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莢蒾

正名為:金佛山莢蒾Viburnum chinshanense。為灌木;幼葉下面、葉柄和花序均被絨毛;小枝圓,當年小枝被黃毛,二年生小枝無毛,散生小皮孔。葉紙質至厚紙質,類矩圓形。花有短柄,一般生於第二級輻射枝上;萼筒矩圓狀卵圓形,被毛,萼齒寬卵形;花冠白色,花期4~5月(有時秋季也開花)。類卵圓形果實由紅色變黑色,果熟期7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金佛山莢蒾
  • 拉丁學名:Viburnum chinshanense Graebn.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茜草目
  • :忍冬科
  • :莢蒾族
  • :莢蒾屬
  • :金佛山莢蒾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高達5米;幼葉下面、葉柄和花序均被由灰白色或黃白色簇狀毛組成的絨毛;小枝渾圓,當年小枝被黃白色或淺褐色絨毛,二年生小枝淺褐色而無毛,散生小皮孔。葉紙質至厚紙質,披針狀矩圓形或狹矩圓形,長5~10 (~15) 厘米,頂端稍尖或鈍形,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稀具少數不明顯小齒,上面暗綠色,無毛或幼時中脈及側脈散生短毛,老葉下面變灰褐色,側脈7~10對,近緣處互相網結,上面凹陷(幼葉較明顯),下面凸起,小脈上面稍凹陷或不明顯;葉柄長1~2厘米。聚傘花序直徑4~6 (~8) 厘米,總花梗長1~2.5厘米,第一級輻射枝通常5~7條,幾等長,花通常生於第二級輻射枝上,有短柄;萼筒矩圓狀卵圓形,長約2.5毫米,多少被簇狀毛,萼齒寬卵形,頂鈍圓,疏生簇狀毛;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7毫米,外面疏被簇狀毛,筒部長約3毫米;裂片圓卵形或近圓形,長約2毫米;雄蕊略高出花冠,花葯寬橢圓形,長約1毫米;花柱略高出萼齒或幾等長,紅色。果實先紅色後變黑色,長圓狀卵圓形;核甚扁,長8~9毫米,直徑4~5毫米,有2條背溝和3條腹溝。花期4~5月(有時秋季也開花),果熟期7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疏林或灌叢中,海拔自100米至高達1900米。

分布範圍

產陝西、甘肅、四川、貴州及雲南東部(羅平)。

主要價值

【藥名】:金山莢蒾
【拼音】:JINSHANJIAMI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忍冬科植物金山莢蒾的全株。
【功效】:祛風除濕、清熱解毒。
【主治】:治療風濕骨痛、痢疾、痔瘡止血、跌打損傷。
【性味歸經】:辛,寒。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克。
【考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