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眶鴴指名亞種(學名:Charadrius dubius dubius)屬小型涉禽。羽毛的顏色為灰褐色,常隨季節和年齡而變化。跗蹠修長,脛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長,趾間具蹼或不具蹼,後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長,第1枚初級飛羽退化,形狹窄,甚短小;第2枚初級飛羽較第3枚長或者等長。三級飛羽特長。尾形短圓,尾羽12枚。是遷徙性鳥類,具有極強的飛行能力。通常沿海岸線、河道遷徙。生活環境多與濕地有關,離不開水。棲息于海濱、島嶼、河灘、湖泊、池塘、沼澤、水田、鹽湖等濕地之中。分布於菲律賓南部到紐幾內亞和俾斯麥群島。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金眶鴴指名亞種小型涉禽,體長約16厘米。夏羽上體沙褐色,眼周金黃色。嘴黑色,額具一寬闊的黑色橫帶,橫帶後有一細窄的白色橫帶將黑色額帶和沙褐色頭頂分離開。眼先至耳覆羽有一寬的黑色貫眼紋,眼後上方有一白色眉紋,緊靠黑色貫眼紋之上。後頸具一白色領環,往前與頦、喉白色相連。緊接白色領環之後有一窄的黑色頸環,到前胸黑環變寬。腳橙黃色或黃綠色。飛翔時翅上無白色翼斑。冬羽額部黑帶消失,胸帶褐色或不顯。初級飛羽黑褐色,第一枚初級飛羽羽軸白色,中央尾羽灰褐色,末端黑褐色,外側一對尾羽白色,內翈具黑褐色斑塊。下體除黑色胸帶外全為白色。冬羽額頂和額基黑色全被褐色取代,額呈棕白色或皮黃白色,頭頂至上體沙褐色,眼先、眼後至耳覆羽以及胸帶暗褐色。 虹膜暗褐色,眼瞼金黃色,嘴黑色,腳和趾橙黃色。
棲息環境
棲息於開闊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的湖泊、河流岸邊以及附近的沼澤、草地和農田地帶,也出現於沿海海濱、河口沙洲以及附近鹽田和沼澤地帶。
生活習性
常單只或成對活動,偶爾也集成小群,特別是在遷徙季節和冬季,常活動在水邊沙灘或沙石地上,活動時行走速度甚快,常邊走邊覓食,並伴隨著一種單調而細弱的叫聲。通常急速奔走一段距離後稍微停停,然後再向前走。
主要吃鱗翅目、鞘翅目及其他昆蟲、昆蟲幼蟲、蠕蟲、蜘蛛、甲殼類、軟體動物等小型水生無脊椎動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菲律賓南部到紐幾內亞和俾斯麥群島。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於河流、湖泊岸邊或河心小島及沙洲上,也見在海濱沙石地上或水稻田間地上營巢。巢多置於水邊沙地或沙石地上,甚簡陋,通常由親鳥在沙地上刨一個圓形凹坑即成,或利用自然凹窩。巢內無任何內墊物,或墊有少許枯草。5月中下旬開始產卵,每窩產卵3~5枚。卵為梨形,沙黃色或鴨蛋綠色、被有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多,卵產齊後即開始孵卵雌鳥承擔,雄鳥在巢附近警戒,孵化期24~26天。雛鳥早成性,出殼後不久即能行走,不到1個月即能隨親鳥飛行。
保護級別
-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