,因其司令部設於天津,又被稱之為“天津駐屯軍”。1937年製造“盧溝橋事變”的,正是駐豐臺的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1聯隊第3大隊。截至“七.七事變”,日本的“中國駐屯軍”駐紮北平已有36個年頭了。

兵力部署

1935年“華北事變”後,日本大力進行以征服中國和稱霸亞洲為主要目標的擴軍備戰,加速了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步伐。1936年4月17日,日本內閣悍然決定向華北增兵,由裕仁天皇親自任命的新任司令官是原任第1師團師團長的田代皖一郎中將,新任駐屯軍參謀長為橋本群少將,新設定的駐屯軍步兵旅團由河邊正三少將任旅團長。根據日方公布的數字,增兵後的中國駐屯軍由原來的1700餘人增至5700餘人。而實際的增兵人數據稱遠遠超過日方公布的數字。據上海《申報》的調查,增兵後的兵力達1.4萬人,還有人認為日軍兵力超過2萬。分別配置於天津、塘沽、唐山、灤縣山海關、秦皇島等地。“盧溝橋事變”前夕,具體駐防情況是:
兵力部署兵力部署
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官及其直屬戰車隊、騎兵隊、工兵隊、通信隊、憲兵隊、軍醫院和軍倉庫駐天津。
“中國駐屯步兵旅團”司令部率步兵第1聯隊(欠第2大隊)、電信所、憲兵分隊、軍醫院分院駐北平,其中第3大隊駐豐臺,另有1個小隊駐通縣。
第2聯隊和第1聯隊第2大隊、炮兵聯隊駐天津,其中第2聯隊第3大隊第7中隊駐唐山,第8中隊駐灤縣。
第9中隊駐山海關;第1大隊第3中隊駐塘沽,另有1個小隊駐昌黎,1個小隊駐秦皇島。
兵力分配大體如下:西起豐臺,東至山海關鐵路沿線,有日本入侵華北的駐軍5000餘人;北平以東,有日本卵翼下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的敵偽軍1.7萬人;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養的察北的偽蒙軍約4萬人。

沿革

光緒二十七年( 1901 ),帝國主義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取得在中國駐軍的特權。日本除在北京有使館衛隊外,在山海關秦皇島灤州昌黎和天津駐有軍隊,稱清國駐屯軍,總數達 1650 人。其中天津因有日租界,駐軍最多,司令部設在海光寺。從此海光寺成為日本武裝侵略和吞併中國的軍事大本營之一。
清國駐屯軍天津將校與領事館夫婦清國駐屯軍天津將校與領事館夫婦
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發,日本乘機增加駐屯軍的人數,改清國駐屯軍為中國駐屯軍(俗稱天津駐屯軍),司令部仍設在海光寺,司令官少將級。日本憲兵隊也設在海光寺(後遷至原新華路1號)。
1928 年春,蔣介石發動反奉戰爭,日本藉口保護僑民派兵侵占濟南,屠殺中國軍民數千人,成為震驚一時的濟南慘案。這批日本侵略軍中包括從海光寺駐屯軍派出的由小泉恭次中佐率領的3 個步兵中隊。
1931 年 “ 九一八 ” 事變後,日本製造 “ 天津事變 ” (即便衣隊事件)。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與日本駐屯軍司令香椎浩平勾結,收買漢奸、土匪,先後兩次在日本侵略軍炮火掩護下,從海光寺出發襲擊天津的行政機關和警察機構,製造暴亂,並乘機挾持清廢帝溥儀去東北,天津人民的生命財產因此遭到巨大損失。
中國駐屯軍
1932 年11月,駐屯軍司令中村孝太郎策劃誘降中國駐山海關軍隊遭到失敗。翌年初,便與日本關東軍聯合,製造山海關事件,乘機占領熱河,進逼長城一線,強迫國民黨政府簽訂《塘沽協定》,從此華北門戶洞開。
1935 年,日本天津駐屯軍配合關東軍製造河北事件,壓迫北平軍分會委員長何應欽,與日本天津駐屯軍司令梅津美治郎簽訂《何梅協定》。這時日本認為對中國發動全面武裝侵略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把海光寺的日本駐屯軍作為正規軍編入作戰系列,定為占領平津的主力部隊。
日本駐屯軍利用親日分子,組織漢奸隊伍。駐屯軍參謀部操從的三同會,由日本士官學校同窗會,留日學生同學會及中日同道會三個親日團體組成,一切活動聽命日本駐軍參謀部,其成員後大多淪為漢奸。駐屯軍高級參謀石井嘉穗以佛教組織名義成立 “ 中日密教研究會 ” ,以策劃建立華北偽政權。日本天津駐屯軍參謀部多次與山東軍閥韓復榘秘密接觸,策動山東“ 獨立 ”。其參謀部的不少高級軍官,分別以 “ 公館 ” 名義,建立特務機關近20 個。
中國駐屯軍
1936 年 4 月,日本認為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時機已經成熟,決定增兵華北,抽調各個軍種編入海光寺的中國駐屯軍。駐屯軍除司令部外,尚有步兵旅團司令部,兩個步兵聯隊(華北駐屯步兵第1聯隊和第2聯隊),駐屯軍戰軍隊、騎兵隊、炮兵隊、工兵隊,以及受駐屯軍節制的駐華北航空大隊,各地守備隊等,總數約 2 萬人,成為一支兵種齊全,具有攻戰能力的正規軍隊和野戰兵團。與此同時正式使用華北駐屯軍名稱,司令官提升為中將級,由原軍部任命改為日本天皇親授。;
七七事變 資料圖七七事變 資料圖
為掌握華北地區的制空權,日本華北駐屯軍與國民黨政府簽訂《中日通航協定》,以中日合組的惠通公司名義,開闢天津至大連、承德錦州、張家口和北平至瀋陽等 5 條以天津為中心的航線。駐屯軍還在天津東部李明莊修建了一座占地 2000 畝的機場(今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附設有可容納10 架飛機的機庫。
為全面控制和掠奪華北經濟,駐屯軍曾對華北的煤、鐵、棉花、交通、港口做全面的調查,制定《華北產業開發指導綱領》,駐屯軍調查部為施行這一綱領的指導機構。為破壞華北地區經濟秩序,日本駐屯軍支持冀東地區日本人大規模武裝走私,使白銀大量流入日本。七七事變後,日本駐屯軍強迫中國海關把天津、秦皇島兩海關稅款悉數存入天津的正金銀行,作為侵華日軍的後備財力。
海光寺駐屯軍兵營海光寺駐屯軍兵營
1937 年七七事變後,日本駐屯軍的使命基本完成,日本參謀本部決定成立華北方面軍北支那方面軍 日本語:きたシナほうめんぐん)司令部,設於北平,海光寺的華北駐屯軍遂成為其直轄部隊。
1945 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海光寺日本兵營成為華北地區日本降軍的集中地。不久降軍被遣送回國,海光寺兵營遂為國民政府接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