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幕劇《桃李春風》(又名《金聲玉報》)老舍與趙清閣合著,創作於1943年,作品收錄在《老舍劇作全集》7第3卷(中國戲劇出版社)。該劇是為了紀念1943年度教師節而寫,以七七開戰前後的時期為背景,塑造了滿懷民族自尊和愛國之情,為教育事業投入自己整個生命的一個知識分子形象,演出以後獲得了幾種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聲玉報
- 別稱:《桃李春風》
- 性質:四幕劇
- 創作於:1943年
基本資料,作品意義,所獲榮譽,相關評價,
基本資料
趙清閣(1914年—1999年)是河南省信陽人,先後在開封藝術高中、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美術。在校時期,即十幾歲時開始,接連發表了詩、小說、散文,把上海《女子月刊》做主要的活動舞台,批判現實的傾向很明顯。還有,短篇集被禁止發行,女子書店總編輯的職位被解聘。1936年,跟朋友一起創辦《婦女文化》雜誌,在南京的製片廠中電任了編輯委員。後來中電劇團演出《桃李春風》,很可能依靠這時發生的人緣。抗戰開始以後,趙清閣辭了中電到武漢來,幫助文協會務的時候認識老舍。
《桃李春風》演出後,很快就由中西書局出版。作為編輯,她送出了好多作品,作為作家,她在抗戰文學陣地的一角做出了明確的貢獻。可是在戰時情況下面,繁忙的工作不一定帶來收入,清貧生活不但加劇肺結核,還招引別種疾病,這是當時的作家共患的情況。經濟生活很緊張,可是另一面,她這個年輕的女編輯,看來好像很受文藝界前輩的眷顧,有幾種逸聞傳下來,例如,由郭沫若,田漢送詩,由傅抱石送畫,受陽翰笙,洪深等人的指導,等等。陽翰笙的日記里也有幾次提到她,可以窺見她獲得前輩作家的信賴。
作品意義
《桃李春風》是為教師節,即讚揚教師,重新認識教育意義而寫的劇本。老舍是既違反不再寫劇本的意志,又含有特意紀念的意圖寫的。考慮這些因素,這也可能是受教育部或其他教育有關組織的委託才寫的。老舍在這以前寫的劇本,例如《國家至上》(跟宋之的合寫)是受了回教協會的委託,《大地龍蛇》是受了東方文化協會的委託,《張自忠》是受了‘軍界友人’的委託而寫的。人們認為,什麼難事只要委託老舍都能辦好,而老舍方面也沒有辜負人們的期望。既然有這種事情,那么《桃李春風》,也很可能受委託而寫。可是老舍和趙清閣都沒有談這種事實,當時刊物的《文壇訊息》之類也沒有這樣的報導。如果老舍受了教育部的委託寫該劇的話,那么老舍的心裡,肯定會考慮到教育部發給文協的補助費。教育部的補助費是文協的重要的財源。而且老舍,正如寫《國家至上》等等時那樣,本來是受了委託就不能推辭的人。給人造成“媚上”印象,那在老舍必是委屈必是遺憾之極。
所獲榮譽
1)1944年2月15日,教育部宣布第一次應予獎勵的四個優秀劇本,其中《桃李春風》得獎二萬元。
2)老舍、趙清閣合著之《桃李春風》均獲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名譽獎狀。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給與《桃李春風》之劇作者,演出者(羅學濂)及導演(吳永剛)獎金各四千元。教育部準備選獎本年度最優劇本十數種,分別給獎,年終可正式發表。
相關評價
對於《桃李春風》,當時的劇評怎么樣呢?登載該劇本的《文藝先鋒》上,有署名‘明’的評論《關於〈桃李春風〉》,給以很高的評價:
第一,民族文學的建立已屬勢所必然的事,這個劇本可以說就是作者擔負起這時代任務的產品,它報導民族新生中許多善良者艱苦奮鬥的事實,它為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精神,最具有感召力的形象。所以它不特提出了中華民族新生的保證,也為民族文學大前途提出了堅強的保證。
第二,許多文學作品致力於描寫黑暗者多,顯示光明面而收積極教育效果者少。再說《桃李春風》中也並不是沒有代表黑暗面的人物和事物的,但正因其正面的肯定的意義更強,才更顯出了我們應該否定的東西之被否定的必然性。--這種寫作的方法和態度,是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