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堯之故里,入江道畔,北阿古鎮,矗立著一所獨具水鄉特色的農村學校——金湖縣塔集鎮中心國小。
學校始建於1932年,歷經七十多年的歷史,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學校占地面積約一萬三千平方米,在校員工19人,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25人。校園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亭台樓閣,造型別致,化境優雅,文化氛圍濃郁,具有現代化的教學裝備,是教書育人的高尚之地。
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塔小人堅持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高奏“內涵求發展,機制求創新,隊伍求提高”的主旋律,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學校積極實施了“三新一亮”工程、“校校通”工程、“六有”工程、“四配套”工程、教育現代化創建等,使辦學檔次、辦學條件、辦學效益有了新的突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學校先後榮獲省“科技教育先進校”、市“德育先進學校”、市“依法治校先進校”、市“常規管理先進校”、縣“文明單位”、縣“青年文明號”等十餘項光榮稱號;在市、縣級優課評比中學校有十多位教師榮獲一、二等獎,數十篇論文在《江蘇教育》、《江蘇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國小數學教師》、《淮安教育》等雜誌上發表,近百篇論文、教學設計在省、市、縣級評比中榮獲一、二等獎,一百多名學生在縣以上各類競賽中獲獎。
展望未來,塔小人將沐浴改革的春風,揚起發展的風帆,搶抓機遇,銳意進取,以嶄新的姿態,高昂的鬥志去創建更富現代化人文氣息的農村特色學校!
發展規劃
塔集國小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發展較快的學校。尤其是近幾年來,通過全體師生共同、持續努力,學校在素質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生和一支有一定專業水平的教師隊伍。在原有辦學基礎上,結合布局結構調整引起的生源變化,在教育現代化深入推進和統籌城鄉教育綜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特制定我校新三年發展規劃。
一 、基礎與現狀
(一)外部環境
1、學校基本狀況
位於塔集鎮的塔集中心國小始建於1935年,前身為塔集鄉紅旗國小,1981更名為塔集中心國小,2004年全鎮學校布局調整,原高橋國小、中橋國小、躍進國小、河村國小等幾校合併成現在的中心國小。現學校占地面積20畝,有6個教學班,學生近220人,教職工16名。
2、教育發展背景
在我校三年發展規劃的制定過程中,充分立足於我市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理性思考和設計如何在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過程中,整體提升我校教育質量和辦學品位,成為百姓認可的優質教育資源。另外,教育局提出了創建“教育現代化”的工作目標,因此,我們在發展規劃的制定中也應充分考慮教育現代化的內涵和實踐途徑,將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內容融入我校的發展規劃中。
(二)內部條件
1、教師結構狀況
學校現有在崗教職工16人。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15人,占在崗教師的94%;國小高級教師14人,占在崗教師的88%;40歲以下的教師6人占在崗教師人數的38%,他們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具有潛在的發展空間。近年來,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強化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結構得到改善。目前,學校已基本形成了市、縣、校三級骨幹教師梯隊,校級以上骨幹教師有12名,占在崗教師的75%,其中有縣學科骨幹教師6人。
2、學校管理狀況
近年來,學校在圍繞辦學理念和學校特色不斷改善管理隊伍結構,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學校的管理機制和效能與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在不斷縮短差距。幹部隊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開拓進取精神,並努力跟進學校發展目標。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需進一步提高,隊伍建設任重道遠。
從整體上看,我校教師能夠克服各方面的壓力,積極主動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他們的各項工作得到了家長、學生的好評。但是,從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來看,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和上級目標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名優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任務還十分艱巨,專業引領作用需要不斷增強。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有著全新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的學習型教師隊伍作為支撐。我校學科骨幹教師的核心輻射功能仍未能充分發揮。部分青年教師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個體素質較好,但進取心不強,努力目標不明確,還未充分展示應有的風采,服務意識有待加強。
2、教育科研與新課改亟待整合。我校雖有教科研課題,但是因為缺乏專家和理論的引領,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層面,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比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熱情,學校還未能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如何找準教育科研與新課改的有機結合點,真正形成科研課改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是我們當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學校發展思路:
(一)辦學理念:知行結合 學以致用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挖掘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打造富有藝術氣息的書香校園,讓教師們在書香中自我發展,讓孩子們在書香中不斷成長。主要圍繞以下“一條主線,兩個重點”。
1、一條主線: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實施載體,探索“弘揚要文化、與四有新人”的特色辦學實踐模式,滿足社會對學校教育的高品質要求。這既是我們今後三年的發展方向,也是我們將為之奮鬥的辦學理想。
2、兩個重點:一是著眼於學生綜合素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二是著眼於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
(二)辦學目標
以師生的生命成長為發展理念,以素質教育為抓手,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出發點和歸宿,力爭到2012年把學校辦成一所“質量保證、文化領先、素質見長”,在學生、家長及社會中認可度較高的特色學校。
校訓:明禮誠信 勤學健美
校風:求實 創新
教風:嚴謹務實 合作創新
學風:勤學好問 多讀善思
三、重點發展項目
(一)、學校管理
責任人:楊東林 杜夕明 凌正江 高春艷
目標:堅持以特色興校抓管理,人法雙馨抓落實,促進學校制度建設,營造以德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圍。
措施:
1、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調動各部門工作積極性,保障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2、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營造嚴謹與寬鬆相融的和諧管理氛圍。
3、加強學校團隊文化建設,樹立坦誠、信任、尊重、協作的團隊精神,提升教師對學校發展的認同感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4、完善各級家長委員會組織建設,讓家長社區共同參與,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5、建立學校教工之家,開展教工社團活動,通過“讀書沙龍”等體驗活動,增強教工人文底蘊,創建學習型組織。
6、以堯文化教育為抓手,加強師生社團建設,陶冶情操,發展個性,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提高師生人文素養。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
1、以特色教育為抓手,進一步確立辦學理念、辦學目標。
2、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設校園文化環境。
任務:
1、強化校長室——教導處(德育處)——教研組三級管理的制度建設。
2、加強幹部自培,認真學習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論,明確幹部個人和分管工作的發展目標。
3、完善團隊文化建設的評價指標,加強教師作風主流意識為抓手,營造用心育人的工作氛圍。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
以人為本,形成學校共同願景。
任務:
1、增強幹部的目標管理意識,主動將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2、以《堯文化點亮童年、堯文化奠基人生》的課題研究為抓手,提高教師的育人素質。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標:以構建和諧校園為出發點,推進學校、家庭、社區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
任務:
1、以創建學習型學校為目標加強團隊建設,形成教師終身學習和個人發展的良好氛圍。
2、加強與社區的溝通,逐步完善學校、家庭、社區科學合理的,多元的評價體系和監督機制,實現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民主化、科學化。
三年目標達成的預期效果:
1、幹部專業素養:幹部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力爭成為教學骨幹型的管理者。中層及中層以上幹部要積極開展學校管理和教學工作的研究,力爭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論文在縣級範圍交流或發表。
2、管理成果:學校要爭創“安全文明校園”,“學習型組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市級特色學校”。學校的教學質量在縣級學校中處於中等以上水平,家長滿意率達到98%以上。
(二)、教師專業化發展
責任人: 凌正江 閔季龍
目 標:
以教師發展為本,以堯帝的文化思想引領教育教學工作為核心,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出發點,以學習型、研究型教師梯隊建設為突破口,關注三種能力的培養(即,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總結反思能力),把教師隊伍建設成為一支具有高度責任心和人文素養的群體。
任 務: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增強教師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
(1)將教師的職業道德、人文素養,納入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評價中;將班級文化建設、親職教育指導、學生心理輔導等,納入班主任教師的專業發展評價中。
(2)以“改正職業陋習,做文化教師”為主題,開展人文教育體驗活動,促進教師內涵發展。
2、注重研訓一體化,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1)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為抓手,以隨堂課的教學質量為突破,依託教師個體的智慧和教研組的集體智慧,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總結反思能力。
(2)開展以“特色教育與學科整合”為主題的教學研究,建立新的教學評價標準,營造師生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3)注重挖掘特色課程資源,提高教師開展特色教育的能力與水平。
3、創設校本培訓機制,為骨幹梯隊建設搭設舞台。
(1)推進課堂教學促進方案的實施,幫助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制定教師職業生涯規劃,促進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
(2)提供特色教育研究的理論、帝王文化的資源,為教師文化素養的提高拓寬途徑。
4、建立多元的教師發展性評價制度。
(1)、改進教師的考核評價制度。完善教師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教師的師德素養、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科研成果、培訓情況、以及對學生學習興趣和態度的培養情況等進行全面的考核,用評價來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整體提高。
(2)建立個性化的“教師學習和發展檔案”。充分依託教導處和教研組,對每一位教師制訂課堂教學改進計畫,明確每學期重點突破的薄弱環節,從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著力提升課堂教學效能。
(3)學校設立獎勵制度。加大對團隊的考核獎勵力度,以此促進教師團隊的共同成長。同時,進一步完善骨幹教師的評選機制,尤其要關注德育骨幹教師的評選,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
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平台建設,完善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
任務:
1、建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相關評價機制。
2、搭設自我實現平台,建立“教師學習和發展檔案”。
3、開展對教師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現狀調研,為教師課堂教學促進方案提供明確的方向。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
加強課程平台建設,改善教育教學實踐
任務:
1、開展教師人文讀書活動,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2、立足“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關注常態課質量。
3、加強“特色教育與學科整合”的課題研究,建立新的教學評價標準。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標:
深化校本培訓,形成教師專業發展良好環境
任務:
1、開展“好書伴我成長”的讀書節成果展示。
2、開展師德建設系列研討活動:“在育人中成長”。
3、彙編“特色教育與學科整合”課例集。
4、進行教師課堂教學促進方案的階段反饋。
三年達成的預期效果
1、教師素質結構:各級骨幹教師在現有的基礎上各增加1-2名。
2、教師專業素養:100%教師在校內進行公開教學展示,50%教師對外進行公開教學展示;100%教師有論文發表或交流,其中爭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師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三分之一的教師達到校內教學常規免檢。
3、教師教育成果:出一期《金湖敎苑》專輯。
(三)德育工作:
責任人:高春艷 閔季龍
目標:以“弘揚堯文化 與四有新人”的辦學理念引領學校德育工作,以“國小各學段學生文明素養養成教育研究”為抓手,開展校本德育實踐,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措施:
1、關注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級,教育學生的能力和水平。
2、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
3、發揮家長委員會作用,完善社區、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4、組建學生社團組織,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
5、完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形成具有藝術氣息的校園氛圍。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理順德育管理運行機制,規範德育常規管理。
任務:
1、制定“國小各學段學生文明素養養成教育研究”方案,並完成立項和宣傳工作。
2、制定班主任培訓計畫,提高班主任工作藝術和班級管理能力。
3、制定學校德育骨幹教師的評比細則,開展第一屆德育骨幹教師的評選。
4、制定各學段學生一日文明禮儀要求,並開展培訓活動。
5、著手編寫校本教材。
6、組建排球、桌球、書法、繪畫、合唱、電子琴、棋類、鼓號隊等學生社團,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提高學生校園生活質量。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營造氛圍,深入研究,初顯成效。
任務:
1、關注德育體驗教育,通過“行為示範員”等途徑,讓學生自主管理,主動發展。
2、進一步發揮家長學校的功能,通過學校培訓、親子活動帶動家長參與學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3、編寫德育教材《禮儀篇》。
4、加強學生社團建設,開展首屆“十佳”特長學生的評選活動。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標:關注發展,形成特色,取得成績。
任務:
1、總結學校班級管理的成功經驗,開展特色中隊展示活動,並進行德育骨幹教師的評選活動。
2、開展學習型家庭評比展示活動。
3、編寫校本教材《教子有方》。
4、開展師生社團活動成果展示。
5、開展十佳特長學生評選活動。
三年目標達成的預期效果:
1、教師育人的主動性強,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有方法,並形成特色。
2、學生言行舉止文明,習慣好。
3、家長有較強的責任心,懂得正確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4、成果:三年內,學校爭創安全文明校園。學校有市德育先進工作者1—2名,有3篇德育經驗論文在縣級發表或交流。
(四)教學工作
責任人:杜夕明 凌正江 華榮祖 閔季龍
目標:
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構建具有美育特色的和諧課堂教學文化。在教學管理、質量監測、教學評價、校本師訓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實現教與學的最最佳化,實現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措施:
1、以常規自控(互控)為突破口,開展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備課自控,對不同層面教師分別要求,不斷提高二次備課的質量;隨堂課互控,不斷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注重練習設計有效性的實踐與研究,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2、以課題研究為核心,構建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文化,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課程,通過研究、實踐,提高全員的課程理念及教育行為的轉變。
3、以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為目標,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加強質量監控,實施質量過程性管理,實現學科教學的最最佳化,重視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將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科能力展示情況、社團活動參與情況與學業評價相結合,切實把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性落到實處。
4、加強課程建設,重視堯帝思想文化的滲透。開展地方性課程的教材編寫工作,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課程體系。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
強化常規,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任務:
1、根據不同層面的教師,制定備課分層要求。
2、建立隨堂教學情況互控機制。
3、建立學生練習問題記錄本。
4、完善課題研究網路,落實研究任務,並在部分學科內開展“同課異構”的研究。
5、推出首批教學常規免檢教師。
6、增強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挖掘教材審美因素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深入課題研究,初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文化。
任務:
1、進一步完善隨堂教學情況互控機制。
2、開展“特色教育與學科整合”的課題研究。
3、建立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目標體系。
4、在音樂、美術、自然等學科逐步建立質量評價體系。
5、收集整理學校練習設計資料。
6、開展師生堯文化知識普及教育活動。
第三年:20012、9——2013、8
年度目標:總結課題研究成果,形成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文化。
任務:
1、總結課題研究成果,彙編課例集。
2、舉行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展示交流活動。
三年得到的預期效果:
1、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穩中有升,力爭達到同類學校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學科有所突破。
2、教師教學及科研水平顯著提高,40%以上教師對外進行公開教學展示;1/3以上教師的論文在縣級及以上交流或發表。
3、彙編“學科課內外練習設計集錦”。
(五)教育科研工作:
責任人:閔季龍 高春艷
目標:
擁有健全的學校教育科研機構,形成通暢、規範的科研網路,能將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學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學校的整體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風格。
措施:
1、在完成縣級課題的基礎上,開展“弘揚堯文化、與四有新人”的課題研究,以課題來帶動辦學特色的實現。
2、教研組建設要以科研為先導,每個教研組在學校總課題下確立小課題,教研組的一切活動要圍繞課題運轉。
3、骨幹教師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級以上的青年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必須是課題主持人,通過科研培訓和實踐指導,提高科研能力。
4、建立並完善學校、小組、個人三級科研網路,採用行動研究法,推進學校的科研進程。
5、完善科研檔案,做到種類齊、過程清,使科研工作納入正常運作的軌道。
任務:
1、圍繞學校主課題,逐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2、每年有1項課題在縣級立項。
3、科研工作管理規範化、開展正常化。教師人人有課題,並有過程性評價檔案袋。
4、每學期組織1-2次的教師科研培訓。
5、將研、訓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師生和諧的教學氛圍。
(六)後勤服務工作:
責任人:閔鑾軍 曹福祥
目標:
樹立全心全意的後勤服務意識,為師生提供更好服務,努力實現及時、到位、優質。
措施:
1、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進一步完善。精心設計,協助完成校園整體外顯文化,體現個性、關心細節、注重實效、凸現“精緻”。
2、繼續抓好校產管理與維護工作,提升後勤工作的檔次。
3、加強校舍及教學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並完善學校的財物管理制度。
任務:
1、校園環境文化於11年完成,努力體現“精緻、實效”。
2、創建具有時代特徵的學校精神,逐步構建學校的視覺識別系統:學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環境標識、公共事務等都體現學校的文化。
3、建立“校園財產維修、增添申報制度”,努力做到“及時、到位”。
4、每年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進一步規範學校的門衛、保全,利用科技手段布局學校的防盜報警和監控系統,無重大事故發生,三年內爭創安全文明學校。
5、各項收費規範,無亂收費投訴。
6、科學管理,檔案完善。
7、加強財務管理,堅持財務公開制度,為學校開源節流聚好財。
四、學校辦學特色創建
責任人:楊東林 凌正江 高春艷
目標:
提高師生校園生活質量,培養學生對堯文化的領悟能力。通過三年努力,形成一批有思想、會創造的教師和學生,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課程設定,初步形成具有堯文化氣息的校園文化。
措施:
1、開發教學資源,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真正讓堯文化成為一種學校文化。
2、抓科研促教學,通過社團實踐活動,完成課程的開發。
3、通過特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任務:
1、有固定的宣傳陣地;較大面積的堯文化長廊,做到內容定期更換。
2、加強師資培訓:定時、定點、定內容,有一批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每年進行一次教師基本功比賽。
3、在課程設定上體現優勢:將特色融入到日常的課程中,有固定的社團活動時間,有一套適合普及提高的校本教材。
五、學校發展的保障與評價
(一)思想保障
發動和組織全校教職工認真討論《學校三年發展規劃》,統一認識,振奮精神,形成齊心協力、榮辱與共的局面。
(二)組織保障
1、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為副組長,德育主任、後勤主任、教科室負責人、教研組長為組員的 “三年發展規劃”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規劃的制訂、論證、實施、評估等環節。
2、黨政工職權明確。黨支部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行政中層職責分明、責任到人、分工合作;工會起好橋樑作用。
(三)資源保障
1、經費保障:學校要力爭上級部門的支持,加大資金投入,保障教師培訓、科研、課程改革及特色建設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激勵機制:完善教師的獎勵制度,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3、後勤保障:加強後勤制度與機構建設,使學校的校產管理、財務管理更加規範、有序,為教師有效使用教育設施設備,推進教育改革創造條件。
(四)評估保障
建立並健全校務公開,民主決策和民主評議制度,定期召開教代會。“三年發展規劃”需經教代會通過。一經通過,紮實落實,制訂相應的年度實施方案和評估體系;每學期、每學年檢測《規劃》實施情況,針對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調控、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