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峪路鎮(金城鄉(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東縣金城鄉))

蒲峪路鎮(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東縣金城鄉)

金城鄉(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東縣金城鄉)一般指本詞條

蒲峪路鎮,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克東縣下轄的一個鎮,蒲峪路鎮(原金城鄉)位於縣城西部,東臨克東鎮和寶泉鎮,南拜泉縣接壤,北隔烏裕爾河與寶泉鎮相望,西與克山縣毗鄰。鄉人民政府設在光輝村,距縣城9公里。根據黑龍江人民政府批准(黑民區【2014】23號),2014年4月,由金城鄉改設而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蒲峪路鎮
  • 別名:原金城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克東縣
  • 政府駐地:光輝村
  • 電話區號:0452
  • 面積:189平方公里 
  • 人口:13313人(2017) 
  • 氣候條件:中溫帶典型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蒲峪路故城遺址
  • 車牌代碼:黑B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偽滿洲國時期,為金城村公所,1945年11月建立民主政府時改稱為金城區,改為金城鄉人民政府。1958年9月根據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精神,建立了金城人民公社,1984年3月又改為金城鄉,1986年鄉政府所轄光輝、永躍、勤儉、忠誠、幸福、正義、勇進、齊心、榮生、維忠、城前、古城、玉華等13個村民委員會,45個自然屯,60個村民組。1997年11月,將勤儉村與忠誠村合併為勤儉村;將古城村與城前村合併為古城村。1998年12月,金城鄉下轄齊心、玉華、古城、永躍、正義、勇進、榮生、維忠、光輝、幸福、勤儉等11個村民委員會。2001年3月,根據齊民地《關於克東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同意克東縣撤銷金南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金城鄉,金城鄉由下轄11個村增加到21個村。即光輝村、幸福村、勤儉村、維忠村、榮生村、勇進村、正義村、永躍村、古城村、玉華村、齊心村、衛星村、富強村、利民村、紅塔村、永興村、國富村、偉光村、權力村、建華村、慶豐村。8月,撤銷永興村,將行政區劃併入紅塔村;撤銷利民村,將行政區劃併入富強村;撤銷偉光村,將行政區劃併入幸福村;撤銷正義村,將行政區劃併入勇進村;撤銷榮生村、維忠村,將行政區劃併入光輝村;撤銷權力村,將行政區劃併入建華村;撤銷勇躍村,將行政區劃併入玉華村。截至2003年12月,金城鄉下轄齊心、玉華、古城、勇進、光輝、幸福、勤儉、衛星、富強、紅塔、國富、建華、慶豐13個村民委員會、93個自然屯、108個村民組。2014年2月省政府批准撤鄉設鎮,更名為蒲峪路鎮,行政區劃不變。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全鄉截止2016年區劃詳情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230230104200
121
光輝村民委員會
230230104201
220
勤儉村民委員會
230230104202
220
幸福村民委員會
230230104203
220
勇進村民委員會
230230104204
220
齊心村民委員會
230230104205
220
古城村民委員會
230230104206
220
玉華村民委員會
230230104207
220
衛星村民委員會
230230104208
220
富強村民委員會
230230104209
220
紅塔村民委員會
230230104210
220
國富村民委員會
230230104211
220
建華村民委員會
230230104212
220
慶豐村民委員會

人口

1986年行政區域總面積95平方公里,全鄉總戶數2965戶,農業戶2726戶;總人口14187人,男7357人,女6830人,農業人口13466人。2005年總戶數7292戶,農業戶6876戶;總人口28797人,男14615人,女14182人,農業人口27327人,鄉村勞動力14592名。2017年13313人(2017)。

風景名勝

蒲峪路鎮(原金城鄉)所在地以北約3公里的古城村,有金代古城“蒲峪路”(1115~1234年)遺址,蒲峪路鎮(原金城鄉)及古城村均以境內有金代城址命名。從遺址中發掘大量的鐵器、銅器和陶器,1956年古城村農民孫青雲在鏟地時,剷出一方鑄有漢文九疊篆書“蒲峪路印”的銅印。與《金史·地理志》記載完全相符,為確定蒲峪路遺址提供了確鑿證據。蒲峪路故城遺址與在金長城附近方形古城不同,呈橢圓結構,城牆由夯築而成,周長2 872米,東西最長直徑約1150米,南北長約1000米,城牆基底寬23米,頂寬約1.5米,殘高1.7~3.28米,全城面積90萬平方米。在城牆上建有38個雉堞,俗稱馬面。每兩個馬面之間平均距離為70米左右。城內有大小土阜多處,系官衙、學校、醫院、作坊、水池等建築遺址。城外西北角有一平台,是金代的碼頭,城內所需糧食、食鹽、日常生活用品都從這裡運進。
據史料記載:12世紀初,女真完顏部起兵反遼,建立了金朝,定都上京(今阿城縣南的白城)下設路、府、州、縣,當時上京共設三路,有胡里改路,恤品路和蒲峪路。金代蒲峪路故城遺址位於北緯48º04′5″至48º05′5″,東經126º07′30″至126º08′24″,海拔高度227.2米。這座古城瀕臨烏裕爾河南岸,橫臥於東、北、西三面沼澤草甸的懷抱之中,與東南方7.5公里處的克東縣城及二克山遙相呼應。當初這裡山川秀麗,水草肥美,北面越過烏裕爾河4公里是齊北鐵路線。蒲峪路北側和西側被烏裕爾河及其支流圍繞,東南有二克山,有山有水,進可攻退可守,地勢險要,是重要的軍事戰略基地。每個馬面處皆有士兵把守,敵兵如想從城牆處攻入,兩馬面的守兵便同時射箭,恰好將攻城士兵左右夾擊。城有南北二門,城門上有城樓、外有瓮城。城門牆壁內外兩側均以磚砌加固,城外圍10米處有護城河,通過考查證明,城南門是一個單洞過梁式建築,門洞兩旁有14根木排叉栓,中間是一根直徑40厘米的中心柱,門洞中間有一個擋門石,為古代的武器。進入瓮城,也就是瀕臨了“瓮中捉鱉”的危險境地。蒲峪路這種易守難攻的軍事設定,為鞏固金的大後方有著極為重要戰略意義。蒲峪路在《金史》中有數十次的記載,蒲峪路故城遺址的確定,為12世紀至13世紀的金代北部疆界找到了重要的地理坐標。據《金史地理志》記載,蒲峪路轄域南至上京670里(華里),胡里改路1 400里,西至嫩江。《金史》記載“金之壤地封疆……北自蒲峪路以北三千餘里,火魯火疃謀克地為邊”。據此可知,中國金代北部疆界,在蒲峪路至北三千餘里遠的外興安嶺一帶,這就表明,遼金以來外興安嶺以南的整個黑龍江流域都是中國領土。蒲峪路故城在國內國際有很大的影響,多年來一直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不但為確定中國12至13世紀初的北部疆界找到了重要的地理坐標,同時也為研究金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歷史沿革、建築、自然科學等多方面找到了依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於1981年1月27日公布蒲峪路故城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6月在南城門門口立了一塊石碑。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立了一塊石碑,以支持、鼓勵金史研究工作,同時也提醒人們應該加強保護。千年古城孕育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現在的蒲峪路已經成為人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新學年開始,克東一中的莘莘學子在進行入學軍訓後,都會從縣城徒步7.5公里到蒲峪路來拉練,感受歷史文化的韻味,在培養學生意志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家鄉的歷史,弘揚北方歷史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