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有效價差的估計方法》是2019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揚。
基本介紹
- 書名:金融市場有效價差的估計方法
- 作者:高揚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04月01日
- 定價:69.8 元
- ISBN:9787302523918
- 印次:1-1
- 印刷日期:2019.03.15
圖書內容,目錄,
圖書內容
流動性是金融市場微觀結構研究里的一個關鍵問題,對於資產定價、市場有效性、公司財務以及風險管理等各類金融決策均有重要的意義,而流動性的測度則是這一類問題的基礎。本書將統計學與金融熱點問題相結合,研究市場微觀結構中流動性的度量方法,特別是關於交易成本的度量方法及其統計推斷,為流動性的套用提供經濟計量學的理論基礎。由於流動性是個多維度的概念,交易成本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度量交易成本的基本方式是買賣價差,而有效價差是常用的買賣價差指標。因此本書主要考慮交易成本特別是有效價差的推斷方法,具體包括:兩種有效價差估計的漸近性質研究、基於價格極值的有效價差估計研究、有效價差的極大似然估計研究以及基於Roll價格模型的有效價差實證研究等。本書的內容可以為金融學、統計學研究人員作為參考研究。
目錄
第一章導讀1
第一節研究背景1
第二節本書內容及結構5
第三節低頻估計的文獻綜述6
一、 Roll的估計7
二、 貝葉斯估計9
三、 Holden估計9
四、 HighLow估計11
五、 LOT估計13
六、 FHT估計14
七、 低頻價差估計的比較15
第二章兩種有效價差估計的漸近性質16
第一節引言16
第二節理論性質17
一、 Roll估計的漸近性質18
二、 HighLow估計的漸近性質18
三、 兩種估計的比較20
第三節模擬研究21
一、 Roll估計與HighLow估計的預測誤差比較21
二、 RMSE隨s及σ的變化規律27金融市場有效價差的估計方法■■目錄第四節有效價差的Bootstrap區間估計30
一、 Bootstrap區間估計30
二、 實際例子31
第五節結論33
第三章基於價格極值的有效價差估計34
第一節引言34
第二節新的HighLow估計35
第三節理論性質36
一、 s^1的統計性質36
二、 s^2的統計性質37
三、 s^3的統計性質38
四、 s^4的統計性質39
五、 s^5的統計性質41
六、 統計性質比較42
第四節模擬研究45
一、 六種HighLow估計誤差模擬結果45
二、 RMSE隨s和σ的變化趨勢50
第五節廣義矩估計60
第六節結論66
第四章有效價差的極大似然估計68
第一節引言68
第二節極大似然估計69
第三節理論性質72
第四節模擬研究72
一、 理想狀況下誤差變化72
二、 非理想狀況下誤差變化79
三、估計誤差隨s及σ的變化81
第五節結論87
第五章中國股票市場流動性度量方法的比較88
第一節引言88
第二節高頻基準價差89
一、報價價差90
二、有效價差90
三、已實現價差90
第三節數據選取及說明91
第四節實證分析92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92
二、估計誤差比較94
三、相關性比較98
第五節結論101
第六章中國債券市場流動性度量方法的比較103
第一節引言103
第二節流動性度量105
一、高頻交易成本105
二、高頻價格回響106
三、低頻交易成本107
第三節數據選取及描述性統計分析107
第四節實證結果110
一、相關性分析110
二、估計誤差112
第五節結論114
第七章結論、不足之處及進一步研究方向115
第一節主要結論115
第二節不足之處116
第三節進一步研究方向117
參考文獻119
附錄124
附錄A第二章相關定理證明124
一、引理2.1的證明124
二、定理2.1的證明125
三、引理2.2的證明125
四、定理2.2的證明126
五、推論2.1的證明127
附錄B第三章相關定理證明129
一、引理3.1的證明129
二、定理3.1的證明129
三、引理3.2的證明130
四、定理3.2的證明131
五、引理3.3的證明132
六、定理3.3的證明133
七、引理3.4的證明134
八、定理3.4的證明134
九、引理3.5的證明135
十、定理3.5的證明136
十一、推論3.1的證明137
附錄C第四章相關定理證明140
一、定理4.1的證明140
二、定理4.2的證明141
第1章緒論
1.1本書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義
1.1.1本書研究的背景
1.1.2本書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1.2國內外研究動態
1.2.1國外研究動態
1.2.2國內研究動態
1.2.3國內外研究動態綜述
1.3本書的總體思路、主要內容及研究方法
1.3.1本書的總體思路
1.3.2本書的研究內容
1.3.3本書的研究方法
1.4本書的創新之處
第2章智慧財產權管理基本概念及現狀分析
2.1智慧財產權管理基本概念
2.1.1智慧財產權的基本定義
2.1.2智慧財產權的範圍
2.1.3智慧財產權管理的內涵
2.2我國智慧財產權管理現狀分析
2.2.1我國智慧財產權開發管理現狀
2.2.2我國智慧財產權運營管理現狀
2.2.3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管理現狀
2.3我國智慧財產權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分析
2.3.1我國智慧財產權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2.3.2我國智慧財產權管理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2.4本章小結
第3章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分析及協同發展概念模型
3.1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內涵、特徵及主體構成
3.1.1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內涵的界定
3.1.2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的特徵
3.1.3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的主體構成
3.2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的結構及內容
3.2.1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整體結構及內容分析
3.2.2智慧財產權開發管理子系統
3.2.3智慧財產權運營管理子系統
3.2.4智慧財產權保護管理子系統
3.3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內涵、條件與目標
3.3.1系統協同理論及其適用性分析
3.3.2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內涵界定
3.3.3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條件
3.3.4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目標
3.4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概念模型及解析
3.4.1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概念模型
3.4.2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概念模型解析
3.5本章小結
第4章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機理
4.1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層次表現
4.1.1智慧財產權管理子系統內部的協同發展
4.1.2智慧財產權管理子系統間的協同發展
4.1.3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整體的協同發展
4.2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內在微觀基礎
4.2.1耗散結構理論分析
4.2.2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的微觀耗散結構特徵及熵變
4.2.3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內在微觀過程
4.3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的協同發展機理分析
4.3.1協同熵模型分析
4.3.2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協同熵變模型
4.3.3基於協同熵變的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機理
4.4本章小結
第5章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主體行為基礎
5.1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主體行為基礎分析
5.2社會利益主體的進入參與行為
5.2.1演化博弈理論基本原理
5.2.2市場機制下社會利益主體參與行為
5.2.3行政監管機制下社會利益主體參與行為
5.2.4數值仿真分析
5.3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主體的協同合作夥伴選擇行為
5.3.1灰靶理論基本原理與概念
5.3.2基於誤差傳遞的改進灰靶合作夥伴選擇決策模型
5.3.3算例仿真分析
5.4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中協同合作夥伴間的利益分配行為
5.4.1基於Shapley值法的系統主體合作夥伴基礎利益
分配模型
5.4.2基於正交投影法的利益分配修正模型
5.4.3算例仿真分析
5.5本章小結
第6章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過程機制
6.1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過程模型分析
6.2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驅動機制
6.2.1驅動力要素分析
6.2.2驅動機制模型構建及分析
6.3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耦合互動機制
6.3.1系統內部主體間耦合互動
6.3.2子系統間耦合互動
6.3.3系統與產業創新耦合互動
6.4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演進機制
6.4.1基本假設條件
6.4.2基於Logistic方程的系統協同發展的演進機制
模型構建
6.4.3系統協同發展的穩定性演進機制分析
6.4.4系統協同發展的混沌性演進機制分析
6.4.5系統協同發展的速度演進階段及其分析
6.5本章小結
第7章我國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測度
7.1複合系統協同發展測度模型構建
7.1.1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測度基本思路
7.1.2原始複合系統協同發展測度模型介紹
7.1.3基於聚類運算元和速度特徵的改進複合系統協同
發展測度模型
7.2狀態參量測度體系的構建及數據獲取
7.2.1狀態參量選取原則
7.2.2狀態參量測度體系確立
7.2.3測度數據獲取
7.3我國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測度及分析
7.3.1子系統內部協同發展測度及分析
7.3.2子系統之間協同發展測度及分析
7.3.3國家整體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綜合測度及
分析
7.3.4省級區域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綜合測度及
分析
7.4本章小結
第8章我國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的保障措施
8.1基於國家整體巨觀視角的保障措施
8.1.1完善我國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制度和政策體系
8.1.2最佳化區域經濟結構,協調區域智慧財產權發展
8.1.3構建多元化的科技創新發展和智慧財產權發展
服務平台
8.1.4大力扶持高技術企業和科研院所的智慧財產權發展
8.1.5重視並強化國際間智慧財產權管理的合作
8.2基於社會利益主體微觀層面的保障措施
8.2.1強化各個社會利益主體的智慧財產權意識
8.2.2提高科技創新人員和智慧財產權建設人員的積極性
8.2.3增強企業和科研院所等主體智慧財產權開發力度
8.2.4提升企業等利益主體智慧財產權運營能力
8.2.5提高政府、企業等主體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
8.3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