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龍竹

金平龍竹

金平龍竹(學名:Dendrocalamus peculiaris Hsueh)是禾本科、牡竹屬喬木狀竹類植物。竿高可達18米,梢端下垂,竿環不隆起;籜鞘革質,籜舌邊緣齒裂;籜片外翻,葉鞘邊緣具纖毛;花枝一側具溝槽,在簇叢的基部附托有苞片;小穗倒卵狀三角形,棕褐色,先端鈍,含小花,外稃邊緣有折皺,內稃先端漸尖;花葯黃色,先端具尖頭,帶紫色;柱頭單一,8-12月開花。

金平龍竹是中國雲南金平特產,適生在土層深厚、肥沃而疏鬆的土壤。

鮮筍經蒸煮漂後加工成保鮮筍或乾筍,供食用;材質優良,是建築、造紙、竹質人造板、包裝用具、水煙筒等竹加工業的原料。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選地,移植,管理,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狀竹類植物。地下莖合軸型。竿高13-18米,直徑10-15厘米,梢端下垂,基部4或5節環列氣根;節間長36-43厘米,被貼生的白色小刺毛,壁厚3-3.5厘米;竿環不隆起;節內長1.5-2厘米,節內與節的下方均具一圈白色至棕褐色絨毛環;主枝1或有時不發達。
金平龍竹金平龍竹
籜鞘早落性或在竿基部數節為遲落,革質,鮮時黃棕色或栗褐色,背面密被白色至淡棕色絨毛和黑褐色小刺毛,無籜耳;籜舌高6-10毫米,邊緣齒裂;籜片外翻,稀可近直立,基底寬約為籜鞘口部的1/3-1/2。末級小枝具8-15葉;葉鞘被早落性的小刺毛,邊緣具纖毛;葉舌高1毫米;葉片長25-40厘米,寬3-5.5(10)厘米,次脈9-12對。
花枝的節間長1.8-3.4厘米,密被黃褐色柔毛,一側具溝槽,每節叢生2-15枚假小穗,在簇叢的基部附托有2-4片小形的苞片;小穗倒卵狀三角形,長1-1.2厘米,寬5-8毫米,棕褐色,幾無毛,先端鈍,含4或5朵小花,成熟後小花之間稍疏離而且各自張開;穎2片;外稃長7-11毫米,寬7-8毫米,邊緣有折皺,先端具小尖頭;內稃長6-8毫米,背部具2脊,脊間寬1.5毫米,其間具2脈,先端漸尖;花葯黃色,長3-3.5毫米,先端具尖頭,能伸出花外,帶紫色;雌蕊全長1厘米,柱頭單一。果實未見。花期8-12月。

產地生境

金平龍竹在雲南省生長於海拔1000-1800米的南亞熱帶山區或河谷區,年平均溫16.1-20.5℃,最熱月均溫26.4℃,最冷月均溫11.7℃,極端最低氣溫為-2.9℃,≥10℃的積溫5940-6850℃;年降水量1200-2300毫米,相對濕度50-84%。土層深厚、肥沃而疏鬆主要土壤為紅壤、黃壤和赤紅壤。在海拔1970米,地處北亞熱帶冬季凍害嚴重、生長不良。
金平龍竹金平龍竹
分布於中國雲南金平;雲南有20餘縣引種栽培。

繁殖方法

分株:選擇生長健壯的1年生母株1-2株,分蔸帶土挖起,截稈封頂保留台枝2-3台,無宿土的根蔸須用稠泥漿漿根處理。
遷插:採用埋節、埋稈、扦插等方法培育壯苗,選擇1-2年生,每叢2-3株的竹苗,封頂後保留少量的枝葉,帶土起苗移栽。無宿土竹叢應及時用泥漿漿根處理。
播種:3-4月採集飽滿種子,用HC生長素100×10-6浸種4-5小時,再用濕沙催芽48小時,待胚根萌動時立即將種子播入營養袋中,每袋3-4粒。1年生苗高100-150厘米,地徑0.3-0.7厘米,每袋有苗4-5株直接用於造林。

栽培技術

選地

挖塘及施基肥:選擇土層較厚的台地、平地或緩坡地,提前30天左右挖好定植塘,大小為60厘×60厘×50厘米。挖好的定植塘經一定時間爆曬後回填表土,再用乾雜草煉燒後放入種植穴中,每塘施有機肥10-15千克,普鈣200-500克,與回填土充分混合作基肥。

移植

栽培季節和密度:立春後2-4月均可栽植,密度33-42叢/畝,(4×4米或4×5米)袋苗2-7月均可栽植。
定植:定植時若土壤乾燥,須作泥漿栽植。若土壤濕潤,竹苗可集中漿根後入塘定植。直栽或斜栽均可,定植後圍塘澆足定根水即可。

管理

  1. 定植當年的旱季需適時澆水保濕,雨季注意排水除澇。
  2. 成活後每年的春季進行扒曬竹蔸芽眼,並追施人糞尿或其它有機肥,每叢15-20千克,然後培土埋蔸。
  3. 6-7月發筍期進行第2次追肥,每叢施複合肥1-2千克。
  4. 入冬後墾復除草一次,曬乾雜草埋於竹叢周圍,翻埋綠肥入土中。

主要價值

食用:鮮筍經蒸煮漂後加工成保鮮筍或乾筍,供食用。
材用:該種材質優良,節間長達90-110厘米,是建築、造紙、竹質人造板、包裝用具、水煙筒等竹加工業的原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