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有柄人物故事鏡

金有柄人物故事鏡

此展品為金代文物,出土於拐磨子鎮范家屯。鏡面徑長9.7厘米、厚0.3厘米、柄長8.5厘米、寬2.3厘米。鏡面圓形,下有短柄,可手執。鏡背外區飾一周纏枝花紋圖案,內區圖案為人物故事,左側一樹,枝繁葉茂,樹下端坐一人,頭挽髮鬢,著寬袖長袍,狀如神仙。右側一人站立,手持一物,似為收斂的傘具。左側月下,另有一龜、一鶴。鏡緣淺刻兩字,似女真文,不識。現收藏於五女山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有柄人物故事鏡
  • 出土地點:拐磨子鎮范家屯
  • 館藏地點: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桓仁鎮劉家溝村哈達河東岸
  • 所屬年代:金
  • 所屬博物館:五女山博物館
  • 所屬地區:遼寧本溪
基本信息,文物介紹,

基本信息

尺寸:鏡面徑長9.7厘米、厚0.3厘米、柄長8.5厘米、寬2.3厘米

文物介紹

金代(1115~1234年)是由我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女真人建立的政權。有金一代的119年間,不僅推進了變邊陲為內地、變蠻夷為華夏的歷史進程,而且以其民族主體中那種廣闊的容受性和銳意求新精神,幾乎在各個文化藝術領域都為多元一體的華夏文明書寫了濃重而多彩的一筆,史家謂其“典章制度幾及漢唐”。這裡,僅以銅鏡藝術一項,便可窺金代文化藝術所達到的高度。
經粗略統計,迄今為止所見金代銅鏡大約在2000面以上。這些銅鏡多數為出土物,其發現地點遍及我國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甘肅、陝西、湖南等省市,甚至遠及韓國、日本和俄羅斯的濱海地區。毋庸諱言,由於受歷史條件局限及當時民間私鑄鏡的盛行,已發現的金鏡確實呈現著精粗不一、良莠不齊的現象,但綜觀全貌,我們又不能不為其形制與紋飾中所包含的豐富的社會內容及審美意蘊而嘆服。它一方面繼承了漢唐裝飾藝術的特色,在工藝上使用“鐵線銀絲”法,採用地紋或銘文裝飾,及圖案化構圖方法,在題材上神禽瑞獸、花草仙人兼收並蓄,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繼承中不泥古,不雷同,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並能積極汲取其它藝術門類的長處,不斷豐富自身的題材和表現手法,最終使銅鏡藝術徹底擺脫了宋以前構圖造型圖案化、題材內容神秘化和數千年來變化不大的格局,走上了創新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