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樹勇,回族,字濾金、又字縯極,號澄懷老人、又號雲翠齋主,山東濟南人士,著名山水畫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樹勇
- 別名:字濾金、又字縯極
- 民族:回族
- 職業:著名山水畫家
簡介,學術評價,媒體報導,
簡介
先後受教於金棻、黑伯龍、劉德府、張寶珠等書畫名家,孜孜筆耕墨田三十餘載,在繪畫藝術上形成獨特的創作風格。多年來在師古人、師造化中吸取中國傳統山水畫藝術養分,擅長大寫意潑墨山水兼“南北二宗”之長,並借鑑沈周、石濤、八大山人、張大千等名家精髓,融入現代書畫技藝,本著寄樂於畫的藝術創作宗旨,沿著偶感頓悟的畫學道路開拓創新。
近年來在山東、北京、瀋陽、新疆、台灣等地進行聯展與個人展出,並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展出,被國內外友人所珍藏。作品錄著於《美術報》、《東方書畫》、《神州書畫報》、《中國書畫月報》等藝術類刊物,並發表於《濟南穆斯林》、《南方文壇》、《瀋陽現代生活》等各地期刊雜誌中。其藝術成就被人民網、新華網、鳳凰網、中國日報、中國網路電視台等知名媒體報導。金樹勇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東方國畫院院長,中國水墨研究院院士。
學術評價
筆飛墨舞水淋淋,勢奪千軍如卷席。蒼松翠柏千峰里,滿紙頓時飛雲起。金勇君天資聰穎,少喜翰墨,猶攬山水,且用功甚勤。精研經典,筆耕不輟,對硯磨穿。今已年愈天命卓然成家,吾口占數語是為頌之。山東省文聯副主席——袁玉森
通觀金樹勇先生畫作,深感傳統功力深厚,但又能融入新生畫語,不拘泥刻守成法死套,體現出較強烈的時代視覺效果。筆墨渾潤得體、線條虬辣到位,不作無益之筆,不染無味之色。放眼雲山外,養心翠閣,淡泊名利,恬淡心身,出手可謂高矣。
山東省誠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監——李夢簫
“道出古人轍,心將靜者論”這是樹勇最喜歡也是一直遵循的主張,樹勇潛心領悟沈周、石濤、八大名家風韻,同時繼承齊魯畫派藝術風格並與之一脈相承,讀樹勇的山水畫,撲面而來的感覺便是“大氣”,石濤有“先以氣勝”的創作主張:“作書作畫,無論老手後學,先以氣勝,得之者精神燦爛,出之紙上。”對於中國水墨畫來說,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講究“氣韻生動”,大氣之中,清晰可見山、水、雲的完美融合,使人流連不已,樹勇的代表作《峽江煙雲》將此中意境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令欣賞者嘆服神往……
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從顧愷之“以形寫神”、“遷想妙得”;吳道子畫嘉陵江三百餘里一日而畢;以至石濤的“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等,總之是主張“形神兼備”,主客觀的統一。正如白石老人所說的一樣,“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不似為欺世,太似則媚俗。”另一方面國畫中寫意常常被稱之為寫心,所謂意從心出,心意與心象是作品的靈魂及內涵所在。黃賓虹先生說過:“山水畫寫自然之勝,亦寫吾人之心。”當代山水畫家金樹勇將中國傳統繪畫中“寫其形,必傳其神,傳其神,必寫其心”的理念作為一條連通藝術創作與藝術靈魂的紐帶,作為創作的信條,從而才取得今日的藝術成就。
凡是看到了樹勇作品的人,都會認為他傳統書畫功力深厚,並融入現代繪畫技法,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悟和明確的藝術追求。他的山水畫給人的感受是:意境空靈,氣象雄渾,繼承傳統繪畫,尤其是清石濤的藝術風範和創作宗旨。筆下的山水仿佛在引領著人們進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境,而這正是中國文人畫家所追求的方向。
藝術至不易
對生活在喧囂都市的當今畫家來說,各種利慾的誘惑,冗務的侵擾,使得他們越來越遠離靜謐的環境,澄明的心境。然而,樹勇最為看重的還是藝術本身,他至為虔誠地在山水畫這片神聖的藝術園地里耕耘,在各種榮譽面前,樹勇並未陶醉,他清楚地了解,自己要走的路還很漫長……最後願吾徒樹勇不斷攀登新的藝術高峰,為追尋所嚮往的藝術真諦拼搏、為充實“齊魯畫風”而努力、為中國傳統國畫的傳承與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媒體報導
山東——孔孟之鄉,中國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依託於深厚文化的滋養,山東畫壇人才輩出。時間推移到新中國成立後,隨著50年代雙百方針的提出,文藝界迎來了又一個創作的春天。
在今後的幾十年內,山東畫家可謂群星薈萃:山水畫壇由關友聲、黑伯龍、弭菊田、岳祥書引領大旗,被時人譽為“關黑弭岳”;畫壇泰斗李苦禪、美協主席於希寧、白石高徒許麟廬、王天池等人則在花鳥畫壇各領風騷。再加上活躍在各地的山東籍書畫家:金棻、赫保真、郭味蕖、郭傳璋、陳維信、張朋、張彥青、崔子范等人,這一系列璀璨的名字構築了山東畫壇的鼎盛時期。
如今,年華已老,斯人不再。在這枯燈之下,我翹首期待書畫後輩們可以繼承先人衣缽。
零八年遊歷濟南府,在一次聯展中,朋友向我推薦畫家金樹勇,介紹其師承黑伯龍、金棻,水墨功夫了得,問我是否有意看其作品。能夠受教於山東書畫界兩位泰斗式人物,這本身就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挪步至山水畫展廳,一幅作品首先映入眼帘,整幅畫作洋溢著文人氣息,這在當代學院派盛行山水畫壇是少見的。再細一看,作者正是畫家金樹勇,感慨之餘,也引發了我深入研究的欲望。
借用前人的說法,金樹勇應該屬於“隱逸型”畫家。同為回族的他自小便與黑伯龍、金棻二位前輩相識,雖然此時樹勇先生年齡尚小,但朝夕與二位前輩相伴,目睹恩師創作過程,並得悉心教導研習書畫,這樣的經歷顯然是彌足珍貴的。可惜二位前輩過早駕鶴西遊,藝術界從此失去兩位巨匠,樹勇先生也暫時隱逸下來,他心中一直銘記二位先師所囑“沉下心來研習傳統技法,領會先賢筆墨意趣。”名利的變幻,潮流的翻新,他都坦然處之,默默的踐行前人之路,求索著藝術上的大道,正可謂“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或許是因緣造化,其與黑伯龍先師的淵源在若干年後得以延續。拜入張寶珠老師門下,使得樹勇先生回歸伯龍一脈,並再次走向主流畫壇。此時的他已嘗試變法,用筆更顯放逸率真,作畫前早已瞭然於胸,洒然自若,而蒼茫之氣盡現於紙上。皴擦點染,以隨意而有法度的用筆和濃淡乾濕的用墨,使得筆、墨、水三者完美融合,筆墨相會,水墨相融,氤氳而生,氣韻而成。
“世間無處不留白”書畫藝術更講究留白之妙,靜觀樹勇先生作畫,在實處墨色渲染,疏處巧妙留白,陰陽相生,使人在雄渾之中可以感到一股空靈之氣,正可謂深得南北二宗之妙。古語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樹勇先生亦深諳此道,在冗雜事物之外遍游名山大川。林間幽徑、溪谷河流處處留下了他的足跡,長年的遊歷不但開拓了他的視野,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也為“外師造化,內得心源”的藝術真諦做了完美的註腳。
誠哉樹勇先生不侍浮華,淡於名利,卻已然引起藏界的關注,這是對其數十年藝術生涯,甘於寂寞、捨得功名的最好褒獎,竊笑談為“酒香不怕巷子深”。青山不老,綠水長存,丹青不乏後來之人:劉寶純、張登堂、張寶珠、孔維克,此時此刻,還有很多山東畫家們正伏案耕墨、樂守淨土。嗚呼,大美山東,大美齊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