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之創新改變中國:中國大趨勢2

金融危機之創新改變中國:中國大趨勢2是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金融危機之創新改變中國:中國大趨勢2
  • 作者:李宗南、文鋒
  • ISBN:9787802497689 
  • 類別:中國經濟    
  • 頁數:248
  •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01-01
中國大趨勢2(前言)
當代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周期已越來越短。在19世紀,電從發明到套用時隔近300年,電磁波通信則時隔近30年;而到了20世紀,積體電路僅僅用了7年的時間就得到了運用,而雷射器僅僅用了1年。就國別而言,如美國工業創新的生命周期平均為4年,計算機技術更新換代的平均周期為9個月。這類創新具有強烈的功利性、嚴密的組織性和鮮明的公正性,使它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大國崛起的引擎僅靠技術創新,成不了創新型國家(1)僅靠技術創新,成不了創新型國家(2)正視現狀是起步的開始從“兩個30年”談起我們正在走的路是彎的第一章 金融危機的“危”與“機”
如果沒有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中國應對產業升級壓力的時間還相對充裕一些,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完成產業鏈升級。然而,世界上沒有“如果”二字。金融危機的到來,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的專訪時,拋出了所謂的“中國責任論”,稱國際金融危機的部分成因是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高儲蓄率導致全球經濟失衡。
經濟危機中的國家“焦慮”蘇聯在1929年經濟危機時做了什麼100年來4次經濟危機的啟示(1)100年來4次經濟危機的啟示(2)我們的優勢在哪裡國庫殷實成為了絆腳石?那些崛起的大國們知識經濟時代需要怎樣的人才第二章 留給中國的時間並不多
為了避免誤會,在說這段話之前,我想還是有必要先強調兩件事情。
首先,我是一個自信樂觀的人,從內心相信中國能夠發展起來,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成為世界最強國家之一。其次,我所要列舉的數據,都是官方媒體公布的,我只是將它們串起來,以引起大家的重視。什麼叫國家富強?怎樣才能可持續發展?我想,大概至少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工業健康、環境適宜、資源豐富、糧食充足、社會穩定。而就在這幾方面,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恰恰是最嚴峻的。
工業:心酸的“微笑曲線”環境:低端製造業付出極高的環境成本資源:枯竭和稀缺農業:耕地哪去了?人口:龐大的就業壓力如何消化?國際:反傾銷的壓力競爭:向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1)競爭:向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2)第三章 中國科技發展道路的阻礙
提起市場和科技,我耳邊迴響著《新聞聯播》中說了幾十年的老話:“我們用市場換科技。”“與外國合資,引進先進科技。”“被外國企業投資,它們會帶給我們先進技術。”“請外國專家來對我們的科技進行指導。”“微軟在我國成立了四個工作室,招收了幾百名程式設計師。”“收購了國外公司,並吸收它們的高新科技。”……這些路,走得通嗎?
聯想收購IBM:美國政府的擔心日本:要讓中國落後20年微軟對中國的“晃點”(欺騙)創新是找死,不創新是等死研發人員多,但科技競爭力低下研發效率不容樂觀第四章 美國模式的本質
無論你多么討厭美國,覺得這個“世界警察”是多么霸道,無可否認的是,世界上大多數開發中國家都在以它為目標去學習。中國的各種排行榜,政府管理方式,甚至賀歲大片,無不有美國的影子。劉永行、柳傳志等教父級企業家,都以傑克·韋爾奇為榜樣。
美國模式,本質到底是什麼?美國的誕生就是一個創新讓發明家等於富人培養大學生成為真正人才科學戰略觀,永遠領先一步創投歷史伴隨著美國的霸權史第五章 大公司的學費和收穫
很多華人在美國都從事技術工作。而我有幸在博士生階段,受到導師在項目管理方面的培訓,因此一畢業就走上了管理崗位,先後在美國電信、美孚石油、施樂電器等公司工作,並從事創業投資,有幸切身體會到了美國企業在創新中的一些經驗。很多國內的朋友們問過我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IBM給了微軟發展的機會?為什麼微軟又給了Google發展的機會?是不是在美國大公司,所謂的創新,也僅僅是做個樣子,沒有實際價值,它們只能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收購,才能在快速變化的網路時代里完成布局?是不是創新就意味著對研發人員鬆散的管理、帶狗上班,不進行KPI考核?真的這么“放縱”,就能換來令公司驚喜的成果嗎?要知道,很多問題,不是我給你什麼答案,更不是眼前的現象就能給出答案。我能做的,就是用我親身的經歷,讓大家來看看,美國大公司的創新,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