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塑性加工原理(2016年楊揚編寫圖書)

金屬塑性加工原理(2016年楊揚編寫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版《金屬塑性加工原理》是2016年在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材料類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也是國家精品課程配套教材,該書主編是中南大學楊揚教授。

基本介紹

  • 書名:金屬塑性加工原理
  • 作者:楊揚
  • ISBN:978-7-122-26849-5
  • 頁數:258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8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787X1092 1/16
  • 字數:433000
前言,內容簡介,目錄,

前言

在國內高等院校教學中,大都將金屬加工成形理論分為“金屬塑性加工原理”和“金屬塑性加工力學”兩門課程講授。
本書是在國家級精品教學資源共享課程“金屬塑性加工原理”(教高司函[2013]132號)建設項目的資助下,由編者根據材料加工工程專業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編寫的。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金屬塑性加工的特點及其分類、金屬塑性變形基礎理論、塑性加工對金屬組織結構與性能的影響規律、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織構與各向異性、金屬在塑性加工過程中的塑性行為、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摩擦與潤滑、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不均勻變形與殘餘應力、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斷裂,以及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強韌性控制等知識。
本教材與同類圖書比較,突出了以下特點。
(1) 巨觀規律與微觀機理的耦合和多學科知識的融合:基於位錯理論、塑性力學、織構理論、斷裂理論以及摩擦學等基礎知識,闡明塑性加工過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規律。
(2) 現代和傳統的結合:在講授本課程的傳統內容的基礎上,將劇烈塑性變形、織構、現代摩擦學、強韌化等新成果引入教材,力圖反映當代科學技術的新進展。
(3) 注重理論在工程實踐中的運用:在教材中大量列舉相關理論在金屬塑性加工的科研與生產中的套用案例,從而為最佳化塑性加工工藝和提高金屬製品質量,研發新的加工技術和新型金屬材料提供理論指導。
(4) 本書是國家精品課程“金屬塑性加工原理”配套教材。
全書由中南大學楊揚教授主編。全書共分8章,緒論以及第1、2、4、6章由楊揚教授編寫第5、7、8章由中南大學趙明純教授編寫,第3章由中南大學唐建國副教授編寫。全書由楊揚教授統稿。
本教材是為60學時的“金屬塑性加工原理”課程編寫的,為了開拓學生的知識層面,在編寫的深度和廣度上有一定拓展,部分內容可供學生自主學習,講授時可按學時等具體要求取捨。本書也可供金屬材料其他專業的教學、科研、生產和設計工作者參考。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級精品教學資源共享課程“金屬塑性加工原理”的配套教材。本書詳細介紹了金屬塑性加工的特點及其分類、金屬塑性變形基礎理論、塑性加工對金屬組織結構與性能的影響規律、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織構與各向異性、金屬在塑性加工過程中的塑性行為、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摩擦與潤滑、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不均勻變形與殘餘應力、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斷裂,以及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強韌性控制等知識。
本書既可作為材料加工工程以及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教師及現場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目錄

緒論
0 .1 金屬塑性加工的特點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1
0 .2 金屬塑性加工的分類 1
0 .3 金屬塑性加工的系統觀 4
0 .4 金屬塑性加工相關理論發展慨況 6
0 .5 金屬塑性加工技術的發展方向 7
0 .6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和教學任務 8
第1章 金屬塑性變形基礎理論
1 .1 金屬的塑性變形機制 1 0
1 .1 .1 滑移 1 0
1 .1 .2 孿生 2 0
1 .1 .3 扭折帶和形變帶 2 6
1 .1 .4 擴散塑性變形機理 2 8
1 .1 .5 晶界滑動 3 5
1 .1 .6 變形機製圖 3 7
1 .2 金屬單晶體的塑性變形 3 9
1 .2 .1 面心立方金屬單晶體的塑性變形 3 9
1 .2 .2 體心立方金屬的塑性變形 4 1
1 .2 .3 六方結構金屬的塑性變形 4 1
1 .3 金屬多晶體的塑性變形 4 1
1 .3 .1 晶界的影響 4 1
1 .3 .2 晶粒取向的影響 4 1
1 .3 .3 織構強化 4 4
1 .3 .4 晶粒大小對金屬多晶體流變應力的影響 4 4
1 .3 .5 多晶體的軟化機制 4 6
1 .4 合金的塑性變形 4 7
1 .4 .1 固溶體合金的塑性變形 4 8
1 .4 .2 多相合金的塑性變形 5 4
第2章 塑性加工對金屬組織結構與性能的影響規律 5 7
2 .1 塑性加工的主要工藝參數及其影響 5 7
2 .1 .1 主要工藝參數 5 7
2 .1 .2 熱效應對塑性加工的影響 5 9
2 .1 .3 變形溫度、 變形速度以及變形程度對流變應力的影響 6 0
2 .2 冷加工對金屬組織結構與性能的影響規律 6 3
2 .2 .1 冷加工金屬的組織結構特徵 6 3
2 .2 .2 冷加工後金屬性能的變化 6 8
2 .2 .3 冷加工特點 7 2
2 .2 .4 加熱對冷變形金屬的組織結構與性能的影響 7 3
2 .3 熱加工對金屬的組織結構與性能的影響 8 4
2 .3 .1 熱加工中的軟化過程 8 4
2 .3 .2 熱加工對金屬的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8 8
2 .3 .3 熱加工的特點 9 1
2 .4 溫加工對金屬的組織結構與性能的影響 9 2
2 .5 劇烈塑性變形對金屬組織結構與性能的影響 9 5
2 .5 .1 細化晶粒的劇烈塑性變形方法 9 5
2 .5 .2 劇烈塑性變形金屬的組織特徵與演變機理 9 9
2 .5 .3 劇烈塑性變形對金屬性能的影響 1 0 1
2 .6 變形熱處理 1 0 3
2 .6 .1 時效型合金的形變熱處理 1 0 4
2 .6 .2 馬氏體轉變型合金的形變熱處理 1 0 7
第3章 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織構與各向異性 113
3 .1 晶體取向與織構 1 1 3
3 .1 .1 晶體取向 1 1 3
3 .1 .2 織構與取向分布函式 1 1 8
3 .2 塑性變形織構 1 1 9
3 .2 .1 位錯滑移與晶體取向的演變 1 1 9
3 .2 .2 實際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織構 1 2 2
3 .2 .3 影回響變織構的因素 1 2 5
3 .3 織構與各向異性 1 2 6
第4章 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織構與各向異性 129
4 .1 金屬的塑性和塑性指標 1 2 9
4 .1 .1 塑性的概念 1 2 9
4 .1 .2 塑性指標及測量方法 1 3 1
4 .2 影響金屬塑性的因素 1 3 2
4 .2 .1 影響金屬塑性的內部因素 1 3 2
4 .2 .2 影響金屬塑性的外部因素 1 3 6
4 .3 金屬材料的可成形性 1 4 2
4 .3 .1 塊料的可成形性 1 4 2
4 .3 .2 板料的可成形性 1 4 3
4 .4 超塑性 1 4 4
4 .4 .1 超塑性變形的巨觀特徵 1 4 4
4 .4 .2 超塑性分類 1 4 5
4 .4 .3 超塑性的力學特徵 1 4 7
4 .4 .4 超塑性變形機理 1 4 8
4 .4 .5 實現超塑性的條件 1 4 9
4 .4 .6 超塑變形的套用 1 5 1
第5章 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摩擦與潤滑 154
5 .1 塑性加工中摩擦的特點及作用 1 5 4
5 .1 .1 塑性加工中摩擦的特點 1 5 4
5 .1 .2 塑性加工中摩擦的作用 1 5 5
5 .2 塑性加工中摩擦的分類及機理 1 5 6
5 .2 .1 摩擦的常見分類 1 5 6
5 .2 .2 按潤滑狀態分類的摩擦 1 5 6
5 .2 .3 摩擦的機理 1 5 7
5 .2 .4 塑性加工時接觸表面摩擦力的計算 1 5 7
5 .3 摩擦係數的影響因素和測定方法 1 5 8
5 .3 .1 摩擦係數 1 5 8
5 .3 .2 摩擦係數的影響因素 1 5 9
5 .3 .3 摩擦係數的測定方法 1 6 1
5 .4 塑性加工中摩擦導致的磨損 1 6 4
5 .4 .1 磨損的分類 1 6 4
5 .4 .2 表征材料磨損性能的參量 1 6 4
5 .4 .3 磨損失效過程 1 6 4
5 .4 .4 影響磨損的因素 1 6 5
5 .5 塑性加工中的潤滑目的和分類 1 6 6
5 .5 .1 潤滑的目的 1 6 6
5 .5 .2 潤滑的分類 1 6 6
5 .6 塑性加工中的潤滑機理 1 6 8
5 .6 .1 流體力學原理 1 6 8
5 .6 .2 吸附機制 1 6 9
5 .7 塑性加工中的潤滑劑 1 6 9
5 .7 .1 潤滑劑的分類和作用 1 6 9
5 .7 .2 金屬塑性成形中對潤滑劑的基本要求 1 7 0
5 .7 .3 金屬塑性成形中常用的潤滑劑 1 7 1
5 .7 .4 潤滑劑中的添加劑 1 7 3
5 .7 .5 先進潤滑劑 1 7 4
5 .8 金屬塑性加工中常用的摩擦係數和潤滑方法的改進 1 7 5
5 .8 .1 金屬塑性加工中常用的摩擦係數 1 7 5
5 .8 .2 潤滑方法的改進 1 7 6
5 .9 金屬塑性加工中摩擦與潤滑的實踐套用 1 7 6
5 .9 .1 鍛造工藝中的摩擦與潤滑 1 7 6
5 .9 .2 軋制工藝中的摩擦與潤滑 1 7 7
5 .9 .3 擠壓工藝中的摩擦與潤滑 1 8 0
5 .9 .4 拉拔工藝中的摩擦與潤滑 1 8 4
第6章 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不均勻變形與殘餘應力 188
6 .1 金屬質點流動的基本規律 1 8 8
6 .2 均勻變形與不均勻變形 1 8 9
6 .3 不均勻變形的影響因素和典型現象 1 9 0
6 .4 不均勻變形的後果與對策 1 9 4
6 .5 殘餘應力 1 9 9
6 .5 .1 基本應力、 附加應力和工作應力 1 9 9
6 .5 .2 殘餘應力 2 0 0
第7章 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斷裂 213
7 .1 斷裂的物理本質 2 1 3
7 .1 .1 理論斷裂強度 2 1 3
7 .1 .2 斷裂強度的裂紋理論 2 1 4
7 .1 .3 裂紋的萌生和擴展 2 1 5
7 .2 斷裂的基本類型 2 1 8
7 .2 .1 按斷裂應變分類 2 1 8
7 .2 .2 按斷口形貌分類 2 1 8
7 .2 .3 按斷裂路徑分類 2 1 8
7 .2 .4 按斷裂面的取向分類 2 1 8
7 .2 .5 按服役條件分類 2 1 9
7 .3 斷口特徵分析 2 1 9
7 .3 .1 斷口巨觀特徵分析 2 1 9
7 .3 .2 斷口微觀特徵分析 2 2 0
7 .4 韌性斷裂 2 2 0
7 .4 .1 韌性斷裂的表現形式 2 2 0
7 .4 .2 杯錐韌性斷裂的斷裂過程 2 2 1
7 .4 .3 韌窩斷口及其形成模型 2 2 1
7 .4 .4 韌性斷裂的特點 2 2 2
7 .5 脆性斷裂 2 2 3
7 .5 .1 解理斷裂的特點 2 2 3
7 .5 .2 準解理斷裂的特點 2 2 4
7 .5 .3 沿晶斷裂的特點 2 2 4
7 .6 韌性-脆性轉變 2 2 5
第8章 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強韌性能控制 230
8 .1 金屬強度 2 3 0
8 .1 .1 強度的概念 2 3 0
8 .1 .2 強度的分類 2 3 0
8 .1 .3 工程意義上的強度及其意義 2 3 1
8 .1 .4 理論上提高強度的方式 2 3 1
8 .2 金屬的塑性變形與屈服現象 2 3 1
8 .2 .1 塑性變形 2 3 1
8 .2 .2 屈服現象 2 3 3
8 .2 .3 影響屈服強度的因素 2 3 4
8 .3 金屬的強化機制與途徑 2 3 7
8 .3 .1 變形強化 2 3 7
8 .3 .2 細晶強化 2 4 0
8 .3 .3 固溶強化 2 4 1
8 .3 .4 第二相強化 2 4 2
8 .3 .5 其他強化方式 2 4 5
8 .3 .6 強化方式控制的套用 2 4 5
8 .4 金屬的韌性和對韌性的評價 2 4 6
8 .4 .1 金屬的韌性 2 4 6
8 .4 .2 韌性的評價 2 4 6
8 .5 韌化原理及工藝 2 4 7
8 .5 .1 影響韌性的因素 2 4 7
8 .5 .2 改善金屬材料韌性的途徑 2 5 0
8 .5 .3 韌化工藝 2 5 0
8 .6 金屬材料的強韌化實踐 2 5 2
8 .6 .1 鋼鐵材料的強韌化 2 5 2
8 .6 .2 鋁合金材料的強韌化 2 5 3
8 .6 .3 鎂合金材料的強韌化 2 5 3
8 .6 .4 銅合金材料的強韌化 2 5 5
參考文獻2 5 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