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傳》是講述中國著名文學大師老舍的傳記。
基本介紹
- 書名:老舍傳
- 類別:自傳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老捨生平,老舍年譜,主要著作,老舍之死,老舍四十自擬小傳,老舍故居,
老捨生平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歲,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曾任國小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筆名有“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鴻來、非我等筆名。曾經擔任山東大學等名校教授。一生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紅旗下》,話劇《龍鬚溝》《茶館》等。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滿族正紅旗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老捨出生於北京一個貧苦旗人家庭。一歲半喪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國聯軍的義大利軍人劫掠,還是嬰兒的老舍因為一個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於難。老舍九歲得人資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於1918年畢業。 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國小,恭恭順順侍奉老母,規規矩矩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餘,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並正式開始創作生涯。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自1925年起,陸續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做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於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後,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中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 《駱駝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個北平人力車夫祥子的行蹤為線索,買車賣車,幾次後,卻又窮困潦倒。誤入了軍營,卻又從軍營中牽出了幾匹駱駝。老舍整理了一下條序,寫下了《駱駝祥子》。本篇17餘萬字的小說向人們展示了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於痛苦深淵中的圖景。從祥子力圖通過個人奮鬥擺脫悲慘生活命運,最後失敗以至於墜落的故事,告誡人們,城市貧農要翻身做主人,單靠個人奮鬥是不行的。《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國文字,對世界產生較大影響,使世人驚嘆。
老舍年譜
1899年2月3日出生於北京,在大雜院裡度過的童年生活使老舍從小就熟悉車夫、手工業工人、小商販、下等藝人、娼妓等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城市貧民,深知他們的喜怒哀樂,也是他從小就喜愛流傳與市井巷裡的傳統藝術(如曲藝、戲劇),這些都是他將來傾向與寫作平民生活和長於話劇創作的生活基礎。 1918年老舍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老舍正在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國小任校長。“五四”對他的思想和人生道路的選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24年夏,赴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並從事文學創作。1926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在《小說月報》17卷第7號上連載時,署名為“舒慶春”。但自第8號起連載上的署名改為“老舍”,直一小說全部載完。這標誌著老舍文學創作道路的開端。接著,又發表了《趙子曰》《二馬》,從而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國。在新加坡寫了中篇小說《小坡的生日》,這是一部兒童文學作品,描寫了生活在新加坡的華僑少年與各被壓迫民族的小夥伴一起,反對強權奴役的故事,體現了團結奮鬥、強國救民的思想境界。 1930-1936年,老舍先後在山東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此間,他看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日本帝國主義的肆意侵略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行徑,創作了長篇小說《大明湖》,為濟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國人民抒發憤慨。在這部小說里,他第一次描寫了共產黨人的形象。此後四年,他先後創作了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還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說在內的短篇小說集《趕集》以及幽默詩文集《老舍幽默詩文集》。1936年老舍辭職,從事專業寫作。在青島工作和生活的這段時期,是他一生中創作的旺盛期之一。他先後編了兩個短篇集《櫻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說17篇。創作了《選民》(後改題為《文博士》)《我這一輩子》《老牛破車》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長篇傑作《駱駝祥子》。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老舍別妻拋子,只身前往武漢,投入到文藝界的抗日洪流之中。在1938年成立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中,老舍擔任負責人――總務部主任。之後,又轉到重慶,“文革”在艱難困苦中頑強堅持七年時間,直到抗日戰爭取得徹底勝利。老舍以滿腔熱情和耐心細緻的工作,團結各個方面的文藝家,共同致力於推動抗戰的文藝活動。並以筆為武器,進行多種文藝形式的創作。長詩《劍北篇》用大鼓體寫成,《王家鎮》《忠烈圖》用京劇形式寫成,《殘霧》《歸去來兮》《面子問題》用話劇形式寫成。先後出版了短篇集《火車集》《貧血集》,長篇小說《火葬》,完成了長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前兩部《偷生》和《惶惑》。同時,還撰寫了大量雜文、散文、詩歌。 抗戰勝利後,1946年,老舍和曹禺作為我國民間第一批文化人應邀赴美國訪問和講學。在美國,做了多次公開演講,為增強大洋彼岸的人們了解中國人民和中國文學,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並在此寫成《四世同堂》第三部《饑荒》和另一部長篇小說《鼓書藝人》還有《斷魂槍》。還協助美國友人翻譯他的一些作品。《四世同堂》是老舍完成的規模最宏大的作品,約一百萬字。以北平一叫“小羊圈”胡同里多種人物,特別是以祁家祖孫四代為中心,展開錯綜複雜的畫面與情節的描寫,表現了淪陷區人民的苦難經歷,以及他們在幻想破滅後,終於覺醒,堅決抗戰的過程。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殘暴和漢奸的無恥,也寫出了知識分子的善良、懦弱和苦悶,以及下層市民堅強不屈的意志和決心。包含著老舍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中華民族全民抗戰留下了一座偉岸的紀念碑。 1949年10月,老舍回到祖國。創作話劇《方珍珠》。1951年,又創作了歌頌人民政府為普通市民辦實事的《龍鬚溝》。該劇上演後,老舍獲得了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之後,他還創作了歌劇《消滅細菌》《大家評理》,話劇《生日》《春華秋實》等。 建國後,老舍政治熱情十分高漲,他先後擔任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市文聯主席,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全國文聯主席團成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第一、二屆人大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主席團成員,全國政協三屆會議常務委員等職。自1950年至1955年,老舍創作了大量的話劇、京劇、兒童劇。其中話劇《茶館》把老舍的話劇藝術推向了高峰,成為我國戲劇藝術殿堂的一顆璀璨明珠。 1961年至1962年,老舍創作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 。遺憾的是未完成,就被迫停筆。 文革中,同許多老一輩愛國文藝家一樣,老舍遭到了惡毒攻擊和迫害。1966年,他被逼無奈,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終年67歲。
主要著作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餘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二馬》《貓城記》《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鬚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民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書目
《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1928,商務 《趙子曰》(長篇小說)1928,商務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1929,人間 《二馬》(長篇小說)1931,商務 《文學概論講義》(理論)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 《貓城記》(長篇小說)1933,現代 《離婚》(長篇小說)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1934,生活 《老舍幽默詩文集》1934,當代 《趕集》(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老牛破車》(創作經驗)1937,人間 《三團一》(曲藝集)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祥子》(長篇小說)1939,人間;修改本,1955,人文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 《殘霧》(話劇)1940,商務 《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1940,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話劇)1941,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話劇)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1943,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1943,重慶聯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l943,中西書局 《貧血集》(短篇小說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長篇小說)1944,晨光 《惶惑》(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1946,新豐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說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說集)1948,晨光 《方珍珠》(話劇)1950,晨光 《龍鬚溝》(話劇)1951,大眾 《老舍選集》1951,開明 《春華秋實》(話劇)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說》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館》(話劇)1958,戲劇 《上任》(短篇小說)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饑荒》三部曲)上下冊,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人文 《老舍小說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藝評論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選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戲劇全集》(1一4卷)1982,戲劇 《老舍新詩》1983,花山 《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課文
《母雞》 《我的母親》 《養花》 《我們家的貓》 《濟南的冬天》 《駱駝祥子——祥子買車》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本文由文學家汪曾祺寫)《林海》《草原》《四世同堂——開學的日子》《斷魂槍》《茶館》
老舍之死
迫害至死
1966年夏天,“文革”風暴呼嘯而至,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頃刻間陷入一場空前浩劫。 8月23日,老捨去北京文聯“參加運動”,受到了“造反派”和“紅衛兵”的批鬥。他們將莫須有的罪名強加到老舍頭上,使老舍遭到了人格上的侮辱。如此不堪忍受的污辱降臨到頭上,老舍毫不猶豫,平靜而堅定地選擇了死亡。 8月24日,老舍來到德勝門外城西北角上的太平湖公園投湖自盡。 北京太平湖
老舍自殺的太平湖現已不在,老舍的兒子舒乙在其文章《爸爸最後的兩天》中說:“太平湖悲劇發生12年後,有一次,我偶然打開一張解放前的北京老地圖,竟一下子找到了父親去太平湖的答案。太平湖正好位於北京舊城牆外的西北角,和城內的西直門大街西北角的觀音庵胡同很近很近,兩者幾乎是隔著一道城牆、一條護城河而遙遙相對,從地圖上看,兩者簡直就是近在咫尺。觀音庵是我祖母晚年的住地,她在這裡住了近十年,房子是父親為她買的。我恍然大悟:父親去找自己可愛的老母了”。太平湖過去蘆葦叢生,充滿野趣,後來湖水被填平了,建成了北京捷運修理總廠,今天即使尋得到舊處,也見不到湖面。
老舍四十自擬小傳
舒舍予,字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須,生於北平。三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之仁未能一掃空也。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繼學師範,遂奠教書匠之基。及壯,餬口四方,教書為業,甚難發財;每購獎券,以得末彩為榮,亦甘於寒賤也。二十七歲時發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麼了不得。三十四歲結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閒時喜養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也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收穫,並不著急。教書做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也不後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能有點出息!
老舍故居
從1949年到1966年老捨去世,他居住在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是一座栽著柿子樹的四合院,被稱為“丹柿小院”。後被國務院改建為老舍紀念館。 1997年7月老舍家屬有償將老舍故居捐獻給國家。捐獻交接儀式在北京市政府舉行,市領導及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出席,老舍夫人胡絜青攜子女出席。 1998年北京市文物局對老舍故居進行落架修繕。 1998年5月18日“老舍故居籌建處”開始組建,1998年6月4日召開第一次老舍紀念館籌建會。隨後進入緊張的籌建工作。 199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示“同意將老舍故居改建成老舍紀念館”。 1999年2月1日,老舍誕辰100周年前夕,老舍紀念館正式對社會開放。 目前,老舍故居已被確定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