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金融戰役學的目的是希望創立一個新的學科和研究領域,用來開啟研究金融戰役的大門,通過對布雷頓森林體系推翻後的金融戰役和一系列歷史上經典震撼、性質複雜、相互關聯的金融戰役的全新剖析,把金融戰役活生生的擺在人們面前,希望證明一個本來不需要證明的事實:金融戰役的存在,同時提出虛擬經濟學和相關概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融戰役學
- 外文名:Science of Financial Operations
- 定義:主導金融制高點的理論和方法論
- 理論基石:虛擬經濟學、社會控制論
定義,金融戰役,金融戰役特點,內容,
定義
1.金融戰役學:是有關主導金融制高點的理論和方法論的總和。
2.標準譯法(針對本書三個首創辭彙的自創辭彙,請沿用)
(1)金融戰役學:Science of Financial Operations(簡寫為:Financial Operations,即:“金融戰役”的譯法)Financial
(2)貨幣長城:Great Wall of Currency
(3)虛擬經濟學:Dummy economics
3.金融戰役學的三個理論基石:①虛擬經濟學;②社會控制論;③行為最佳化論。
金融戰役
簡介
1.現代金融戰役不同於以往意義上的廣義的熱戰、冷戰、超限戰,也不同於狹義的宣傳站、心理戰、電磁戰,而是一個利用一切手中條件進行利益最大化的、內線和外線相結合,有時甚至是打亂戰線的全新戰爭形態。
2.現代金融戰役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一些特定物質客觀條件出現以後的一種終極的戰爭形態,是今後人類社會主要的戰爭形態之一,
是一種獨立的、超越其他任何戰爭形態的、有自我生命力的戰爭形態。
3.人類戰爭的本質,就是追求利益,這和金融戰役學研究的各種類型的金融戰役並無二致。但這裡存在分水嶺。
古代
:在過去的戰爭形態中,金融不是戰爭的主導力量和目的,換句話說,人們通過戰爭直接追求利益,依靠資本發動戰爭而不完全依賴於金融資本,雖然物資和金錢在古代戰爭中很重要,但金融資本無法主導和決定戰爭的走向,也就無法決定最終的利益分配,所以戰爭各方會利用金錢和物資來影響戰爭結局,實體經濟和實體商品依然是戰爭的主導因素,人們不會把金融資本看成戰爭的起點和終點。
現代
在鬱金香金融戰役以後,現代金融戰役才登上了人類的歷史舞台,隨著人類工業化進程導致的剩餘資本的積累,一直發展到可以決定戰爭走向的地步,這也就決定的利益分配,產生了一種資本決定資本分配的戰爭——金融戰役,研究這種新形態戰爭的學科就被本書稱作“金融戰役學”。由於金融戰役“發揚光大”於虛擬資本大量產生的歷史時刻,大量虛擬資本導致的虛擬經濟主導了實體經濟的歷史時刻,故虛擬經濟學就成了金融戰役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代金融戰役和古代金融戰役有差別
布雷頓森林體系被“推翻”是研究現代金融戰役學的第二個分水嶺,布雷頓森林體系“垮掉”之前的,都可以看做是現代金融戰役雛形階段,荷蘭鬱金香泡沫則是現代金融戰役和古典金融戰役的大分水嶺。因為金融戰役學研究的主要是世界金融體系裡面的金融戰役,而現代美元體系又是虛擬經濟達到完美巔峰的一個典型,所以現代金融戰役條件特別充分、氣候特別“適合”、土壤特別“肥沃”、是一個創立(現代)金融戰役學的黃金時期。
金融戰役特點
1.持續性後果深遠,一場結束,另一場開始,因此長期較量和短期爭奪並存,戰略角逐以戰役衝突形式展現。
2.金融、貨幣、社會、貿易等問題同時出現。
3.攻擊方和被攻擊方處於認知不對等、信息不對等的奇特狀態。
4.手段多種多樣,且具有現代化和專業化的特點。
5.其戰役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缺乏有效的焦點關注和輿論監督。
6.具有隱蔽性、不可察覺性、普通投資者難以理解的特點。
7.高效費比的特點。
8.戰爭烈度範圍廣,可操作性強,適合從全面戰爭到和平競爭的任何時期。
9.容易發動,容易停止,所以使用必然極其頻繁,遠超其他戰爭形態。10.金融戰役學是研究“錢的世界”主導與反主導的新學科。
二、金融戰役不同於人類歷史上其他戰爭形態的特點
現代金融戰役是虛擬經濟的產物,也就由此有了許多不同於其他戰爭形態的特點。
(一)金融戰役進程中,對手的模糊存在和深度隱藏。
1.不同於熱戰、冷戰、游擊戰、超限戰,金融戰役的發動者常常也是被金融戰打擊的最大受害者。
2.金融戰役中被打擊的一方常常是一個國家主體,發動戰爭的一方卻是以“國際炒家”為代表的跨國金融資本,這樣不對等的戰爭是很難進行的,所以就必然以主導一個宿主國家(或地區)打擊另外一個國家(或地區)為戰爭進行的基本手段。
3.金融資本的到來必然帶來空前的繁榮和富足,但從長遠看代價也是很沉重的。
4.金融戰役中的“敵我界限”是不清晰的,有可能是“投資機構”對壘“另一個投資機構”;有可能是“國與國的形式”來對壘,而又不一定是國家與國家的爭鬥,其本質是資本物理流動對固有社會形態的擾動。
5.在金融戰役中,很難找到一個明確的敵人,這不是說敵人不存在,而是整個金融戰役相對於傳統戰爭形態的變化很大,“結盟”和“對抗”的意義和條件出現了本質的變化。
(二)金融戰役攻防的“不平等性”
1.金融戰役由於其產生的大背景,被設計成一種純攻擊的戰爭形態,極其有利於進攻而似乎很難防禦和反擊,這種“不平等性”徹底打破了“殺敵一萬,自傷八千”的傳統戰役的法則,讓金融戰役發起者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甚至可以一邊和被打擊國喝酒聯歡,一邊打擊這個國家,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2.創立金融戰役學說就是為了發展金融戰理論和模式,最終達到一個攻防雙方均衡的攻防平衡形態,並改變金融戰役固有的攻防態勢,這才是金融戰役學的創立目的和學科發展方向。
(三)金融戰役的低可察覺性與陽謀特性
一場傳統戰爭無論勝敗,無論抵抗與否,至少戰爭對壘(雙方)國家的人們知道戰爭發生了。但金融戰役卻可以做到在陰謀的頂峰——陽謀:眾目睽睽,人們不知道打了一場戰爭,“戰敗國”國本動搖了,甚至國都亡了,還不自知。
(四)金融戰役的欺騙性
舉例:“沃爾克衝擊”。
(五)金融戰役有自己獨特的作戰“走廊”——非市場經濟性
金融戰役的本質是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主導,能量的源泉來自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扭曲和虛擬資本對市場經濟規則的扭曲。虛擬經濟背離實體經濟倍率越高,對實體經濟的主導力量越強(虛擬經濟危機也就越沉重),這就決定了虛擬經濟和金融戰役的非市場經濟的屬性。
(六)金融戰役的多樣性和隨意性
(七)金融戰役的高破壞性和高可控性共存
(八)金融戰役中的虛擬戰爭經濟學,不同於傳統的戰爭經濟學,虛擬經濟元素的參與導致了高消費比,甚至依託對手力量打擊對手,避免戰爭損耗同時,還能獲得虛擬利潤。
三、金融戰役十要素(前三個最主要的因素也稱金融戰役三原則)
下面是從一百年前西方金融戰役史總結出的金融戰役學十要素,前三個最主要的因素也稱金融戰役三原則,也就是說離開這三個原則,金融戰役的發起者,無法取得金融戰的勝利,甚至無力發動金融戰役;而整個金融戰的十要素又是金融戰役最常見、最基本戰役構成元素。
(一)被打擊方內部有一定勢力配合,沒有這個條件,金融冷戰不具備基本發動條件。
(二)被打擊方必須處於私有商業銀行體系的主導地區。
(四)輿論主導權。
(五)學術制高點,尤其在經濟、金融、法律等領域。
(六)發動金融戰役的一方不局限於金融領域。
(七)金融戰役徹底打破了內線和外線作戰的傳統模式。
(八)發動金融戰役的主體的不確定特徵,增加了應對金融戰役的複雜性和難度。
(九)發動金融戰役的一方固有金融優勢(否則就不會選擇金融戰役這種戰爭形態),讓被打擊的一方處於戰略弱勢的局面不容易改變。
(十)財會權、信用評估權。
內容
虛擬經濟
(一)虛擬經濟針對實體經濟的財富轉移和主導機制。
比例財富轉移機制
(二)比例財富轉移機制。
虛擬經濟的財富轉移體制不是保持貨幣購買力的條件下,儘量占取更多可以用貨幣來描述的利潤,而在於不斷的擴大貨幣總量,製造社會虛擬增長,一方面滿足了人們 “消費購買力的不斷提高”和“心理滿意度的不斷增加”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實際不斷大量占有了更多的貨幣比例,也就是以逐年削弱實體經濟占有貨幣總量份額和所占絕對貨幣份額的購買力不斷下降為手段,來增大虛擬經濟財富轉移的效率和水平,這就是虛擬經濟學中的比例財富轉移理論。
衍生金融工具
(三)衍生金融工具
虛擬經濟並不一定需要衍生金融工具的支持,但衍生金融工具卻會成百倍的提高虛擬生產的“效率”。
虛擬經濟的借貸機制
(四)虛擬經濟的借貸機制與傳統借貸機制不同
傳統借貸機制追求的是利息回報,也就客觀追求借貸者的財富擴大(也就是借貸者的信用增加)。但虛擬經濟中的借貸追求的是債務維繫,有客觀追求借貸者還債能力減弱的內在趨勢——也就是追求“債務的不可歸還性”。
1.舉例,15%的利率在美國信用卡領域很常見,屬於偏低的,如果1年達到25%,10年就是10倍的利息。
2.舉例,美國2007年一些“援助貸款” 每年利率高達800%。即:接受1美元的“援助貸款”,10年後要歸還10.73741824億美元(即:約10.73億美元)。
(五)債務貨幣制度、赤字國債理論、私有央行制度。
(六)視窗效應、消費債務化、動態利率貸款、社會零儲蓄化、虛擬
交易佣金黑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