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1993年9月,金髮公司、省人才開發協會、浙師大離退休教師協會聯合行文向省教委請示籌辦金華大學。
1994年1月,省教委向省政府遞交了《關於要求籌建民辦金華理工學院的請示》。
1994年4月,選定浙江農業機械學校作為理工學院辦學校址。
1994年7月,省高校設定評審委員會向省教委反饋了諮詢意見。當月金華市政府與浙江工業大學簽定了“聯合辦學協定”、商定金華理工學院掛靠浙工大,作為金華分校,於94年秋季開始正式招生(三個專業共100名學生)。
1994年12月,成立金華大學發展基金會,選舉產生了48人組成的第一屆董事局。
1994年9月25日,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籌建民辦金華理工學院。
1997年5月,省政府致函國家教委要求建立民辦金華理工學院;7月,省教委根據當時的申辦形勢,要求國家教委將“金華理工學院“更名為“民辦金華職業技術學院“;10月中旬,國家教委組織了高校設定評審會專家組對學院進行了考察,提出了指導性意見;12月,國家教委組織評審委員會在寧波市開會研究了各地辦學的申報情況,討論通過了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的申辦報告;
1998年4月6日國家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建立“民辦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省政府於同年7月20日下文進一步明確了學院的管理體制、辦學規模、專業設定、招生就業、經費投入等事宜;從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
1998年5月26日,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浙江農機校與學院實行並軌辦學;同年8月成立了“金華市高等教育規劃與布局調整領導小組”;並決定在市區大黃山一帶劃拔土地1028畝建設新校區;12月又下文將金華農業學校、金華師範學校(含原義烏師範學校)、金華貿易經濟學校等學校與學院實行並軌辦學。
1998年秋季,學院以自己的名義獨立招收的第一批新生入學;9月初學院成立總部,遷至嚴濟慈圖書館大樓辦公。
2024年5月13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設定暫行條例》《普通本科學校設定暫行規定》《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定標準(試行)》等有關規定以及第八屆全國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考察評議結果,經教育部黨組會議審議,擬同意設定金華職業技術大學等9所學校。
2024年5月31日,經教育部黨組會議研究決定,同意以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為基礎整合資源設立金華職業技術大學,同時撤銷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的建制。7月3日上午,金華職業技術大學暨揭牌儀式在該校實驗劇場隆重舉行。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4年1月,學校設有11個二級學院,10大專業群,招生本科專業6個,專科專業58個。
二級學院 | 本科專業 | 專科專業 |
---|
| | 套用電子技術、通信網路與設備、醫用電子儀器與維護、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電子商務、樓宇智慧型化工程技術 |
| | 機械製造及自動化、zk模具設計與製造、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工業設計、數位化設計與製造技術 |
| | 建築工程技術、道路橋樑工程技術、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建築設計技術 |
| | 學前教育;語文教育;數學教育;音樂表演、傳媒策劃與管理;文秘 |
| | 園藝技術;城市園林;經濟信息管理;畜牧獸醫、寵物醫學;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商品花卉 |
| | 醫學檢驗技術;護理;護理(中澳班);康復治療技術、助產;臨床醫學;中藥藥學 |
| | |
| | 產品藝術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藝術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
| | 藥品生產技術、生物製藥技術、職業健康安全技術、藥學、套用化工技術、環境監測技術 |
| | 大數據與會計、電子商務、市場行銷、商務英語、套用阿拉伯語、商務數據分析與套用 |
| | |
|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1600餘人,其中國家“萬人計畫”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國家級稱號12人,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省級稱號91人、省級教學團隊8個、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近年來,學校獲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15項、三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1項,其中一等獎2項;獲全國教材建設獎一等獎2項,累計立項國家級規劃教材121部;立項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4門,並同時獲得全國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4個。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6項、省部級近436項,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2個,獲批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工程實驗室和省級套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獲授權專利2566件,軟體著作權463件,橫向技術服務和培訓年均到款超4300萬元。學校與浙江省教科院聯合成立“浙江省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是全省唯一依託高職院校設立的省級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承擔教育部、教育廳委託研究任務60餘項,研究成果入編省級以上政府內參60餘篇,其中獲國家領導批示13次、省部級領導批示30餘次,在《教育研究》《人民日報》等刊物發表學術文章500餘篇。
教學建設
學校緊密對接浙江省八大萬億產業和金華五大千億產業,形成有效對接信息網路經濟、先進裝備製造、健康生物醫藥以及現代農業、文教衛生的10大專業群;招生專業58個,其中國家高水平專業群2個,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示範專業3個,四年制高職試點專業2個、本科教學點專業1個、聯合專升本辦學專業4個,全日制在校生2萬餘人。近兩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總數、獲獎學生數蟬聯全國第一。先後獲評國家級眾創空間、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單位、教育部首批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全國高校職業生涯特色諮詢工作室,現為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全國100所畢業生就業狀況布點監測高校之一,每年向社會輸送7000餘名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連續多年保持97%以上,用人單位對學校滿意度95分以上,湧現了一大批獲得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師德楷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道德模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先進工作者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榮譽的傑出校友。
學科建設
學校堅持開門辦學、校企合作,創立“五位一體”育人模式、實施“校內基地生產化、校外基地教學化”、建設“校企利益共同體”;近年來,積極打造實體化、“產學研訓創”一體化的“產教利益共同體”,探索政校行企專業共治、課程共建、師資共融、人才共育和評價共促的職業教育質量管理模式。持續創新形成了“三引領、三融合”人才培養改革、“四方參與、四類評價”教學質量評價、“4+X”教師考核評價、“五縱五橫”學生管理服務等“金職範式”。建有國家首批產教融合工程項目智慧型化精密製造產教園,首批國家示範性職教集團浙江省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浙中新能源汽車產教聯盟等多項高端產教實體,成立金義都市區產教聯合體、全國“智慧型電器工具”和“托幼”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推動產科教一體化升級;同時,積極與華為技術、輝瑞製藥等世界或國內500強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學校立足區域發展,不斷深化校地合作,牽頭成立金華市應急管理學院、退役軍人學院和鄉村振興學院,與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全天候、全領域、全方位的戰略合作關係,與武義縣政府簽約共建“武義學院”,布點開展“共同富裕+”職業教育專項試點,並掛牌設立武義縣職校、婺城區九峰職校和磐安縣職教中心等3所附屬中職學校,形成區域職教集團。獲批教育部國家級職教國培項目承辦基地、國家級職業學校校長培訓基地、新時代職業學校名師(名匠)名校長培養計畫培訓基地,立項教育部學習型社會建設重點任務項目1項,4門課程入選教育部社區教育“能者為師”課程;創新“線上+線下”培訓模式,培訓覆蓋至全國28個省市,年社會培訓12萬多人·次,精準服務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所獲榮譽
學校立足職業教育、不斷傳承創新,先後被列為國家示範校、國家優質校、浙江省重點校和國家“雙高”校A檔建設單位,獲評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入圍全國高職“服務貢獻、國際影響力、教學資源、育人成效、實習管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七個“50強”,入選國家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入選全國高職院校“服務貢獻典型學校、學生髮展指數優秀院校、資源建設優勢學校、教師發展指數優秀院校”等四大榜單。
合作交流
學校與39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所高校、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先後招收80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留學生,成立非獨立法人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懷卡托國際學院和“金職院盧安達穆桑澤國際學院”,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個,省部共建中德雙元制人才培養試點項目1個。學校現為世界職教院校聯盟(WFCP)成員、中非職業教育聯合會成員、中非(南)職業教育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魯班工坊”建設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入選“未來非洲—中非職教合作計畫”、全國首批魯班工坊運營項目、教育部中文工坊項目、浙江省首批“一帶一路‘絲路學院’”、浙江省國際學生國情教育名師工作室、浙江省標準國際化培育基地、浙江省第一批“小而美”境外項目等,連續四年教育國際化水平位居全省高職第一。學校先後與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阿克蘇教育學院、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西昌民族幼專、江西套用技術職業學院等50餘所院校開展東西部對口協作交流,每年接待來校考察交流兄弟院校200餘所。
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金華職業技術大學在“勇爭第一 敢創唯一”的新時代學校精神引領下,將繼續堅持區域服務型高職的發展定位,高質量完成國家“雙高”建設、高標準創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高水平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努力為省市兩級共同富裕先行示範建設提供強力支撐,為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貢獻金職力量。
校園環境
學校地址:浙江省金華市海棠西路8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