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誕

金花誕

金花誕,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鎮民俗,珠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金花誕是珠海市唐家灣鎮唐家村逢農曆四月十七日,祀拜金花娘娘,祈求子嗣繁茂,老少平安,婚姻和美,家庭幸福的一種民間習俗。金花誕習俗表現了唐家村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體現了當地倫理道德觀念和推崇兒女孝順,尊老愛幼,挾殘助弱,鄰里和睦,文明守禮,社會和諧的良好民風。金花誕的傳承,對進一步弘揚優秀民俗文化,促進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具有深遠意義。

2013年2月16日,珠海市高新區申報的金花誕經批准列入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花誕
  • 批准時間:2020年2月16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請地區:廣東省珠海市高新區
歷史淵源,主要活動,文化特徵,流行地區,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據《粵小記》記載:“神,(金花夫人)本處女,有巡按夫人方娩,數日不下,幾殆;夢神告曰:‘請金花女至,則產矣’,密訪得之。甫至署,夫人果誕子。由此無敢婚神者。神羞之,逐投湖死。粵人肖像以祀。神姓金名花,呼為‘金花小娘’。以其令佑人生子,不當在處女之列,故稱夫人云。”相傳金花娘娘生於洪武七年四月十七日子時,粵人於是以四月十七日為神誕,俗稱“金花誕”。唐家村人於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添築金花廟供奉金花夫人,金花誕始興。據《唐氏子英房族譜》記載,唐氏始祖居俊公自南宋開禧二年(1206年)從南雄珠璣巷遷居香山縣,十三世祖永芳公時(清初)興修唐家大廟(即聖堂廟),在廟後輔設金花娘娘廟,到十八世祖扶彥公時在聖堂廟右側添建金花廟,金花娘娘信眾益增,金花誕興盛,金花廟分兩進,為硬山頂,有香亭,正殿至金花娘娘神像,兩側排列各九位眾生相的十八奶娘女性神祇和各五位舞龍、醒獅的童子,為香客求子祈福的神廟。楹聯為“草號宜男階茁綠,榴多結子檻垂紅”。門聯為“恩培赤子,惠普蒼生”。至二十二世祖高曉公時,因新中國建立,民間信仰活動式微,金花誕活動中斷,自2010年起,為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三世傳人觀挺發起重興金花誕,在多方努力及文化旅遊公司的支持下,連續舉辦了三屆的金花誕活動。

主要活動

一、場景布置
每逢農曆四月十七日金花夫人誕辰,唐家村人都會提前把金花廟的神像、神龕,里里外外打掃榦淨。到四月十七當天廟中張燈結彩,村里信眾一早便會來到廟中,在金花娘娘神像前擺上八仙桌,獻上燒豬、水果、鮮花、茶果等物品,等待吉時,在村里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下,舉行金花誕頂禮祀拜儀式,祈求子嗣繁茂,老少平安,婚姻和美,家庭幸福。
二、金花夫人寶誕賀拜儀式
(一)信眾奉上燒豬、鮮花、水果、茶果等祭品。
(二)由主禮人宣讀寶誕祀文。
(三)鄉民曏金花夫人菩薩上香、行禮、祝禱。
(四)依次有秩序地燒金銀、寶盆等拜祭品,鳴炮。
(五)儀式結束後,分發豬肉、茶果及水果等祭品。
三、金花誕慣例
長期以來,金花誕已形成四個約定俗成的慣例:
一是金花誕的主要祭品為燒豬、煎堆、寶盆。
燒豬在唐家話中稱為金豬,是祭祀的規格最高的祭品。
煎堆是唐家灣茶果中一種喜慶的茶果。寓意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煎堆的做法是:有甜鹹兩種,甜煎堆:在糯米粉中加入糖水,搓成比桌球略大的粉團,在粉團中心包上豆沙餡,再在表面轆上(沾上)芝麻;鹹煎堆:眉豆煲熟攪爛加入肉粒、蝦米、蔥花、鹹蘿蔔粒為餡,用糯米粉皮包裹餡料(糯米粉皮可鹹可甜)。這兩種的烹調方法一致,都是放入滾燙的油鍋中,用手輕輕壓動爪籬(一種工具)、翻轉,直到空心處呈淺紅色即可。這兩種味道的炸煎堆,在春節都是必備品 。在當地新屋上樑、新居入伙,村民們也做炸煎堆,但只做甜的,並有“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的俗語。此外,當地嫁出去的女兒回家娘時,也要做這種煎堆帶回娘家。
寶盆是用金箔紙摺成元寶狀,再連線成元寶堆狀。寶盆亦是唐家灣民間祭祀中較高規格的紙祭品。
這三種祭品均以金為主題,既體現了人民對金花娘娘的崇敬,也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是相傳拜祭金花夫人後,將拜祭過的豬肉、茶果、水果分給前來祭拜的村民帶回家,寓意將平安、吉利帶回給家人。
三是據唐家族譜記載,每年所有嫁入唐家村的新娘子,都一定於當年的金花誕求拜金花夫人,以祈求早生貴子,生育健康子女。如果懷孕成功,會於初一及十五拜謝金花夫人和十八奶娘,求生產順利。兒女出生後,更會於滿月、周
四是在唐家村的傳統中,如父母覺得小孩多災多病,恐其夭摺,就會將小孩“契”給金花娘娘,並且為這些小孩起名時,名字中間的必定要帶一個“金”字。
五是在唐家村的習俗中,還有一種為小孩定驚的儀式就是燒一盆火,抱著小孩在火上方來迴蕩數次,稱之為“燂豬仔”,而燒這盆火最靈驗的原料就是金花誕燒的鞭炮紅紙屑,所以每逢金花誕家裡有小孩的信眾都爭先把鞭炮紅紙屑收集回家備用。

文化特徵

一、金花誕在農曆四月十七日早上舉行,是唐家村人祈求子嗣繁茂,老少平安,婚姻和美,家庭幸福的一種民俗。
二、金花誕的主要祭品為燒豬、煎堆、寶盆。這三種祭品均以金為主題,具有當地民間信仰特色,既體現了人民對金花娘娘的崇敬,也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相傳拜祭金花夫人後,將拜祭過的燒豬、茶果、水果分給村民帶回家,寓意將平安、吉利帶回給家人,體現了當地人民重視家人平安和家庭和睦的倫理道德觀念。
四、拜祭金花娘娘的絕大多數為女性,村中婦女們在誕日當天頂禮祀拜金花夫人,祈求金花夫人保佑生子,子女平安,體現了當地人民重視子嗣繁衍,培養子女的傳統倫理觀念。
五、根據唐家村的傳統習俗,所有嫁入唐家村的新娘子,都一定於當年的金花誕求拜金花夫人,以祈求早生貴子,生育健康子女。如果懷孕成功,便於初一及十五拜謝金花夫人和十八奶娘,求生產順利。兒女出生後,更會於滿月、周歲等重要的日子,到金花廟中拜謝金花夫人和十八奶娘。在唐家村的傳統中,如父母覺得小孩多災多病,恐其夭折,就會將小孩“契”給金花娘娘,並且為這些小孩起名時,名字中間的必定要帶一個“金”字。體現了當地人民的追求美好生活和知恩圖報的良好民風。
六、在唐家村的習俗中,還有一種為小孩定驚的儀式就是燒一盆火,抱著小孩在火上方來迴蕩數次,稱之為“燂豬仔”,而燒這盆火最靈驗的原料就是金花誕燒的鞭炮紅紙屑,所以每逢金花誕家裡有小孩的信眾都爭先把鞭炮紅紙屑收集回家備用,反映了當地人民在醫學欠缺發達時期,亦醫亦巫的傳統習俗,具有當地特色。
七、金花誕的舉行地點在金花古廟中舉行,是實體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結閤,對歷史文化保護獨具意義。
八、在金花誕的傳承中,自發形成了由當地婦女信眾為主體的鬆散組織,她們以追求家庭幸福、子女有成為願望 參與活動。在活動中互助互利,團結協助,有利於繼承和發揚當地鄰里和睦、鄉里互助的良好民風。

流行地區

金花誕,源於清初,盛於清末及民國,傳於珠海市唐家灣鎮唐家村。
珠海市唐家灣鎮唐家村位於珠海的東北部,背倚鬱鬱蔥蔥的鳳凰山,面向浩浩蕩蕩的中國南海,物產富饒,風光秀麗。
唐家村形成村落始於唐朝末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唐家灣鎮的核心鎮區。歷史上的唐家村範圍由建於明朝、全長二百六十九丈的唐家圍牆圍繞一周為界,設萬安、龍慶、迎熏、啟明和亨衢五門,分五堡定居。1929年,國民政府將中山縣命名為“全國模範縣”,直屬中央政府,享受省一級待遇;1953年新中國設立珠海縣;唐家村兩次成為縣政府所在地。
自古以來,村民世代亦農亦漁,崇文重教,名人輩出。清末民初,得風氣之先,唐家人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外交等諸多領域,名人輩出,舉世矚目,其中有洋務運動的先驅唐廷樞;有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有清華大學的創辦人唐國安;有中國律師協會的創辦人唐寶鍔;有清末民初的茶業巨子唐翹卿;有民初政要蔡廷榦、梁如浩、唐悅良;還有創作《帝女花》等400多部粵劇名篇的著名劇作家唐滌生等;燦若群星,光耀近代。唐家村歷史人文底蘊豐厚,留存有眾多的歷史建築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在唐家三廟中的金花廟舉行的金花誕,便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唐家金花廟位於大衕路和新地直街的交匯處,與聖堂廟、文武帝殿一排並列,被當地俗稱“三間廟”,總稱“唐家三廟”,三廟始建於明代以前,釋道瑜三教並存,在歷史上不僅是唐家人的民間信仰活動場所,更是一個福利組織之地,還擔當著鄉公所的功能。金花廟是從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添築供奉金花夫人。清朝衕治二年1863重修至今的古建築,為二進夾一天井,中設香亭,硬山頂建築,中設香亭,廟內供奉金花夫人。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一、唐家村的“金花誕”民俗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唐家村人祈求子嗣繁茂,老少平安,婚姻和美,家庭幸福的一種民俗,富有地方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二、金花誕作為村民慶祝金花娘娘誕辰的一個民間習俗,從各個側面反映了當地歷史風貌和風土人情,蘊含豐富而可貴的歷史信息和文化信息。
三、唐家村金花誕中斷後,自2010年起,因高新區文化部門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而重興,並對其加以保護和傳承。金花誕的傳承,對進一步弘揚金花文化,促進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具有深遠意義。
四、唐家金花廟位於大同路和新地直街的交匯處,與聖堂廟、文武帝殿一排並列,被當地俗稱“三間廟”,總稱“唐家三廟”,三廟始建於明代以前,釋道瑜三教並存,在歷史上不僅是唐家人的民間信仰活動場所,更是一個福利組織之地,還擔當著鄉公所的功能,是獨具文化藝術價值和富有當地特色的優秀古建築。金花誕的保護和傳承,對於研究嶺南地區古村落的歷史文化、民間信仰和民俗民風具有非常重要價值,更是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古建築保護的完美結合。
五、在金花誕的傳承中,通過賀文內容等與時俱進的因素,有利活態保護及傳承,延續這種良好的民俗,對增強人們的文化修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和諧社會,有著積極的意義。

傳承人物

金花誕代表性傳承人唐觀挺,在唐氏族譜中為二十三代傳人,是唐家灣鎮唐家村人。
自幼受唐家歷史文化薰陶,20多年來參與挖掘、整理和收集唐家地區歷史人物的歷史資料及當地民俗文化。如1984年,為配合市政協籌備召開“唐紹儀歷史資料研討會”,與市政協文史人員一起到上海、南京等地收集唐紹儀有關的歷史資料,為珠海市成功舉辦兩次研討會貢獻力量,還與他人合作發表《唐紹儀主政中山的幾件事》一文發表於全國政協刊物。1993年參與唐家三廟的重修工作,創辦《唐家灣僑刊》並於退休後一直擔任該刊主編十多年。2007年參與《唐家灣鎮志》的編寫工作,負責歷史人物傳和錄標等重要部分。退休後還擔任唐家灣鎮文化顧問,參與挖掘、整理唐家地區的歷史文化遺產。2010年倡議恢復唐家鄉婦女、信眾賀拜金花誕的民俗傳統,宣傳健康生育、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祈求婚姻美滿、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等良好願望。
金花誕
唐觀挺

社會影響

2011年5月19日是農曆四月十七,廣州傳統節日“金花誕”,黃埔長洲島上熱鬧非常,第三屆“金花誕”暨優生優育宣傳文化活動在此舉行。今年除了傳統慶典活動外,還特別組織了“金花娘娘”海選、終選,從數十位大學生中,選出前三名當長洲島旅遊代言人。長洲金花廟建於清代中期,是廣州現今唯一保存完整的金花廟。現場選舉現代版“金花娘娘”,是本屆金花誕的最大賣點。
金花誕
第三屆“金花誕”暨優生優育宣傳文化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