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年(《聊齋志異》篇目)

金永年(《聊齋志異》篇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永年》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金永年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蒲松齡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利津金永年[1],八十二歲無子。媼亦七十八歲,自分絕望[2]。忽夢神 告曰:“本應絕嗣,念汝貿販平準[3],賜予一子。”醒以告媼。媼曰:“此 真妄想,兩人皆將就木[4],何由生子?”無何,媼腹震動;十月,竟舉一男。

注釋

[1]利津:今山東省利津縣。
[2]自分:自料。
[3]平準:公平。
[4]就木:進入棺木,指死亡。

譯文

利津縣的金永年,八十二歲了還沒有兒子,老妻也已七十八歲,自以為絕望了。忽然夢見神人告訴他說:“本來應該斷絕你的子嗣,念你做買賣公平,賜給你一個兒子。”金永年醒了就把自己做的夢告訴了老妻。老妻說:“這真是妄想。兩人都快要進棺材了,怎么能再生兒子?”不久,金妻真的懷孕了。到了十個月,竟然生下了一個男孩。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父親蒲槃原是一個讀書人,因在科舉上不得志,便棄儒經商,曾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產。等到蒲松齡成年時,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貧困。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