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從鑒(975—1047),本姓劉,字正容;號柏杯,浙江東陽巍山茶場人。於北宋景德年間由孝第薦試秘閣正字,天聖六年任江南西路轉運副使,家中四子十三孫合食不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從鑒
- 別名:正容
- 出生地:浙江東陽巍山茶場
- 出生日期:975
- 逝世日期:1047
簡介,生平,
簡介
金從鑒(975—1047),本姓劉,字正容,號柏杯,浙江東陽巍山茶場人。於北宋景德年間由孝第薦試秘閣正字,天聖六年任江南西路轉運副使,家中四子十三孫合食不析。後來子孫七世同居,共灶吃飯大小500餘口,和睦相處,沒有家庭糾紛。不僅鄉里聞名,還遠播京都。宋徽宗御賜“江南第一家”。詔書下達,合第歡慶,在家廟立匾,上書“七世同居,江南第一”。
生平
金從鑒出生於北宋開寶八年(975)十二月二十六日。天性敏捷,品格軼群。幼即能通經史,善屬義辭,性至孝。“祖景明自天台徒邑之巍山始合爨,歷子定中、孫藻,至從鑒,同居已四世。因從鑒,有良德,景德間由孝弟薦試秘閣正字,充江南西路轉運副使,生四子十三孫……”
金從鑒官封江南西路轉運副使於天聖六年(1028)七月十三日。金從鑒不負皇命,服官效勞,居家敦誼,親賢睦族,一門聚順,七世同居,孝友為政,於家仁讓,聲聞於國。
金從鑒居官唯守廉節,上籌國計,下恤民生,在家族中承上衍下, 七代不分家而和睦相處,其德政賢聲播於朝野。後致仕歸里,適於林泉,常拄杖尋訪美景。見東陽至天台通衢,中流溪澗,往來之人苦於跋涉,即捐資,命工架造石樑。橋成,有異遇,疑是呂仙下界,遂取名為“洞賓橋”(今存)。後又斥資置窯燒磚,志從巍山修路到義烏東江橋,後因受阻修至白坦附近的法興街頭。余資於金華祥符寺造了七層寶塔。
元祐九年(1094)三月二十六日,提刑羅適過其里,知其孝義,欣然題寫譜序:“人之子孫,相聚及七世不析居,同爨而食者凡五百餘口,無憎愛,無親疏,無怨不足者,亦難有也。彼兄弟不相讓,父子有間言者聞之,得無愧乎?子孫當守而終之,更能教子孫以道義,使世學為儒為君子,此善之終者也。”又書“義門”兩大字而去。這是對崇尚孝義,七世同居,和諧相處“金義門”的高度評價。羅適把察訪實情奏於朝廷。政和二年(1112)八月十五日,宋徽宗趙佶下了一道《贈中奉大夫光祿卿金從鑒》的聖旨,其中有語云:“七世同居。俾天下之俗皆然,斯唐虞之治可並。茲特贈為中奉大夫光祿卿,賜紫金魚袋,有司仍立‘義門’,書‘江南第一家’以旌異之,庶善知所勸,民皆向風矣,故敕。”
劉金氏“江南第一家”的芳譽比明朝浦江鄭氏“江南第一家”早273年。金從鑒卒於慶曆七年(1047)七月初七日。
明朝兵部尚書張國維題金氏宗譜贊語云:“吳寧縣誌人物,首推金柏杯公。公其千載偉人歟?《語》曰:‘水盛則揚,木盛則華。’故德厚者則流光,理之必然也。柏杯公以同居奕葉,荷旌序之渥眷,聲揚朝野,名甲吳寧,如日之升。”
金從鑒的事跡被明《隆慶志》及《征獻略》、《太白山齋稿》等書錄入,並推舉為“本邑宋名宦第一”(見道光《東陽縣誌》)。
金從鑒墓在胡村東新南里柏嶺六二山上,為東陽市重點文物保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