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東奎

金東奎(朝鮮語:김동규,1920 ~ ?)朝鮮政治家,游擊隊派甲山派人士。1974年11月至1977年12月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20年出生於中國東北。1937年參加金日成領導的抗日武裝鬥爭。1940年留學蘇聯。1961年9月當選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第4次代表大會)。1966年9月任朝鮮勞動黨平壤市委員會責任書記,10月當選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候補委員。1974年11月最高人民會議第5屆4次會議補選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77年12月最高人民會議第6屆第1次會議未再擔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央人民委員會委員職務。此後從官方報導中消失。

基本介紹

  • 本名:金東奎
  • 別稱:김동규
  • 所處時代:金日成時期
  • 民族族群:朝鮮族
  • 出生地:中國東北
  • 出生時間:1920年
  • 去世時間:不明
  • 主要成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簡介,去世,

簡介

1920年出生於中國東北。1930年冬,參加間島反日農民運動被捕,監禁於西大門刑務所。出獄後回到間島參加共產主義活動。
1933年參加延吉縣反日游擊隊,1935年2月以中國共產青年團琿春縣委員會責任秘書的身份參加大荒崴會議。1936年抗日游擊隊被改編,金日成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六師師長,金東奎成為其部下,在吳仲洽指揮的第六師第七團內活動。1939年7月,抗日游擊隊再次改編,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第14團團長。
1940年以後,抗日游擊隊由於受到日帝的討伐,被迫移至蘇聯後,隸屬蘇聯紅軍偵察隊,因多次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一帶組織偵察活動而聞名。
朝鮮半島光復後,沒有回到北韓,而是與金光俠趙明選、池丙學等游擊隊同僚們一起,為開展解放事業而進入朝鮮人聚居的牡丹江地區,在那裡率領被稱為“黃銅貨(即銅錢)”的朝鮮族部隊參加了解放戰爭,當時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指揮官率軍跨過長江一直打到南方,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
1950年3月在中國河南省鄭州市,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朝鮮族官兵被集中改編為獨立第15師遣送回朝鮮,金東奎任步兵第3團團長。該部於1950年4月從鄭州出發,回朝鮮後改編為第7師團,很快又改稱第12師團。1958年11月任駐蘇聯納霍德卡領事
金東奎在朝鮮受到矚目是從1960年代回國開始的。1961年9月當選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第4次代表大會)。1962年10月當選最高人民會議第3屆代議員、法制委員會委員。1966年9月任朝鮮勞動黨平壤市委員會責任書記,10月當選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候補委員。1967年11月當選最高人民會議第4屆代議員,12月當選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1968年7月當選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局書記。1969年4月兼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國際部部長,率朝鮮勞動黨代表團赴法國訪問。8月率朝鮮勞動黨代表團參加羅馬尼亞共產黨第10次代表大會。
1970年11月當選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政治委員會(相當於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局書記(第5次代表大會)、中央國際部部長,作為游擊隊出身者表現出罕有的外交才能,指揮著1970年代的朝鮮外交。1971年4月率朝鮮勞動黨代表團參加保加利亞共產黨第10次代表大會。6月率朝鮮勞動黨代表團參加德國統一社會黨第8次代表大會。1972年12月當選最高人民會議第5屆代議員、代議員資格審査委員會委員長、中央人民委員會委員。1973年2月率朝鮮勞動黨代表團赴蘇聯、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訪問。1974年11月最高人民會議第5屆4次會議補選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75年4月隨同金日成赴羅馬尼亞、阿爾及利亞茅利塔尼亞保加利亞等國訪問。
曾在戰爭年代一臂負傷致殘的金東奎,一貫以剛正不阿聞名。因此70年代中期以後似乎對黨的後繼者金正日的專橫跋扈有所不滿。在此種情況下金東奎與金日成身邊的人發出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在1977年左右被肅清。1977年12月最高人民會議第6屆第1次會議未再擔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央人民委員會委員職務。此後從官方報導中非常消失。

去世

1974年2月,金正日被正式確立為金日成的接班人,但遭到時任勞動黨中央書記、國家副主席的金東奎的反對。1976年6月,他在黨政治委員會會議上批評金正日“崛起得太快,人民並未能適應”,反對金正日接任最高領導人之位,而漸漸失勢。1977年10月,金東奎及其支持者被冠以“毒害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綱領罪”,開除黨籍,關入鹹鏡北道化城郡Cochang里的政治犯收容所“第16號管理所”,此後不知所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