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莊子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地名,根據村民姓氏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莊子
- 羅馬字母拼寫:Jīnzhuāngzǐ
- 國家:中國
- 所屬地區:寧夏回族自治區
金莊子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地名,根據村民姓氏命名。
金莊子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地名,根據村民姓氏命名。地名含義解放前,由本村地主王玉德建一大寨子,而得名。金寨子。解放後,金寨子廢除名取消。因該村金姓較多,故名金莊子,現仍沿用之。本村的兩個村民小組,一個屬高閘鄉郭橋村,另一個...
金大莊子 金大莊子,198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金氏聚集地,且座落的規模較大,故得名。歷史沿革 原屬紅石橋村,2010年行政區劃調整,雙圩溝村與紅石橋村合併稱雙紅村,屬之。
《莊子大全集》是2010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戰國)莊周|。內容介紹 《莊子大全集(超值金版)》《莊子》又稱《南華經》,是道家經典,先秦諸子散文的重要著作,由莊子和他的弟子後學的著作總匯而成。《莊子》中的思想,最大程度地闡釋了《老子》(又稱《道德經》)的內涵,並將之發揮到一個新的高度...
泊頭市齊橋鎮金莊子村志願服務隊 泊頭市齊橋鎮金莊子村志願服務隊是由泊頭市志願服務聯合會領導下的志願團體,成立於2018年1月2日。人員規模 該志願團體人員規模是200人,正式成員有181人。聯絡信息 該志願團體的聯絡人是張辰,聯絡團體是泊頭市志願服務聯合會。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戰國中後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學說匯總。《莊子》對工具理性也進行了深刻批判。《莊子》進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觀點。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
《青少年必讀國學經典:莊子》是由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本書目的在於指引青少年邁入經典國學的殿堂,讓青少年更深刻地領悟到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獨特魅力,讓大放異彩的文字在孩子們心中如鮮花般怒放,讓每一個人都趨善向美,讓更多人懂得謙恭有禮的文明大義。內容簡介 《莊子(繪圖版)》主要內容包括:國學,...
莊子曰:“知道易,勿言難。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人,天而不人。”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聖人以必不必,故無兵;眾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順於兵,故行有求。兵,恃之則亡。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牘,敝精神乎蹇淺,而欲兼濟道物,...
東野稷以御見莊公,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莊子以為文弗過也,使之鉤百而反。顏闔遇之,入見曰:“稷之馬將敗。”公密而不應。少焉,果敗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故曰敗。”工倕旋而蓋規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靈台一而不桎。忘足,屨之適也;忘要,帶之適也;...
《莊子·外篇·天地》是戰國時期莊子創作的一篇文章,出自《莊子·外篇》。作品原文 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君原於德而成於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以道觀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觀分而君臣之義明;以道觀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觀而萬物之應...
2006年4月民權縣舉辦第二屆國際莊子文化節,隆重紀念莊子誕辰2375周年,邀請世界莊嚴宗親參加祭祖大典。安徽蒙城說 1981年,國家文物局編輯出版的我國第一部《中國名勝詞典》,莊周故里條目:“莊周故里在安徽蒙城東門外”。《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楚威王聞莊周賢,派使者持重金去請他,並許以為相...
《莊子·讓王》篇,莊子後學著作,戰國,散文。全文寫了十六七個小故事,大體可以劃分為十個部分。篇文的主旨在於闡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礙生命的思想。利祿不可取,王位可以讓,全在於看重生命,保全生命。作品原文 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又讓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雖然,...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後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是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人。作者簡介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後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
《大宗師》是《莊子》中的一篇,《莊子》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師”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師。誰夠得上稱作這樣的老師呢?那就是“達於道之人”。 作品原文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
《莊周貸粟》是中國古籍《莊子》外物篇裡面記載的一個寓言故事。寓言故事 原文 莊周貸粟⑴ 莊周⑵家貧,故往貸粟⑶於監河侯⑷。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⑸,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⑹,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⑺焉⑻。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