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藝名“攸燕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壽昌
- 別名:滿天飛,飛飛飛,筱飛飛,筱燕飛
“筱燕飛”是金壽昌的調吊藝名,在金氏調吊的傳承中,滿天飛,飛飛飛,筱飛飛,筱燕飛……這串金氏家族的調吊藝名曾經響徹大江南北,成為一個個輝煌的記憶。
“調吊的練習和現在的體操一樣,都需要從小練起,而且很辛苦,我和父親都是從6歲開始練習的。”金光俠說。聽到兒子講起自己的學藝和表演經歷,金壽昌老先生顯得比較激動,馬上插入話頭:“年輕時,我的臂力過人,6歲開始練習,13歲就開始參加演出了。但出於各種因素,很多技藝的傳承,前輩藝人總是會‘留一手’,即使是父子傳承”。金壽昌老人說,這在學藝中也是常見的事,就在他父親彌留之際,傳授給了他3個高難度動作。“我在這個基礎上,又進行了長時間摸索,現在的金氏調吊已經發展到了‘一百零八吊’動作”。
“我除了調吊這門技藝,還有一門技藝是‘飛車走壁’,20世紀60年代,我組建過一個飛車走壁團,在當時全國僅有六家‘飛車團’,而我是其中的一家,聲望也很高。現在看到的‘飛車走壁’用的是圓形的表演球,但以前我們是一個橢圓形的木桶,樣子像紹興小孩幼時坐的‘團窠’,大口在上面,不封閉,觀眾站在桶上面往下觀看,很驚險、很刺激,但也很危險”。金壽昌說起自己的表演,很是興奮。
金壽昌說起往事一臉興奮,兒子金光俠也是聽得津津有味,他說:“我一直很敬佩父親,他在70歲那年還上台表演高難度的調吊動作,年近八旬時,依然在布上作出‘前叉架’‘雙線一字’‘蜻蜓點水’等各種調吊的動作”。
說起父子傳承,金光俠說那時候是真的苦,父親將這門技藝傳承給我和姐姐。“那時候,我每天堅持早、晚兩次的下腰、倒立、支撐等基本功練習,10多歲時已熟練掌握了獨輪車、木磚頂、翻跟斗等技藝,隨後開始在自家屋樑上掛著的吊布上,進行調吊動作的練習。”金光俠說,在傳承的基礎上,也需要不斷地創新,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為此,他對部分調吊的動作進行了再創作,使調吊動作更驚險、刺激,也更具美感。
多年來,金光俠一直致力於調吊這門技藝的研究,收集調吊的各類資料,包括照片、錄像,參加各類比賽所獲得的獎狀、獎章以及各種有關調吊的出版物,內容十分豐富。近年來,他將所有的調吊資料進行了系統性整理和數位化處理,2014年,他與人合作撰寫的《調吊》一書,公開發行。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傳播非遺調吊技藝,2011年4月,金光俠發起創立了“紹興市金壽昌調吊傳習所”,同年,經紹興市文廣局推薦,被國家文化部確認為調吊保護責任單位。
2007年6月,調吊入選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金壽昌被認定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其子金光俠被認定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在非遺傳承人中,父子同為一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實屬罕見,這也映襯了調吊這個項目的獨創性和獨特性以及金氏調吊對這門技藝上的不斷創新、發展和傳承。但現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一些社會形態、文化環境、娛樂方式等,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而給一些傳統文化項目的傳承帶來了影響和難度,調吊也是如此,面臨著後繼乏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