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金堂羊肚菌,鮮品:形態完整,大小均勻。菌蓋長、菌肉厚,頂稍尖;菌蓋淡黃褐色,表面凹坑縱向排列,由橫脈相連。菌柄粗短、中空,近白色;乾品:形態完整,大小均勻。菌蓋長、菌香濃,頂稍尖;菌蓋褐色,表面凹坑縱向排列,由橫脈相連。菌柄粗短、中空,黃白色。
產地環境
金堂羊肚菌產自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金堂縣縣境地處四川盆地西部,跨盆中和盆西兩大褶皺帶,成都平原東沿,川中丘陵西緣,龍泉山脈中段由東北轉向西南橫臥縣域中部,形成西北高逐漸向東南降低的地勢。縣域位於成都平原與川中丘陵接壤地帶。地域由平壩、丘陵、低山組成,西北部屬川西平原,沖積平壩與淺丘占幅員面積的14.7%;東南部屬川中丘陵區,丘陵占74%;中部低山11.3%。地勢最高峰在棲賢鄉尖山村老牛坡,海拔1048.7米;最低處在雲合鎮江龍橋村,海拔386米。
金堂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濕度大,雲霧多,乏日照,平均風速小,無霜期長,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具有春來較早、夏長、秋冬短的特點,適宜種植羊肚菌。
歷史淵源
20世紀70年代末,金堂縣就有菌農自發試種羊肚菌。
20世紀80年代後期,金堂縣加大對羊肚菌菌種和種植技術的研究,金堂縣食用菌協會組織專家和種植能手試種羊肚菌並獲得成功。
2012年,金堂縣與四川農業科學院開展院縣合作,實現了羊肚菌商品化栽培。
生產情況
截至2017年底,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金堂羊肚菌種植面積有12000餘畝;年穩定畝產300餘斤,每畝產值2萬餘元,2018年金堂縣羊肚菌預計實現產值2.5億元。
產品榮譽
2017年11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金堂羊肚菌”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質量技術要求
品種
“川羊肚菌”系列
立地條件
海拔400米~800米,地勢平坦,土壤pH值宜為6.5~7.5,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田地。
栽培管理
播種:每年的11月至12月,氣溫穩定在10℃~15℃時播種,每畝栽培種用量500瓶(460毫升)。
擺轉化袋:每畝均勻地擺放1600袋,溝播的順溝擺放。至出菇前移出。
發菌管理:發菌溫度控制在10℃~18℃。空氣相對濕度80%左右。
出菇管理:空氣濕度控制在85%~90%。早晚各通風1次,每次通風時間為25分~35分。保持弱散射光。
採收:當子實體出土7~10天,在子囊果的蜂窩狀凹陷部分基本展開,頂部開始變黃時及時採收。採摘時用刀具從菌柄基部與土壤的交接處整齊切斷。
生產用水: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
禁止要求:出菇期嚴禁使用化學農藥、病蟲防治採用物理、生物方法滅殺。
乾制
取鮮品均勻攤放在竹篩上,放入烘乾箱烘乾,箱內溫度控制在50℃(±2℃),烘乾4~5小時。
專用標誌使用
金堂羊肚菌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金堂縣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金堂羊肚菌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