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發,男,甘肅榆中縣連搭村人,生於1946年,大專文化,中共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橋路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46年
作者簡介,圖書信息,基本介紹,
作者簡介
現為中國樽聯學會會員,中華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世界華人作家藝術家協會會員。甘肅定西市政協文史資料特約研究員。曾任通渭縣政協委員,<<通渭縣誌>>副主任,續編<<通渭縣誌>>顧問和<<通渭文史>>主編、責任編輯等職。編輯出版<<通渭文史>>第一、二輯,參與<<通渭人物誌>>的編纂和版面、版型設計等工作。編注隴上歷史名人李南暉所著<<慎思錄>>。喜愛文學,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小說、散文、雜文、詩歌、通訊、人物傳記、對聯等作品。<<榮辱歌>>入選<<「八榮八恥”歌謠歌曲彙編>>,並獲2006年甘肅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二等獎。近年自費出版近七十萬字的紀實文學<<金橋路漫>>,獲得許多有識之士和當地老百姓的讚譽和好評。
圖書信息
作 者:張大發
出 版 社:定西作家協會
裝 訂:平裝
版 次:一版一印
開 本:大32開
頁 數:472頁
基本介紹
《金橋路漫》是張大發先生對於三年大饑荒時期“通渭問題”的一個調查報告結集。在59~61年的三年大饑荒中,通渭因飢餓及其相關因素而非正常死亡的人口,達到了全縣人口28萬人的約三分之一,並因民眾上告震驚了當時中央高層領導,成為在全國極具代表性的“通渭問題”。在通渭工作多年,並在後來參與主持編寫新《通渭縣誌》的張大發先生,2005年通過定西市作家協會內部出版了他對於這一歷史問題的諸多社會調查報告的結集《金橋路漫》,深刻揭示了當年在一個縣的範圍內的三年大饑荒這一人禍災難的慘烈和沉重。此書一出,立刻在社會上不脛而走。毛澤東前秘書李銳給作者致信,表示對於作者和此書的高度支持和讚賞。由於此書印數不多,早就索罄,在海內外人士的不斷要求下,張大發先生最近幾年又不斷深入民眾和社會各界,對“通渭問題”的真實歷史做了進一步的挖掘和整理,將原書40多萬字擴充增加到了60多萬字,並擬在海內外尋求正式出版發行的合作單位或個人。
幾經修改十年苦耕,2005年,<<金橋路漫>>第一版,43萬字出版了,在當地民眾中反映強烈,紛紛給作者談感想提建議提供更多更詳進的素材。2009年又自費出版了第二版,73萬字。前後寫了20年,幾番增刪多次修改。兩次總計四千冊,先後為出書花費近20萬元人民幣。可是書出來後,除了小部分出售後,大部分由張大傳送給了自己的老師同學同事當地老鄉等。
「書名最初叫<<觸摸傷痛的歲月>>,後來改為<<金橋路慢>>,有兩個意思,一,所謂「金橋”即「金水橋”,指鄉魂北京告狀的漫漫之途。二,更為重要指在人民公社這座「金橋”上走過的漫漫之路。1958年康生有一首紅邊中華大地的詩‘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金橋,共產主義是樂園,人民公社是階梯,我們建造通天梯,步步攀登上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