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對芙蓉·上元

《金菊對芙蓉·上元》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作的一首詞。此詞開篇描寫當下京城的節日盛況,隨即觸景生情,懷念與友人共度的往昔,末尾叮嚀珍重,也透露出隱隱的擔憂。詞將思念往事與詠節序相結合,以見元宵本應團圓的寓意,比對而今,往事如煙,添一壺殘酒,孤清零落和懷思之意頓現。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金菊對芙蓉·上元
  • 創作年代:清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 作品出處:《納蘭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金菊對芙蓉·上元
金鴨消香,銀虬瀉水,誰家夜笛飛聲。正上林雪霽,鴛甃晶瑩。魚龍舞罷香車杳,剩尊前、袖掩吳綾。狂游似夢,而今空記,密約燒燈
追念往事難憑。嘆火樹星橋,回首飄零。但九逵煙月,依舊籠明。楚天一帶驚烽火,問今宵、可照江城。小窗殘酒,闌珊燈灺,別自關情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金菊對芙蓉:詞牌名,又名“憶楚宮”,雙調九十九字,前段十句四平韻,後段十句五平韻。上元:上元節。
②“金鴨”二句:金鴨,鑄為鴨形之銅香爐。古人多用以薰香或取暖。此處指薰香。
③上林雪霽:上林,上林苑,秦、漢時長安、洛陽等地之皇家宮苑,後泛指帝王之宮苑園囿。雪霽雪止而初晴。甃(zhòu):磚砌的井壁。
④“魚龍”二句:魚龍舞,古雜戲。唐宋時京城於元宵節盛行此戲,亦稱魚龍雜戲,又稱魚龍百戲。香車,謂女人所乘之車。吳綾:指產於餘杭(今杭州)一帶的絲織品。
⑤燒燈:即燃燈。古詩詞中專指元宵之夜的燈火。
⑥火樹星橋:形容元宵日,燈事之景。
⑦九逵煙月:謂京城之通衢大道上,煙雲繚繞,月色朦朧。九逵,京城之大道。籠明,指月色微明。
⑧楚天句:謂江南一帶正有戰事。楚天,本指楚地的天空,後泛指南方的天空。
⑨闌珊燈灺(xiè):指燈火將盡,燭光微弱。灺,同“炧”,燒殘的燈灰。
⑩關情:動情。

白話譯文

金鴨型的香爐飄香,計時用的銀虬在不停地傾泄著流水,今夜是誰家的笛聲飛泄而出?帝王之宮苑園囿中雪止而初晴,用鴛瓦砌成的井壁晶瑩冰冷。魚龍雜戲演出完畢後你所乘之車遠去,只剩下樽前袖子掩住了吳綾。看似痴狂的遊玩如夢幻一般,而現在只記得與你秘密相約在元宵之夜的燈火下。
追憶懷念往事又苦於無所憑藉。空是慨嘆元宵日的燈事之景,回首自己內心只是飄零,情無所託。京城之通衢大道上,煙雲繚繞,月色朦朧,燈籠所發出的光依舊明亮。而江南一帶正有戰事,而今晚那樣的月色可否照在江城?小窗下酒降酌盡,燈火將盡,燭光微弱,這樣的情景,總是讓人動情。

創作背景

康熙十八年(1679)秋,納蘭容若的好友張純修離京赴任湖南江華縣。翌年元宵佳節,容若寫下這首詞,原是單純吟詠節日盛況的,初稿“楚天”以下數句作“錦江烽火連三月,與蟾光、同照神京”。康熙十九年(1680)元宵夜,雪霽之後,天街如水,月影似冰,火樹銀花,一夜魚龍翻舞,當年與友人狂歡的細節叉湧上心頭。及至四月二十一口,容若作書寄張純修,並寄此詞,改動了若干字句,以切合寄友之旨。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納蘭借寫節序而悼念亡妻的感懷之作有很多,這也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首。這首詞是抒寫上元之日的感懷之作,由詞題看是詠節序,但實際上是抒發懷人之想。詞人在上闋寫的是他在上元節所見的熱鬧場景,繁華落幕之時,他所懷之人乘車離去,空留他獨自垂淚。下闋,詞人寫友人所在之地戰火未歇,可見他對好友的關切之情。
元宵佳節的京城,到處都是一片歡騰,唯獨納蘭睹景思人,想起昔日二人相伴在花燈下遊玩,如今卻只餘一人孤苦伶仃,獨自神傷,懷念往事,不覺想起遠在南方的戰火,加上眼前的孤燈殘酒,難免黯然神傷。歡樂的節日再熱鬧,也感染不了一顆孤寂的靈魂。“小窗殘酒,闌珊燈炮”,詩人對著小窗獨酌,一杯殘酒就度過了一個良宵。世上最悲的描寫,不是以悲寫悲,而是以樂寫悲。納蘭性德用全城人的歡樂襯托自己的孤寂,任由孤寂占據自己的內心深處。

名家點評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張超人:此詞描寫元宵燈火,而最後敘述對湖南友人的思念。(《納蘭詞箋注》)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