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燈花(唐代女詩人薛濤的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燈花》是唐代女詩人薛濤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是對金燈花的視覺描寫,其中通過葉的不見,花的艷給人一種視覺差。後兩句是意識層面上,前一句設問,後一句回答。全詩通過喻與被喻,實與虛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無常的感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金燈花
  • 出處:《洪度集》
  • 作者薛濤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金燈花
闌邊不見蘘蘘葉,砌下惟翻艷艷叢。
細視欲將何物比,曉霞初疊赤城宮。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金燈花:據《酉陽雜俎》注又叫金盞花,別名九形花,又名無義草,惡俗人家種之。
②闌:指門前柵欄。蘘蘘(ráng):茂盛、茂密的意思。
③砌:台階。惟:副詞,用來限定範圍,相當於“只有”。翻:翻卷,翻動。艷艷:光彩奪目。叢:聚集。
④細:精緻,細密。
⑤疊:覆蓋。赤城宮:指青城山上的赤城閣。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在門前的竹籬旁邊生長著的金燈花卻不見它茂密的葉兒。石階下只有一大片密集的紅艷奪目的朝霞般的花海在閃耀。
看著這美麗的花兒仔細思量,我該用什麼事物來比喻它呢?它就像破曉時分的萬丈霞光照在青城山上的赤城閣一樣壯觀。

創作背景

此詩大概寫於大中六年(852年)以後。與薛濤同時代的人,包括對立面元稹之流差不多都已下世。故濤謂“不見蘘蘘葉”“惟翻艷艷叢”等句。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闌邊不見蘘蘘葉,砌下惟翻艷艷叢。”前兩句從視角平面上展開,以同一植物花、葉生長的時間差,分別用最通俗的“不見”和具有生命活力的“惟翻”形象地描述出來。用繁多的“葉”(暗淡)和飄動著的“艷艷”(鮮亮)巨大的色差將金燈花的兩個不同生長時期進行劃分。
“細視欲將何物比,曉霞初疊赤城宮。”後兩句以一個疑問句開頭,以設問的方式形象地將薛濤此時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有對立面的日子不好過,沒有了對立面又感到很寂寞。似乎自己就是因對立面而生,對立面的自然消失使得她無所適從。從另一個方面來講,等於是說“我將怎么辦?”在給金燈花尋找可比物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薛濤給自己以後的生活選擇歸宿的過程。世間可比的物質千千萬萬,為什麼不拿來與之相比。只與赤城宮作比,這不能不使人想到其目的性問題。因此,此詩可看作薛濤處在又一人生十字路口時選擇道路的標誌。
從結構上分析,此詩由所見和所想兩部分構成。前兩句雖涉及“蘘蘘葉”,卻只見“艷艷叢”,說明此詩的創作時間在夏秋之際。後兩句雖涉及“細視”卻已進入意識層面。讀來使人想像,薛濤獨自佇立,靜賞金燈。在凝神瞬間只見紅色金燈花幻為宗教勝地赤城宮,霧氣繚繞,猶如仙境。一如她在《試新服裁製初成》和《寄詞》中所描寫。整體看來,雖然題之為“金燈花”,正如前述判斷,卻體現出當時的思想趨向。
從縱向排列上看,其“不見”“欲將”均可看作是問題的提出,而“艷艷叢”“赤城宮”就是相應的回答。不同的是前兩句、後兩句具有視覺圖景與意識想像,喻物與被喻物,實物與虛擬的差別。

名家點評

明代詩人鐘惺名媛詩歸》:前三句寬衍,後一句驚動,此絕句常局也。其佳處:首二句仍不率重。

作者簡介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成都樂妓。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人稱“薛濤箋”。脫樂籍後終身未嫁。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後人將薛濤列為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流傳下的詩作有90餘首,收於《錦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