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甌鄉

金甌鄉(俗稱甌坑)屬於汕頭市潮南區兩英鎮,地處大南山腳下,是兩英鎮的大鄉,也是潮南區最大的陳姓村落.現有人口約三萬多人,全村村民均為陳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甌鄉
  • 位置汕頭市潮南區兩英鎮
  • 社門:東門、南門、西門、北鄉、新鄉
  • 行政村:東北、西新
  • 語言:潮汕話練江口語
來源,信仰,金甌鄉保生大帝真君古廟,

來源

金甌鄉陳氏始祖松軒公系福建南陽陳氏始祖泰公第十九世裔孫,江田阜房大有公孫,湜公次子,子孫繁衍,宗興祖旺。金甌鄉地處廣東省大南山北,位於享有“中國針織名鎮”的汕頭市潮南區東北部3.5公里處,地形呈塊狀,因地勢低凹,貳“凹”與“甌”潮音近,又稱甌坑鄉,面積約20平方公里。金甌鄉古分為五個社門,分別為:東門,南門,西門,北鄉,新鄉。亦有東南社和西北社之稱,東南社(東門,南門)建有松軒祖祠世德堂。西北社(西門,北鄉,新鄉)建有陳氏祖祠追遠堂。世德堂,追遠堂都奉祀一世祖松軒公,二世祖穆齋公,從三世後分各奉祀。金甌鄉五社都是陳氏家族,自祖定居於此,迄今六百餘年,歷傳已二十幾代。現松軒公派下居住金甌鄉約3萬人,另外歷代從金甌鄉遷徙至兩英陳庫,後洋,潮陽古帥,汕頭河浦,普寧鬥文,新寨,里湖冷美,惠來後山,葵潭,陸豐後林,竹林,田墩等,及海外各地裔孫10萬餘眾。

信仰

金甌鄉歷代崇拜的神靈是保生大帝,是創寨第一代祖先帶來的香火啊,祈福消災,安居報境。明代正德四年(1509)建廟塑像,奉祀保生大帝為福主。三年一次保生大帝建醮,沿襲著北宋時期的道教色彩,爬刀梯,上醮壇為民祈福。作為社慶活動,理事人員齋戒十二天,鄉民齋戒三天,挑選誠心人士搭建醮壇,磨鋼刀。醮壇高五丈多,是杉木搭建的樓台,刀梯高五丈六尺,是一百三十多把鋒利的鋼刀用麻繩綑紮成叉形、斜形的梯坎。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大帝擇日豎梯,刀梯安放在一個木桶邊沿,桶中盛有七色花水,五色種子等吉祥物。組建英歌隊,儀仗隊,少年腰鼓隊,有東南“振金聲”,西北“樂三軒”,金甌“太平音”大鑼鼓隊,五個社門都有一支標旗隊。全鄉家家戶戶高掛紅燈籠慶賀,全鄉道路張燈結彩,彩旗飄揚。

金甌鄉保生大帝真君古廟

金甌鄉保生大帝真君古廟,始建於明朝正德四年(1509)。昔年金甌鄉陳氏始祖松軒公於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5),由福建省長樂縣南鄉(江田鎮)遷來金甌鄉立社,請來保生大帝之香火。先是設爐奉祀,祈福消災,安居報境。至明代正德四年建廟塑像,奉祀保生大帝為福主。歷祖以來,被澤特深,人心皈向,世代廟食,香火鼎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