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岩

金沙岩

金沙岩,坐落於龍門鎮美內村雙髻山腰,岩內供奉董公真仙,始建於宋建炎元年(112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沙岩
  • 坐落於:龍門鎮美內村雙髻山腰
  • 始建於:宋建炎元年
  • 出處:《安溪縣誌》
金沙岩,位於安溪縣龍門鎮美內、美頂兩村交界處,雙髻山腰,本由山川鐘育而成,岩內供奉祖師公、董公真仙,始建於宋建炎元年(1127年)。上至山峰雙髻山,下及川流無不環繞而特朝,金沙岩仍坐西面東天然石洞,上覆巨石,遠近觀之酷似金獅開口,外牆大門及南北門系人工築成,四周茂林翠秀,清泉長流,上下前後左右貫注期間,幽雅異常,大有神仙洞府之概號。金沙岩建於宋朝建炎元年(即1127年),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乾隆安溪縣誌記載,興剎之時碧水流出金沙,故而得名為金沙岩。洞中屹立一石,石上浮雕坐態的董公真仙,面帶微笑,雙眼直視,袈裟服飾,雙手藏袖,線條流暢,造型逼真。岩內正中突出之石壁酷似人形,琢成祖師神像儼若以石化身,並以石為案,形成內外石室,幽徑相通,廳堂寬6米多,深5.3米,最高處3.28米,九晉階上後室,長9米多,寬窄不一,內有一小崆可爬上岩頂,內崇奉祖師、董公真仙、廣濟祖師,是由美內和美頂二村供奉。祖師公.
大門對聯:
金佛袈裟空色相,沙岩石洞悟禪機。 廳柱對聯:
金點鐵成真妙法,沙飛石走顯神通。
金玉雨音深戒董,沙泥不染寔明公。 近代邑內吳金獅謝石柱一對,上掇一對聯,其文:
金山桂月窺禪逕,沙鳥聽經戀法門。
岩後邊再有個小石洞,因上石小,加蓋瓦片而成小宮,宮內有多樽木雕小佛金身。30年代後,小佛金身不知去向,瓦厝也倒塌了。岩後草埔田邊有一沉地似墓形的石頭,坐南朝北,石中壁鑿出一個四方形小洞穴,為應山禪師放置骨灰小罐,打出一塊四方形小板石嚴密封蓋洞口,並雕成墓牌樣,石上置雕有僧人頭帽放在一個石雕蓮花瓣和尚帽上,有凹形之處,大風一吹,用手搖都能擺動,意似人頭會動,此石現存。岩北蓋有數間禪房,內住和尚僧人,現已倒塌,牆邊有舂臼一個,供和尚舂米之用,現存,岩後岩腹開墾約畝余山田供和尚其立之用,岩石頂有廁所大的土坑三處,據傳原是三堀白銀,時有龍門鎮仙地村神佛進香金沙岩,因交通不便路之遠,提前一天來住岩內,第二天才返回,當夜三更時分聽到岩頂有馬蹄聲,跑去一看,見白馬鑽入地下故作了記號,回仙地後佛捉跳僮,開口講明美內村金沙岩頂草埔有三堀白銀,叫眾弟子派員在某月某天某時去挖取運回,要在美內鳳內過境,在其境內,有狗吠聲便放銀一頭(一袋),有人咳聲放銀一頭,有人開門放銀一擔,據傳共三堀挖銀15擔,放在鳳內角落7擔一頭,挑回仙地7擔一頭,各得銀一半。這是古人專說,時有古人賢達之士稱金沙岩祖師公為銀號祖師也!
周圍奇岩怪石,茂林異花掩映期間,使岩宇更顯清涼幽靜,岩前下埕左邊有一株奇特怪樹,一折枝便流出紅色液汁,當地人管叫紅血樹,實為罕見。據說這種樹我國已經瀕臨滅種,可惜在90年代後被不肖弟子亂開石礦所淹沒了。離岩十多米遠靠北有現存一棵大桐油木星杉,樹徑約5人抱,現還被亂石掩起丈余,接近死亡之古樹唉。金沙岩因其勝境而吸引許多文人墨客遊覽至此,並對其題詩讚美,賦詞志勝。其中較出名的是吳春暉作的《金沙岩記》
古往今來,金沙岩因其盛景及神佛顯赫,名勝之地,多少名人學士善男信女尋幽至此,每都樂而忘返,董公真人鎮煞制剎治病,婚慶都以三聖杯請示祖佛,無不靈驗異常,金沙岩跨越近千年歷史,岩身尚存完好,故流傳海內外。特別是台灣宗親最為盛傳,例如,美內村第十世移徙台灣近300年的嘉義市、縣農會文史研究工作的翁炯慶宗親,2008年三次回祖地,第一次探路,第二次帶上台灣翁氏族譜,回安溪追源尋祖,在安溪科榜美內村對上了譜系,第三次帶多人回鄉謁祖,都遵台灣故人教訓,特地到金沙岩參觀並上香參拜(因台灣有分爐)。但看到似此佳岩勝景,遭受嚴重破壞,不堪入目,大為惋惜。2009年4月29日,台灣前司法院院長翁岳生宗親,是由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同志及省、市、縣、鎮領導陪同,回安溪縣龍門鎮科榜美內村謁祖,就不好建議參觀金沙岩,只到美內村飛谷厝謁祖而已,實感遺憾。
文物
宋代造神浪潮中的產物。之所以跨越近千年歷史尚保存完好,既得助於村民百姓的積極保護,也得助於開放改革的時代強風使其煥發出應有的歷史、藝術價值光彩。1991年3月4日,金沙岩被安溪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