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恆

金士恆

金士恆,清鹹豐至光緒年間人。中國向日本教授宜興紫砂陶“拍打鑲接”技藝的是金士恆,他被日本譽為“陶業祖師”。據著名考古學家、南京博物院原副院長宋伯胤考證,金士恆是“安徽銅山縣人”“安徽徐州銅山縣人”。

基本介紹

  • 本名:金士恆
  • 字號:字子友
  • 所處時代:清鹹豐至光緒年間
  • 主要成就:將宜興紫砂技藝向海外傳播的第一人
人物簡介,人物身世,

人物簡介

善制日用陶罐、壇缸之類。後別具匠心,採用白泥製成似壺非壺、似壇非壇、形式怪僻、實用美觀的“蛹壺”。後應邀至日本常滑,建作坊,傳授紫砂技藝,被日本人奉為“陶業祖師”。
金士恆是公認的將宜興紫砂技藝向海外傳播的第一人,但是金士恆是何時人、何地人,一直是紫砂史上的一個謎。在業內認為是紫砂界最權威著作的《中國紫砂收藏鑑賞全集》中,有多處關於金士恆的論述,249頁上是這樣記載的:金士恆、字子友,清代光緒年間紫砂名工。光緒4年(1878年,日本明治11年),應日本常滑地區陶工的邀請,和宜興制壺高手吳阿根同往常滑,傳授給鯉江方壽、杉江壽門、伊奈長三等3人紫砂“打身筒”製法及陶刻裝飾技法達半年之久……是日本製作宜興風格朱泥茶壺的開始。

人物身世

中日之間紫砂文化的交流歷史並不長,紫砂技藝的傳播就更短一些,僅有132年的歷史。為此楊世明曾專門寫信請教宋伯胤“是安徽徐州,還是江蘇徐州”,江蘇有“徐州”,安徽有“宿州”,宿州有“南徐州”之說。但歷史上“宿州”並沒有“銅山縣”。但宋伯胤沒有給他回信,後來得知宋老已駕鶴西去,關於金士恆的身世之謎也就無從深入研究。
2008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一隻“竹製印盒”上的刻款讓金士恆的身世之謎浮出水面——清代光緒年間的江蘇“彭城” 人。楊先生在嘉德拍賣資料網上查看了相關資料:口徑碩大,用料厚實。盒蓋一周鐫刻銘文“詩云,瞻彼其奧,綠竹青青。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盒身環刻詠竹長文,以“竹,物之有筋節者也”開篇,落款“彭城金士恆又記”……此竹印盒流傳於日本,竹盒上墨書“金士恆造竹根肉池 樂古堂珍玩”,蓋內墨書“明治十五年求之”。從竹盒上的書法看,應該為購買者的墨跡。
據此,這印證了推測:金士恆是江蘇省徐州人。徐州,古稱彭城,且全國只有一個徐州,一個彭城。《全集》也一再講金士恆是“安徽徐州銅山”,而安徽也沒有銅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