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瓶梅遺址公園
- 地理位置:黃山市
- 著名景點:水街景區
- 傳播:徽文化
項目意義,建設內容,財政投入,項目效果,復活,內景,
項目意義
《金瓶梅》是全方位傳播徽文化的載體,扯動著徽文化的每一根神經。《金瓶梅》中大量運用的徽州歙縣南鄉和西鄉的方言口語,真實反映了400餘年前徽州口語語音的風貌,這些變化多端的真實記錄,是徽州方言口語語音的“活化石”。《金瓶梅》中大量描述的徽派建築和物產、生活器具現在西溪南依舊可見。以《金瓶梅》故事為文化背景,對西溪南古村落進行旅遊景點開發。西溪南村地處呈(坎)—潛(口)—唐(模)—棠(樾)黃金旅遊線上。距徽州區政府所在地岩寺5公里,距黃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21公里,距黃山風景區61公里。即將開工建設的合黃屯高速公路的徽州區出口即在西溪南東端。該村有1200年文明史,徽文化底蘊深厚,地理位置優越,是徽文化旅遊的寶地。
建設內容
根據景點的文化歷史背景和現狀情況,設景區4個:即老屋閣景區、《金瓶梅》故事景區、水街景區、豐溪景區。
老屋閣景區
主要景點包括老屋閣、綠繞亭、漁翁塘。總面積15400平方米。建設內容為老屋閣南面房屋拆遷;建停車場、綠草坪;旅遊接待設施(門票房、購物商鋪)。
《金瓶梅》故事景區
主要景點包括“西門慶”前花園(葫蘆門)、後花園(果園)、十八間、野徑園、旗桿坦、麻將巷、花山。總面積22600平方米。建設內容為西面和南面房屋拆遷;野徑園修建;“西門慶”前花園修建、民宅拆遷;“西門慶”後花園(果園)南面民宅拆遷、十八間重建;“西門慶”後花園(果園)修建;“西門慶”後花園(果園)至龍鬚頭三角地帶民宅拆遷;建停車場、購物商鋪、《金瓶梅》展館等旅遊接待設施。
水街景區
主要景點為明清民宅、古銀杏樹、水系布局。總面積20000平方米。建設內容為街道石板路修建;沿街兩側新民宅拆遷重建、老民宅修建;水渠清理。
豐溪景區
財政投入
投資和效益估算
1、固定投資:1953萬元
2、流動資金:200萬元
3、費用支出:135萬元
4、收入:147萬元
(1)門票收入:按年接待10萬人次,票價30元/人次,年門票收入300萬元
資金投入
徽圖庫省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村以《金瓶梅》故事為文化背景,投資兩千多萬開發建設《金瓶梅》遺址公園,預計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正式向公眾開放。公園占地總面積達1.5平方公里,公園目前正按照《金瓶梅》描寫的場景復建《金瓶梅》遺址公園、釣雪園、曲水園等園林建築及大批附屬建築。
而當記者分別向國家旅遊局、安徽省旅遊局以及黃山市旅遊局相關人士分別諮詢此事時,卻均得到“不清楚”或“不知道”的回覆。但記者發現,在中共黃山市徽州區委辦公室承辦的徽州招商網“招商項目”中,2003年“《金瓶梅》故事景點開發”就已納入該區的旅遊房地產招商項目。 開發《金瓶梅》遺址公園類似於近年國內興起的建設主題公園的做法。這種項目投資多、回報小、風險大,很容易將投資“打水漂”。
但有兩類人還是對此趨之若鶩:一類是房地產商,另一類是投資商。房地產商通常是以和政府聯合開發為名,沒有真實的投入,並趁勢占有土地資源。而投資商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先進行少量的前期投入,再以項目為抵押向銀行貸款。這種文化旅遊開發幾乎成了投資商和房地產商投資盈利的手段。
項目效果
復活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村將以《金瓶梅》故事為背景,投資2000多萬開發建設《金瓶梅》遺址公園。早在2003年,“《金瓶梅》故事景點開發”就已納入該區旅遊房地產招商項目。目前正按照《金瓶梅》描寫的場景復建《金瓶梅》遺址公園,該公園占地總面積達1.5平方公里。(3月29日《新京報》)
其實,利用文化資源進行旅遊開發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很多地方都曾有類似項目上馬,但這些旅遊項目都是以中國古典文化的精髓為核心的,向人們傳達了健康、積極的信息。
我不否認,背負“淫書”之名的《金瓶梅》有著一定的文學藝術成就和美學價值,但這不應該成為我們可以忽視其糟粕的理由,更不應該成為復建《金瓶梅》遺址公園的、冠冕堂皇的藉口。正如有論者指出,有關方面要人們從《金瓶梅》遺址公園裡看到什麼?又想弘揚什麼?
何況,這個所謂的遺址,原本就是子虛烏有的東西。什麼是“遺址”?《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毀壞的年代較久的建築物所在的地方。拿子虛烏有的文學作品的場景當遺址來開發,並旁徵博引地證明《金瓶梅》描寫的是當地人、故事發生在當地,還標榜他們那裡是“西門慶故里”。給自己貼上這么一個不大光彩的標籤,是當地的旅遊資源匱乏到一定要和《金瓶梅》遺址扯上關係嗎?恐怕不是,在筆者看來,這不過是他們的一個噱頭,是拿《金瓶梅》所宣揚的性文化來賺大錢。
旅遊是為了陶冶情操。而利用《金瓶梅》內容的敏感性來製造賣點,以吸引公眾眼球、擴大旅遊收益,如此行徑終將被人們所不齒!
內景
經過三年開發建設、總投資2000萬元的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古村落近日全面對外開放。為招攬更多遊客,當地旅遊開發企業竟一度以“金瓶梅遺址公園”為古村落做宣傳,這一做法立即引起人們注意。
西溪南村:古徽州文化寶庫
古村咋扯上了“《金瓶梅》遺址公園”?
西溪南村的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去年4月,西溪南古村落因景點開發中被傳修復“金瓶梅”遺址公園,引發爭議。
《金瓶梅》成書於明代萬曆年間,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該書自問世以來,一直謎團重重,不得其解。
徽州西溪南村村民潘志義經過十多年研究,得出了《金瓶梅》誕生在徽州的結論。 他認為,《金瓶梅》中有些特殊的方言只有徽州方言才能解釋得通,《金瓶梅》無論是作者還是寫作,都和徽州文化有非同一般的關係。《金瓶梅》故事是以西溪南大鹽商吳天行的“十二樓”為原型撰寫的,“果園”有眾多酷似《金瓶梅》中描述的場景。
2006年3月,西溪南古村落醞釀對外開放。計畫年接待8萬人次,票價25元/人次,年門票收入200萬元。但按照慣例,一個新景點迎接遊客,需提前進行市場推廣。《金瓶梅》由於其私密的內容和敏感的話題,備受關注,若能將其中場景成功複製,可預料所造成的轟動效應。該古村落旅遊開發公司想,把“果園”當“金瓶梅遺址公園”或許是不錯的“創意”。 構想歸構想,西溪南古村落旅遊開發公司在後來的旅遊促銷中,並沒有明目張胆打出“金瓶梅遺址公園”牌子。可所謂“金瓶梅遺址公園”一經傳出,還是招致嚴厲批評。
徽州區旅遊局長王潮湧告訴記者,2006年4月,他累計接到國內外的採訪電話上千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