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壺丹書”指錦囊妙計。本文出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記載中國春秋時期齊國丞相晏嬰言行活動的一部書,成書於戰國時期,由史料和民間傳說彙編而成,參考價值較高。
基本介紹
原文,翻譯,注釋,主旨,
原文
景公①游於紀②,得金壺,乃發③視之,中有丹書,曰:“食魚無反④,勿乘駑馬。”公曰:“善哉,如若⑤言!食魚無反,則惡⑥其鰠⑦也;勿乘駑馬,惡其取道⑧不遠也。”晏子⑨對曰:“不然⑩。食魚無反,毋盡民力乎!勿乘駑馬⑪,則無置不肖⑫於側乎!”公曰:“紀有書,何以⑬亡也?”晏子對曰:“有以亡也。嬰聞之,君子有道,懸於閭⑭;紀有此言,注之壺,何鄙⑮也,不亡何待乎?”
選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上》⑯
翻譯
齊景公在原紀國的土地上遊歷時,得到一個金壺,就打開一看,裡面有紅筆寫成的文字:“吃魚只吃一面,不翻過來吃,不要乘坐劣馬。”景公說:“有道理!就像這樣說的!吃魚只吃一面,不翻過來吃,是因為不喜歡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馬,是不喜歡它走不了遠路。”晏子回答說:“不是這樣啊!吃魚只吃一面,不翻過來吃,是說不要用盡老百姓的力氣。不要乘坐劣馬,是說不要讓沒有才能的人在國君身邊。”齊景公說:“紀國有這樣深刻的言語,為什麼會亡國呢?”晏子回答說:“有這樣的言語也會亡國。我聽說:‘君子有治理國家的好策略,一定會公行於天下。’紀國有這樣的言語,卻藏在金壺裡,是多么庸俗淺陋,亡國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注釋
1 景公:春秋時齊國的國君。
2 紀:原是春秋時期一個諸侯國,後為齊國兼併。
3 發:打開。
4 反:同“翻”,翻轉。
5 若:代詞,這個,這樣。
6 惡:討厭。
7 鰠(sāo):魚腥味。
8 道:路程。
9 晏子:名嬰,春秋時齊國的國相,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
10 不然:不是這樣的。然:這樣的。
11 駑馬:劣馬。
12 不肖:沒有才能的人。
13 何以:為什麼。
14 閭:里巷的大門。
15 鄙:庸俗,淺陋
16.《晏子春秋》:一部記載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
17.書:現指言語。
18.道:治國之道
19.反 :同返
主旨
1.有法不實行,便像無法一樣。
2.一個人如果只是將修身的格言置於左右,卻並不打算實行,他就不可能獲得長進;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將治國良策付諸實踐,那么再好的國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3.大道理不應該空掛在嘴上,而應該親身去實踐。
4.有了正確的結論而不去實踐,也是毫無用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