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集:飛狐外傳

金庸作品集:飛狐外傳

《金庸作品集(14-15):飛狐外傳(新修版)(套裝共2冊)》一書講述了少年英豪胡斐,為替慘死的窮苦百姓鐘阿四一家伸張正義,一路追殺惡霸鳳天南。涉世未深的英雄少年不懼巨奸大惡的權勢,不為榮華富貴所動,一心只為伸張天理公義。最終惡人雖然得誅,深愛他的義妹程靈素卻為救愛人而死,而他念茲在茲的意中人袁紫衣也早已皈依佛門。《金庸作品集(14-15):飛狐外傳(新修版)(套裝共2冊)》情節離奇曲折,愛情故事淒婉動人,讀來令人悵惘。

基本介紹

  • 書名:金庸作品集:飛狐外傳
  • 出版社:廣州出版社
  • 頁數:664頁
  • 開本:32
  • 定價:49.00
  • 作者:金庸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213323
  • 品牌:廣州朗聲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金庸作品集(14-15):飛狐外傳(新修版)(套裝共2冊)》編輯推薦:世紀新修版,金庸先生最新定本。精心編校,打造史上最權威、最完整的版本。精美裝幀,特色印刷,極具歷史感和藝術性。

作者簡介

金庸,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一九二四年生。曾任報社記者、編輯,電影公司編劇、導演等。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創辦《明報》機構,出版報紙、雜誌及書籍,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後撰寫武俠小說十五部,開創了中國當代文學新領域,廣受當代讀者歡迎,至今已蔚為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並興起海內外金學研究風氣。
曾獲頒眾多榮銜,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英國政府O.B.E勛銜及法國最高榮譽“藝術與文學高級騎士”勳章和“騎士勛位”榮譽勳章,劍橋大學、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等校榮譽院士,北京大學、日本創價大學、台北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蘇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校名譽教授,並任英國牛津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文學院兼任教授,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等公職。
其《金庸作品集》分由香港、廣州、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四地出版,有英、法、義大利、希臘、日、韓、泰、越、印尼等多種譯文。

圖書目錄

《金庸作品集(14—15):飛狐外傳(上冊)》目錄:
第一章大雨商家堡
第二章寶刀和柔情
第三章英雄年少
第四章鐵廳烈火
第五章血印石
第六章紫衣女郎
第七章風雨深宵古廟
第八章江湖風波惡
第九章毒手藥王
第十章七心海棠
第十一章恩仇之際
第十二章古怪的盜黨
第十三章北京眾武官
第十四章紫羅衫動紅燭移
第十五章華拳四十八
第十六章龍潭虎穴
第十七章 天下掌門人大會
第十八章寶刀銀針
第十九章相見歡
第二十章恨無常
後記
……
《金庸作品集(14—15):飛狐外傳(下冊)》

後記

《飛孤外傳》寫於一九六○、六一年間,原在《武俠與歷史》小說雜誌連載,每期刊載八千字。在報上連載的小說,每段約一千字至一千四百字。《飛狐外傳》則是每八千字成一個段落,所以寫作的方式略有不同。我每十天寫一段,一個通宵寫完,一般是半夜十二點鐘開始,到第二天早晨七八點鐘工作結束。作為一部長篇小說,每八千字成一段落的節奏是絕對不好的。這次所作的修改,主要是將節奏調整得流暢一些,消去其中不必要的段落痕跡。《飛狐外傳》是《雪山飛狐》的“前傳”,敘述胡斐過去的事跡。然而這是兩部小說,互相有聯繫,卻並不是全然的統一。在《飛狐外傳》中,胡斐不止一次和苗人鳳相會,胡斐有過別的意中人。這些情節,沒有在修改《雪山飛狐》時強求協調。
這部小說的文字風格,比較遠離中國舊小說的傳統,現在並沒有改回來,但有兩種情形是改了的:第一,對話中刪除了含有現代氣息的字眼和觀念,人物的內心語言也是如此。第二,改寫了太新文藝腔的、類似外國語文法的句子。
《雪山飛狐》的真正主角,其實是胡一刀。胡斐的性格在《雪山飛狐》中十分單薄,到了本書中才漸漸成形。我企圖在本書中寫一個急人之難、行俠仗義的俠士。武俠小說中真正寫俠士的其實並不很多,大多數主角的所作所為,主要是武而不是俠。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武俠人物對富貴貧賤並不放在心上,更加不屈於威武,這大丈夫的三條標準,他們都不難做到。在本書之中,我想給胡斐增加一些要求,要他“不為美色所動,不為哀懇所動,不為面子所動”。英雄難過美人關,像袁紫衣那樣美貌的姑娘,又為胡斐所傾心,正在兩情相洽之際而軟語央求,不答允她是很難的。英雄好漢總是吃軟不吃硬,鳳天南贈送金銀華屋,胡斐自不重視,但這般誠心誠意的服輸求情,要再不饒他就更難了。江湖上最講究面子和義氣,周鐵鷦等人這樣給足了胡斐面子,低聲下氣的求他揭開了對鳳天南的過節,胡斐仍是不允。不給人面子恐怕是英雄好漢最難做到的事。
胡斐所以如此,只不過為了锺阿四一家四口,而他跟锺阿四素不相識,沒一點交情。
目的是寫這樣一個性格,不過沒能寫得有深度。只是在我所寫的這許多男性人物中,胡斐、喬峰、楊過、郭靖、令狐沖這幾個是我比較特別喜歡的。
武俠小說中,反面人物被正面人物殺死,通常的處理方式是認為“該死”,不再多加理會。本書中寫商老太這個人物,企圖表示:反面人物被殺,他的親人卻不認為他該死,仍然崇拜他,深深地愛他,至老不減,至死不變,對他的死亡永遠感到悲傷,對害死他的人永遠強烈憎恨。
一九七五年一月
第二次修改,主要是個別字眼語句的改動。所改文字雖多,基本骨幹全然無變。
一九八五年四月
在修訂這部小說期間,中國文聯電視集監製張紀中兄到香港來,和我商討“神鵰俠侶”電視連續劇的劇本。我記得在內地報紙上的報導中見到,“射鵰”的編劇之一認為《射鵰》原作寫得不完備,江南七怪遠赴大漠教導郭靖武藝,過程豐富而詳細,丘處機傳授楊康武藝卻一筆帶過,兩者不平衡,於是他加了一幕又一幕丘處機教楊康的場景,認為這樣一來,就將原作發展而豐富了,在藝術上提高了。這位先生如真的這樣會寫武俠小說,不知為什麼這樣惜墨如金,不顯一下身手絕藝?我生平最開心的享受,就是捧起一本好看的武俠小說來欣賞一番。現今我坐飛機長途旅行,無可奈何,手提包中仍常帶白羽、還珠、古龍、司馬翎的武俠舊作。很惋惜現今很少人寫新的武俠小說了。然而從這位編劇先生的宏論推想,他是完全不懂武俠小說的,他不懂中國小說,不懂小說,不懂戲劇,不懂藝術中必須省略的道理,所以長嘆一聲之際,也只好不寄以任何期望了。正如有人批評齊白石的畫,說他只畫了畫紙的一部分,留下了大片空白,未免懶惰。幸好,張紀中兄說,這位編劇先生所添加的大量“豐富與發展”,都給他大筆一刪,決不在電視中出現。
從這個經驗想到,如有人改編《飛狐外傳》小說為電影或電視劇,最好不要“豐富與發展”,不要加上田歸農勾引南蘭的過程,不要加上胡斐與程靈素千里同行、含情脈脈的場面,不要加上無嗔大師與石萬嗔師兄弟斗毒的情景,不要加上對商劍鳴和袁紫衣的描寫。香港近年來正大舉宣傳一種“無添加”化妝品,梁詠琪小姐以清秀的本來面目示人,表示這種化妝品的“無添加”——沒有添加任何玷污性的雜質。
廣東人有句俗語,極好的形容這種藝術上的愚蠢,叫做“畫公仔畫出腸”。畫一幅男人、女人的圖畫,比方說畫一位美人吧,為了表達完善,畫了她美麗的面容和手足之外,要再畫出她的肝、大腸、小腸、心、胃、肺、膽,覺得非此則不完全。我已懂得“畫蛇添足”和“畫公仔畫出腸”,自古已然,因此也不為此難過。
二○○三年四月
《飛狐外傳》所寫的是一個比較平實的故事,一些尋常的人物,其中出現的武功、武術,大都是實際而少加誇張的。少林拳、太極拳、八卦拳、無極拳、西嶽華拳、鷹爪雁行拳等等,不單有正式的書籍記載,而且我親自觀摩過,也曾向拳師們請教過,知道真正的出手和打法,不像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獨孤九劍、乾坤大挪移那么誇張。但現實主義並不是武俠小說必須遵從的文學原則。《飛狐外傳》的寫作相當現實主義,只程靈素的使毒誇張了些。這部小說比《天龍八部》多了一些現實主義,但決不能說是一部更好的小說。根據現實主義,可以寫成一部好的小說,不根據現實主義,仍可以寫成好的小說。雖然,我不論根據什麼主義,都寫不成很好的小說。因為小說寫得好不好,和是否依照什麼正確的主義全不相干。
程靈素身上誇張的成份不多,她是一個可愛、可敬的姑娘,她雖然不太美麗,但我十分喜歡她。她的可愛,不在於她身上的現實主義,而在於她浪漫的、深厚的真情,每次寫到她,我都流眼淚的,像對郭襄、程英、阿碧、小昭一樣,我都愛她們,但願讀者也愛她們。
二○○三年九月

序言

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內容是人。
小說寫一個人、幾個人、一群人或成千成萬人的性格和感情。他們的性格和感情從橫面的環境中反映出來,從縱面的遭遇中反映出來,從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關係中反映出來。長篇小說中似乎只有《魯濱遜飄流記》,才只寫一個人,寫他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但寫到後來,終於也出現了一個僕人“星期五”。只寫一個人的短篇小說多些,尤其是近代與現代的新小說,寫一個人在與環境的接觸中表現他外在的世界、內心的世界,尤其是內心世界。有些小說寫動物、神仙、鬼怪、妖魔,但也把他們當做人來寫。
西洋傳統的小說理論分別從環境、人物、情節三個方面去分析一篇作品。由於小說作者不同的個性與才能,往往有不同的偏重。
基本上,武俠小說與別的小說一樣,也是寫人,只不過環境是古代的,主要人物是有武功的,情節偏重於激烈的鬥爭。任何小說都有它所特別側重的一面。愛情小說寫男女之間與性有關的感情,寫實小說描繪一個特定時代的環境與人物,《三國演義》與《水滸》一類小說敘述大群人物的鬥爭經歷,現代小說的重點往往放在人物的心理過程上。
小說是藝術的一種,藝術的基本內容是人的感情和生命,主要形式是美,廣義的、美學上的美。在小說,那是語言文筆之美、安排結構之美,關鍵在於怎樣將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某種形式而表現出來。什麼形式都可以,或者是作者主觀的剖析,或者是客觀的敘述故事,從人物的行動和言語中客觀地表達。
讀者閱讀一部小說,是將小說的內容與自己的心理狀態結合起來。同樣一部小說,有的人感到強烈的震動,有的人卻覺得無聊厭倦。讀者的個性與感情,與小說中所表現的個性與感情相接觸,產生了“化學反應”。
武俠小說只是表現人情的一種特定形式。作曲家或演奏家要表現一種情緒,用鋼琴、小提琴、交響樂或歌唱的形式都可以,畫家可以選擇油畫、水彩、水墨或版畫的形式。問題不在採取什麼形式,而是表現的手法好不好,能不能和讀者、聽者、觀賞者的心靈相溝通,能不能使他的心產生共鳴。小說是藝術形式之一,有好的藝術,也有不好的藝術。
好或者不好,在藝術上是屬於美的範疇,不屬於真或善的範疇。判斷美的標準是美,是感情,不是科學上的真或不真(武功在生理上或科學上是否可能),道德上的善或不善,也不是經濟上的值錢不值錢,政治上對統治者的有利或有害。當然,任何藝術作品都會發生社會影響,自也可以用社會影響的價值去估量,不過那是另一種評價。
在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的勢力及於一切,所以我們到歐美的博物院去參觀,見到所有中世紀的繪畫都以聖經故事為題材,表現女性的人體之美,也必須通過聖母的形象。直到文藝復興之後,凡人的形象才在繪畫和文學中表現出來,所謂文藝復興,是在文藝上復興希臘、羅馬時代對“人”的描寫,而不再集中於描寫神與聖人。
中國人的文藝觀,長期以來是“文以載道”,那和中世紀歐洲黑暗時代的文藝思想是一致的,用“善或不善”的標準來衡量文藝。《詩經》中的情歌,要牽強附會地解釋為諷刺君主或歌頌后妃。陶淵明的“閒情賦”,司馬光、歐陽修、晏殊的相思愛戀之詞,或者惋惜地評之為白璧之玷,或者好意地解釋為另有所指。他們不相信文藝所表現的是感情,認為文字的唯一功能只是為政治或社會價值服務。
我寫武俠小說,只是塑造一些人物,描寫他們在特定的武俠環境(中國古代的、沒有法治的、以武力來解決爭端的不合理社會)中的遭遇。當時的社會和現代社會已大不相同,人的性格和感情卻沒有多大變化。古代人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仍能在現代讀者的心靈中引起相應的情緒。讀者們當然可以覺得表現的手法拙劣,技巧不夠成熟,描寫殊不深刻,以美學觀點來看是低級的藝術作品。無論如何,我不想載什麼道。我在寫武俠小說的同時,也寫政治評論,也寫與歷史、哲學、宗教有關的文字,那與武俠小說完全不同。涉及思想的文字,是訴諸讀者理智的,對這些文字,才有是非、真假的判斷,讀者或許同意,或許只部分同意,或許完全反對。
對於小說,我希望讀者們只說喜歡或不喜歡,只說受到感動或、覺得厭煩。我最高興的是讀者喜愛或憎恨我小說中的某些人物,如果有了那種感情,表示我小說中的人物已和讀者的心靈發生聯繫了。小說作者最大的企求,莫過於創造一些人物,使得他們在讀者心中變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藝術是創造,音樂創造美的聲音,繪畫創造美的視覺形象,小說是想創造人物以及人的內心世界。假使只求如實反映外在世界,那么有了錄音機、照相機,何必再要音樂、繪畫?有了報紙、歷史書、記錄電視片、社會調查統計、醫生的病歷記錄、黨部與警察局的人事檔案,何必再要小說?
武俠小說雖說是通俗作品,以大眾化、娛樂性強為重點,但對廣大讀者終究是會發生影響的。我希望傳達的主旨,是:愛護尊重自己的國家民族,也尊重別人的國家民族;和平友好,互相幫助,重視正義和是非,反對損人利己,注重信義,歌頌純真的愛情和友誼;歌頌奮不顧身地為了正義而奮鬥;輕視爭權奪利、自私可鄙的思想和行為。武俠小說並不單是讓讀者在閱讀時做“白日夢”而沉緬在偉大成功的幻想之中,而希望讀者們在幻想之時,想像自己是個好人,要努力做各種各樣的好事,想像自己要愛國家、愛社會、幫助別人得到幸福,由於做了好事、作出積極貢獻,得到所愛之人的欣賞和傾心。
武俠小說並不是現實主義的作品。有不少批評家認定,文學上只可肯定現實主義一個流派,除此之外,全應否定。這等於是說:少林派武功好得很,除此之外,什麼武當派、崆峒派、太極拳、八卦掌、彈腿、白鶴派、空手道、跆拳道、柔道、西洋拳、泰拳等等全部應當廢除取消。我們主張多元主義,既尊重少林武功是武學中的泰山北斗,而覺得別的小門派也不妨並存,它們或許並不比少林派更好,但各有各的想法和創造。愛好廣東菜的人,不必主張禁止京菜、川菜、魯菜、徽菜、湘菜、維揚菜、杭州菜等等派別,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是也。不必把武俠小說提得高過其應有之分,也不必一筆抹殺。什麼東西都恰如其分,也就是了。
撰寫這套總數三十六冊的《作品集》,是從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七二年,前後約十三四年,包括十二部長篇小說,兩篇中篇小說,一篇短篇小說,一篇歷史人物評傳,以及若干篇歷史考據文字。出版的過程很奇怪,不論在香港、台灣、海外地區,還是中國大陸,都是先出各種各樣翻版盜印本,然後再出版經我校訂、授權的正版本。在中國大陸,在“三聯版”出版之前,只有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一家,是經我授權而出版了《書劍恩仇錄》。他們校印認真,依足契約支付版稅。我依足法例繳付所得稅,餘數捐給了幾家文化機構及資助圍棋活動。這是一個愉快的經驗。除此之外,完全是未經授權的,直到正式授權給北京三聯書店出版。“三聯版”的著作權契約到二○○一年年底期滿,以後中國內地的版本由廣州出版社出版,主因是地區鄰近,業務上便於溝通合作。
翻版本不付版稅,還在其次。許多版本粗製濫造,錯訛百出。還有人借用“金庸”之名,撰寫及出版武俠小說。寫得好的,我不敢掠美;至於充滿無聊打鬥、色情描寫之作,可不免令人不快了。也有些出版社翻印香港、台灣其他作家的作品而用我筆名出版發行。我收到過無數讀者的來信揭露,大表憤慨。也有人未經我授權而自行點評,除馮其庸、嚴家炎、陳墨三位先生功力深厚兼又認真其事,我深為拜嘉之外,其餘的點評大都與作者原意相去甚遠。好在現已停止出版,糾紛已告結束。
有些翻版本中,還說我和古龍、倪匡合出了一個上聯“冰比冰水冰”征對,真正是大開玩笑了。漢語的對聯有一定規律,上聯的末一字通常是仄聲,以便下聯以平聲結尾,但“冰”字屬蒸韻,是平聲。我們不會出這樣的上聯征對。大陸地區有許許多多讀者寄了下聯給我,大家浪費時間心力。
為了使得讀者易於分辨,我把我十四部長、中篇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湊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短篇《越女劍》不包括在內,偏偏我的圍棋老師陳祖德先生說他最喜愛這篇《越女劍》。)我寫第一部小說時,根本不知道會不會再寫第二部;寫第二部時,也完全沒有想到第三部小說會用什麼題材,更加不知道會用什麼書名。所以這副對聯當然說不上工整,“飛雪”不能對“笑書”,“連天”不能對“神俠”,“白”與“碧”都是仄聲。但如出一個上聯征對,用字完全自由,總會選幾個比較有意思而合規律的字。
有不少讀者來信提出一個同樣的問題:“你所寫的小說之中,你認為哪一部最好?最喜歡哪一部?”這個問題答不了。我在創作這些小說時有一個願望:“不要重複已經寫過的人物、情節、感情,甚至是細節。”限於才能,這願望不見得能達到,然而總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大致來說,這十五部小說是各不相同的,分別注人了我當時的感情和思想,主要是感情。我喜愛每部小說中的正面人物,為了他們的遭遇而快樂或惆悵、悲傷,有時會非常悲傷。至於寫作技巧,後期比較有些進步。但技巧並非最重要,所重視的是個性和感情。
這些小說在香港、台灣、中國內地、新加坡曾拍攝為電影和電視連續集,有的還拍了三四個不同版本,此外有話劇、京劇、粵劇、音樂劇等。跟著來的是第二個問題:“你認為哪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改編演出得最成功?劇中的男女主角哪一個最符合原著中的人物?”電影和電視的表現形式和小說根本不同,很難拿來比較。電視的篇幅長,較易發揮;電影則受到更大限制。再者,閱讀小說有一個作者和讀者共同使人物形象化的過程,許多人讀同一部小說,腦中所出現的男女主角卻未必相同,因為在書中的文字之外,又加入了讀者自己的經歷、個性、情感和喜憎。你會在心中把書中的男女主角和自己的情人融而為一,而別人的情人肯定和你的不同。電影和電視卻把人物的形象固定了,觀眾沒有自由想像的餘地。我不能說哪一部最好,但可以說:把原作改得面目全非的最壞,最蔑視作者和讀者。
武俠小說繼承中國古典小說的長期傳統。中國最早的武俠小說,應該是唐人傳奇的《虬髯客傳》、《紅線》、《聶隱娘》、《崑崙奴》等精彩的文學作品。其後是《水滸傳》、《三俠五義》、《兒女英雄傳》等等。現代比較認真的武俠小說,更加重視正義、氣節、捨己為人、鋤強扶弱、民族精神、中國傳統的倫理觀念。讀者不必過分推究其中某些誇張的武功描寫,有些事實上不可能,只不過是中國武俠小說的傳統。聶隱娘縮小身體潛入別人的肚腸,然後從他口中躍出,誰也不會相信是真事,然而聶隱娘的故事,千餘年來一直為人所喜愛。
我初期所寫的小說,漢人皇朝的正統觀念很強。到了後期,中華民族各族一視同仁的觀念成為基調,那是我的歷史觀比較有了些進步之故。這在《天龍八部》、《白馬嘯西風》、《鹿鼎記》中特別明顯。韋小寶的父親可能是漢、滿、蒙、回、藏任何一族之人。即使在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中,主角陳家洛後來也對回教增加了認識和好感。每一個種族、每一門宗教、某一項職業中都有好人壞人。有壞的皇帝,也有好皇帝;有很壞的大官,也有真正愛護百姓的好官。書中漢人、滿人、契丹人、蒙古人、西藏人……都有好人壞人。和尚、道士、喇嘛、書生、武士之中,也有各種各樣的個性和品格。有些讀者喜歡把人一分為二,好壞分明,同時由個體推論到整個群體,那決不是作者的本意。
歷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要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看。宋遼之際、元明之際、明清之際,漢族和契丹、蒙古、滿族等民族有激烈鬥爭;蒙古、滿人利用宗教作為政治工具。小說所想描述的,是當時人的觀念和心態,不能用後世或現代人的觀念去衡量。我寫小說,旨在刻劃個性,抒寫人性中的喜愁悲歡。小說並不影射什麼,如果有所斥責,那是人性中卑污陰暗的品質。政治觀點、社會上的流行理念時時變遷,人性卻變動極少。
在劉再復先生與他千金劉劍梅合寫的《父女兩地書》(共悟人間)中,劍梅小姐提到她曾和李陀先生的一次談話,李先生說,寫小說也跟彈鋼琴一樣,沒有任何捷徑可言,是一級一級往上提高的,要經過每日的苦練和積累,讀書不夠多就不行。我很同意這個觀點。我每日讀書至少四五小時,從不間斷,在報社退休後連續在中外大學中努力進修。這些年來,學問、知識、見解雖有長進,才氣卻長不了,因此,這些小說雖然改了三次,很多人看了還是要嘆氣。正如一個鋼琴家每天練琴二十小時,如果天分不夠,永遠做不了蕭邦、李斯特、拉赫曼尼諾夫、巴德魯斯基,連魯賓斯坦、霍洛維茲、阿胥肯那吉、劉詩昆、傅聰也做不成。
這次第三次修改,改正了許多錯字訛字以及漏失之處,多數由於得到了讀者們的指正。有幾段較長的補正改寫,是吸收了評論者與研討會中討論的結果。仍有許多明顯的缺點無法補救,限於作者的才力,那是無可如何的了。讀者們對書中仍然存在的失誤和不足之處,希望寫信告訴我。我把每一位讀者都當成是朋友,朋友們的指教和關懷自然永遠是歡迎的。
二○○二年四月 於香港
金庸

名人推薦

金庸的出現,是當代文化的一個奇蹟……我敢說,在古往今來的小說結構上,金庸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著名學者 馮其庸
看過《笑傲江湖》的次數連自己都數不清了……我最欣賞(書中)風清揚的出招無形,卻無招勝有招。
——馬雲
金庸先生的作品以大歷史為背景,視野廣闊。由於他的成功,奠定了武俠小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日本國際創作學會會長 池田大作
我相信金庸對於世界文學的意義,絕不會因是武俠小說這一樣式而有絲毫減弱。
——英國著名漢學家 約翰·明福德
他把儒釋道,琴棋書畫等中國傳統文化通俗了,所以金庸小說可以作為中國文化的入門書來讀。
——著名學者 陳平原
有一本武俠小說幫了我;金庸的《笑傲江湖》。我喜歡書中英雄的處世方式。
——姚明
金庸武俠小說包涵著迷人的文化氣息,豐厚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北京大學教授 嚴家炎
《鹿鼎記》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說,在金庸作品之中,排名第一。
——香港著名作家 倪匡
金庸把正直、善良、俠肝義膽的中國文化精神傳遍了全世界。
——中國文聯主席 孫家正
金庸的讀者是以億來計算的,是全世界古往今來讀者最多的作家。
——著名學者 孔慶東
金庸小說為萬千讀者爭贊,筆觸有千軍萬馬之力。
——著名學者 余英時
金庸影響超越國界,對華人文化影響空前。
——台灣清華大學教授 沈君山
金庸使中斷了傳統的白話語言起死回生。
——文藝評論家 李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