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鐵馬/話說中國

《話說中國》是一部具有多種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全書兩千則景點故事,全面展示中國歷史悠久亘長而又風雲變幻的生動軌跡,八千餘幅細膩反映社會生活的生動圖片,立體凸顯光輝燦爛的中華五千年社會文明成果。 享譽海內外的史學界頂尖學者李學勤教授擔任本書總顧問,中國韜奮出版獎獲得者何承偉擔任本書總策劃。 楊善群、劉精誠、顧承甫、程念祺等3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第一線歷史學者撰寫全書文字,將個人長年學術精華融於書中,傾力奉獻經典而又精彩的篇章。本書是程郁、張和聲編著的分冊《金戈鐵馬(上916年至1234年的中國故事遼西夏金)》。 “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宋太袒的豪言音猶在耳,北中國的大地已金戈林立。契丹人、党項人、女真人、蒙古人群雄競起龍爭虎鬥,砸爛了趙宋家的御榻,撼動了歐亞大陸,馬蹄聲聲,征人類文明史上鑄下它鐵血斑斑的印痕。

基本介紹

  • 書名:金戈鐵馬/話說中國
  • 出版社: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 頁數:115頁
  • 開本:16
  • 作者:程郁 張和聲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話說中國》是一部以當前歷史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社會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為底蘊,採用人們最喜聞樂見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編輯而成的新體裁中國通史類讀物。在每一頁上,與圖文相配,插有一則歷史文化百科知識卡片和中外歷史大事記、歷史知識的考題,組成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書式的歷史通俗讀物。
本書是程郁、張和聲編著的分冊《金戈鐵馬(上916年至1234年的中國故事遼西夏金)》,一樣的勇敢剽悍,不一樣的異域風情,遼、西夏、金的名字在歷史的上空交相輝映。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夢想與追求——為最廣大讀者編一部具有現代意識的歷史百科全書
一位從事出版工作30年的資深編輯對出版創新的領悟和嘗試
總序
現代人與歷史
著名學者解析中華歷史如何與現代讀者對話,現代人如何走進歷史深處
專家導言
元史專家談其對遼西夏金元歷史的最具心得的研究精華
把中國歷史的秀美景致盡收眼底
本書導讀示意圖
前言
916年至1234年
從金戈鐵馬到灰飛煙滅——遼西夏金
○○一 遼太祖刀下留弟
兄弟相殘史不絕書,誰還顧念手足之情?
○○二 韓延徽兩度仕遼
太祖慧眼識人,人材去而復來
○○三 小山壓大山
哥哥客死他鄉,太宗潸然淚下
○○四 斷腕皇后與長孫的較量
耍手腕,皇后斷腕,怎奈偏愛之子不保業
○○五 二帝被弒
睡王好飲又好殺,死於非命理該當
○○六 大奸乙辛
道宗愚蠢殺妻害子,乙辛奸詐權高震主
○○七 天祚帝亡國
禍盡忠臣罰不明,養成外患嗟何及!
○○八 不為王霸非英雄
英雄當稱王,錦衣玉食豈是男子漢的志向?
○○九 任得敬分國
大臣得志便猖狂,敢與皇帝分天下
○一○ 蒙古滅夏
附蒙抗金,聯金抗蒙,弱國無外交
○一一 西夏王國之謎
西夏滅亡後這個民族上哪兒去了?
○一二 神秘的西夏文字
乍視字皆可識,熟視無一字可識。
○一三 函普解怨
白山黑水,英雄輩出
○一四 金世祖膽略過人
臨危不懼,料事如神
○一五 阿骨打反遼
“金不變不壞。”於是阿骨打立國號為金
○一六 皇位捨我其誰
平生三大志向:獨裁、稱霸、嗜淫
○一七 海陵殘害宗室
欲清除異己,先拿宗室開刀
○一八 嗜淫天下無匹
“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
○一九 暴君罵和尚
人具有雙重性,暴君也不例外
○二○ 楊伯雄自比魏徵
楊伯雄自比魏徵,但海陵豈是唐太宗
○二一 南侵踏上不歸路
本欲立馬吳山,結果身死異鄉
○二二 賢妻烏林答氏
追念前妻,二十九年後位虛設
○二三 李石多謀
李石嫉惡不畏權勢,賊官聞之無不悚然
○二四 完顏昂以酒自晦
裝瘋賣傻,韜光養晦,完顏昂位至三公
○二五 石琚知人善任
知人最為難事,石琚獨具慧眼
○二六 章宗六親不認
對皇上的失禮可能會埋下致死的禍根
○二七 李妃妙對
二人土上坐,孤月日邊明
○二八 章宗絕後
章宗精明一世,難免失算一時
○二九 權臣擅殺
權臣相互傾殺,蒙古軍的馬蹄聲已日益逼近了
○三○ 中都失陷
中都淪陷,大金帝國的末日已屈指可數了
○三一 別字宰相
別字宰相使繁華的京都幾乎變成淒涼的墳場
○三二 賣國破家
崔立降蒙,老婆家產仍被蒙兵一掠而空
○三三 哀宗的悲哀
“只恨祖宗傳國百年,至我而絕。”
○三四 神射郭蝦?
箭矢發盡,他帶著心愛的弓箭跳進大火殉國
○三五 忠烈殉國
臨危一死報君恩
○三六 老來留得詩千首
金人的詩文成就不高,但元好問卻是例外
聚焦:916年至1234年的中國

文摘

貞烈斷腕
遼太祖死後,皇后述律平稱制攝政。史書上說述律平“果斷,有雄略”,是一個頗有手腕的女人。太祖發喪時,皇后哭著要求以身殉葬,與太祖相伴九泉。親戚百官苦苦相勸,皇后便用刀砍下自己的右腕,將斷腕置於太祖的靈柩中。由此贏得了“貞烈”的美名,從而加強了她在宮中的威勢,進而試圖操縱遼國君王的廢立。
世宗稱帝
耶律倍逃往後唐,他的兒子耶律阮仍留在遼國。遼太宗很喜歡耶律阮,視若己子,常帶他四出征戰。將他封為永康王。公元946年,太宗病死於征途,諸將欲立永康王耶律阮為帝,但考慮到李胡和太宗子壽安王在朝,有些猶豫。永康王招宿衛安摶商議。安摶說:“大王聰明寬恕,又是人皇王的嫡長,太宗雖有壽安王為子,但天下大多擁護你,今若不斷,後悔無及。”安摶同時在軍中散布謠言,謊稱李胡已死,眾人信以為真。作為太宗的近親,耶律阮在從軍諸將的擁戴下,於靈柩前即皇帝位,是為遼世宗。遼世宗派人將太宗靈柩運回國,自己率大軍隨後北進。
偏愛之子丕保業
世宗的祖母述律平本來打算讓三子李胡當皇帝,現聽說耶律阮已即帝位,十分惱火。太宗在位時,李胡就依傍母親在朝中的權勢,被封為皇太弟,作為法定繼承人準備兄死弟及。如今眼看著侄子占了皇位,豈能幹休。
述律氏派李胡率兵進擊世宗,結果被世宗的前鋒打得大敗。李胡惱羞成怒,將世宗臣僚的家屬全部關押起來,說:“我如果打不贏耶律阮,就先把這些人殺了。”太后述律平見李胡兵敗,便親自出馬,隔黃河與世宗軍對陣。
世宗知道朝中重臣耶律屋質對李胡心懷不滿,而耶律屋質為太后所倚重,就寫了一封信向太后問好,欲挑撥太后與李胡的關係。太后得信後,找來耶律屋質和李胡商議。耶律屋質說:“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所以臣願意竭死力。如若見疑,臣雖欲效忠也辦不到。當今之計,以和為上策,事必有成。否則只有速戰速決,拼出勝負。然一旦開戰,人心動搖,國禍不淺,願太后裁決。”太后說:“我如果不信任你,怎么會把信給你看?”屋質說:“李胡、永康王都是太祖的子孫,皇位並未移入他族之手,我看永康王當皇帝也不是不行,我勸太后還是目光放遠,與永康王和談為上。”李胡大怒道:“我在這裡,哪裡輪得到他來做皇帝?”耶律屋質說:“無奈你性情過於殘暴,如若即位,必人人自危,沒有人會擁護你的。”太后對李胡說:“過去我過於溺愛你,俗話說:‘偏愛之子不保業,難得之婦不主家。’我不是不想立你為皇帝,但你這樣的脾氣是當不成皇帝的呀。”和則兩利
於是太后派屋質為使者,帶著她的書信前往世宗那邊講和。世宗剛打了勝仗,在起草回信時口氣十分強硬。屋質勸道:“這樣回信,國家之憂難解。我看還是雙方少說氣話,講和為上。”世宗說:“他們不過是一幫烏合之眾,哪裡是我的對手?”屋質說:“就算李胡打不過你,但你們的家屬都在他手裡,難免一死。”世宗手下的人聽了這話都大驚失色。世宗考慮了一會說:“怎么個和法?”屋質說:“與太后相見,大家把昔日的怨氣先拋在一邊,就不難和解。實在談不攏,再開戰也不晚。”
雙方一見面,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都說了許多責怪對方的話。太后對屋質說:“還是你來出個主意吧。”屋質說:“太后和大王如能解除怨氣,臣才敢進說。”太后說:“你只管講。”屋質問道:“過去人皇王還在時,為什麼立嗣聖遼太宗為帝?”太后答道:“立嗣聖為帝是太祖的遺旨。”屋質又問世宗:“大王何故擅自稱帝,不先稟告尊親?”耶律阮說:“人皇王本當立為皇帝卻不立,被迫離國出走。所以我不敢信任太后。”屋質正色道:“人皇王捨棄父母之國而投奔後唐,有違兒子的倫理。大王見太后,對祖母出言不遜,怨言滿口難道就對嗎?太后心存偏愛,藉口先帝遺命,妄授神器。你們雙方都以為自己有理,不肯相讓,要打就快打吧。”說完拂袖而去。
這番話看似大不敬,卻是各打五十大板,給雙方都留了面子。太后流淚道:“過去太祖時,諸弟叛亂,天下荼毒,對國家造成極大的傷害,至今尚未恢復元氣。怎么可以再相互殘殺呢?”世宗也說:“父親當不上皇帝,兒子能當皇帝,我還能怨誰呢?”周圍的人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太后又問屋質:“既然大家願意講和,那么由誰來當皇帝昵?”屋質說:“太后若將皇位授與永康王,順天合人,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李胡在一旁大聲喝道:“我在這裡,耶律阮怎么可以當皇帝?”屋質說:“按照禮制,皇位應當傳於長子。過去立聖太宗為帝,已不合禮法。何況你暴戾殘忍,人多怨恨。現在萬口一辭,都擁護永康王為帝,豈能改變?”太后對李胡道:“聽到了嗎?都怪你自己不得人心,自作自受呀。”
耶律阮終於名正言順地坐上了皇位,但他總感到太后和李胡是他的一塊心病,當他得知他們又企圖“謀廢立”時,便毫不手軟,將二人遷往邊地,軟禁起來。P31-33

序言

為最廣大讀者編一部具有現代意識的歷史百科全書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史、又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的泱決大國。中華民族早就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前赴後繼,綿延百代。
作為中國人,最為祖國燦爛的過去與崛起的今天感到驕傲。
作為中國的出版人,應義不容辭地以宏大的氣魄為廣大熱愛中國歷史的讀者,承擔起傳播這一先進文化的責任:努力使中國歷史文化出版物,與中國這樣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過去相適應,與當代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現實相適應,與世界渴望了解中國的需求相適應。
人民創造了歷史,歷史又將通過我們的出版物回贈給人民,使中華民族數千年積累起來的燦爛文化成為當今中國人取之不盡的思想寶庫,讓更多的讀者感悟我巍巍中華五千年光輝歷史進程和整箇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成果。
為此,我們作了大膽的探索:以出版形態的創新為抓手,大力提高這套中國歷史讀物的現代意識的含量,使圖書能夠真正地“傳真”歷史;以讀者需求為本位,關注現代人求知方式與閱讀趣味的變化,把高品位的編輯方針和大眾傳播的形式有機結合起來,獨闢蹊徑,創造一種以介於高端讀物與普及讀物的獨特的圖書形態,努力使先進的文化為最廣大的讀者所接受。
經過多年的努力,這套融故事體的文本閱讀、精彩細膩的圖片鑑賞、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於一體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話說中國》終於將陸續與讀者見面。這套書計15卷,卷名分別為:《創世在東方》、《詩經里的世界》、《春秋巨人》、《列國爭雄》、《大風一曲振河山》、《漫漫中興路》、《群英薈萃》、《空前的融合》、《大唐氣象》、《變幻中的乾坤》、《文采與悲愴的交響》、《金戈鐵馬》、《集權與裂變》、《落日餘暉》和《槍炮轟鳴下的尊嚴》。
在《話說中國》這部書里,你將看到以故事體文本為主體的感性與理性的統一。
現代人對歷史的感悟,最能產生共鳴、最能感到激動的文學樣式是什麼,是故事。是蘊涵在故事裡的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的場面。這些經典場面令人感慨唏噓,盪氣迴腸。記住了一個故事,也就記住了一段歷史。故事是一個民族深沉的集體記憶,容易走進讀者的心靈世界,它使讀者在隨著故事裡主人公的命運起伏跌宕之時,不知不覺地與中國歷史文化進行了“親密接觸”,從而讓歷史文化的精華因子,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淨化著我們的心靈。因此,《話說中國》以故事體的文本作為書的主體。同時,它還突破了傳統歷史讀物注重敘述王朝興衰的框架,以世界眼光、一流專家學者的史識來探尋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與規律,以密集的信息,彌補故事敘述中知識點不足的局限,從而使故事的感性衝擊力與歷史知識的理性總結達成高度的統一。它讓讀者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既享受了故事所帶來的審美快感,同時又能尋繹歷史的大智慧。
在《話說中國》這部書里,你將看到互為表里的圖與文的精彩組合。
當今社會已進入“讀圖時代”,這一說法儘管片面,但也反映了讀者的需求。在這套書里的圖片與通常以鑑賞為主的圖片有很大不同:
圖片內容涵蓋面廣。這些圖片能夠深入再現歷史現實,立體凸現每一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發展變化。透過生動的“圖片裡面的故事”,可以體味其中蘊涵著的深刻內容,堪稱是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它們與故事體文本相關聯,或是文本內容的畫面直觀反映和延伸,或是文本內容的背景補充,圖與文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同時,縱觀整套書的圖片又分別構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專門圖史,如服飾圖史、醫藥圖史、書籍圖史、風俗圖史、軍事圖史、體育圖史、科技圖史等等。
圖片的表現形式極其豐富。這套書充分顧及現代讀者的讀圖口味,藉助現代化手段儘量以多種面貌出現,匯集了文物照片、歷史遺址復原圖、歷史地圖與示意圖、透視圖以及科學考古發掘現場照片在內的3000餘幅圖片。既有精煉簡潔的故事,又有多元化的圖像,讀者得到的是圖與文賦予的雙重收穫。
創造了一種新的讀圖方式。書中的圖片形象豐富,一目了然,具有“直指人心”的震撼力,但在閱讀過程中,尤其是在欣賞歷史文化的圖片中,這種震撼力很難使讀者感悟到。原來他們是憑自己的文化底蘊和生活積累在品味和理解書中的圖片。兩者一旦產生矛盾,就不可能碰撞出火花。本書作為面向大眾的出版物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閱讀環境:改造我們傳統的圖片的文字說明,揭示圖片背後的信息,讓讀者在讀完這些文字後,會產生一個飛躍,對第一眼所看到的圖片有一種新的發現和新的認識。
在《話說中國》這部書里,你將看到一個充滿數位化魅力的歷史百科知識體系。
數位化給我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許多嶄新的變化,作為文化產品的創新也不例外。為此,我們在這套信息密集型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里,大量運用了在電腦網路上廣泛使用的關鍵字檢索方式,以關鍵字揭示故事核心,由此來檢索和使用我們的故事體文本與相關知識性信息。這套書的信息化、網路化、數位化,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但有自強不息的過去時,前進中的現在時,而且還有充滿希望的將來時。
一則故事,一幅圖片,一個關鍵字,都是某個有代表性的“點”,然而這個點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個有意義的敘事單位。它是中華民族的文明亮點,折射了我們民族的文化性格。把這些亮點連線起來,就會構成一條歷史之“線”,而“線”與“線”之間的經緯交織,也就繪成了歷史神聖的殿堂。點、線、面三維一體,共同建構著上下五千年的民族大廈。
著名科學史家貝爾納曾說:“中國在許多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和科學的巨大中心之一。”我們知道,印刷是中國引以為驕傲的四大發明之一,中國出版在世界出版史中,曾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燦爛篇章。然而近代中國出版落後了,以至於到今天與已開發國家相比,無論是在出版技藝上,還是在出版理念上,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我們在本書的出版過程中善於學習、消化與借鑑,“洋為中用”,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努力把世界同行在幾十年中創造的經驗,學習、運用到這套書的編輯過程中,以彌補兩者之間的差距。事實證明,只要我們努力了,只要我們心中有了讀者,我們一樣可以後來者居上。
中國編輯中的一位長者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沒有顯赫的地位,卻有穿越時空的翰墨芬芳;我們沒有殷實的財富,卻有寄託心靈的文化殿堂。”
在編輯這套書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中國歷史文化太偉大了,無論你怎樣讚美,都不為過;中國歷史文化又太神奇了,無論你以何種方式播種,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今天,我們所擷取的,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朵小花,還有更多更美的天地需要人們進一步去開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