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治

金國治(1883—1917),湖南省沅陵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畢業於江南武備學校。旋與趙聲謀舉義江南不成,乃赴粵。辛亥革命成功,廣州光復,入黎萼旅任軍官,駐守潮州、汕頭一帶。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黎萼出走,金國治聯合當地民軍,堅持反對袁世凱的鬥爭。1914年11月,廣州革命黨人聲討軍閥龍濟光旅,金國治積極回響。敵以數營兵力,憑險據守飛鵝嶺,金國治親率二十餘人克之,群訝為神勇,旋擢營長。1917年金國治在莫擎宇部任營長,駐防潮州、梅縣一帶。不意莫擎宇暗通北洋軍閥,占據潮、梅等地,實行叛亂,解除金國治軍職。不久,孫中山鄒魯為潮梅軍總司令,申罪征討,並令桂軍沈鴻英部,在惠州相機協助。金國治被委任為潮梅軍第一支隊長兼前敵司令。金國治受命後,慷慨出師,先後克復鐵場、藍關等地,收復五華縣城。因而被陸榮廷、莫榮新所忌,暗使沈鴻英誘害。沈鴻英違約按兵不動。稍後,沈鴻英獨自率部進攻興寧,為敵軍所截,勢甚危急,求金國治增援。金國治星夜馳救,脫險後,金國治率部進攻揭陽,行至泥坡圩,沈鴻英派人來告:當會師攻揭陽。金國治欣然前往會師。不意,入境竟遭沈鴻英拘禁,所部亦被圍繳械。同年10月29日被沈鴻英殺害,時年34歲。市民哀之,為之安葬。1920年移葬廣州黃花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國治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沅陵縣
  • 出生日期:1883年
  • 逝世日期:1917年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金國治(1883—1917),湖南省沅陵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金國治少有大志,早年畢業於江南武備學校,隨趙聲謀炮團舉義於江南。辛亥年間赴粵投身革命。1912年任粵軍第五獨立旅軍官,隨革命黨人、旅長黎萼駐守潮汕地區,翌年投入反袁討龍運動。“二次革命”及次年廣東之討龍起義失敗後,黎萼出走,國治率餘眾聯合潮汕各地民軍,繼續堅持反抗袁世凱爪牙的鬥爭。1915年冬,流亡海外的原廣東都督陳炯明潛回廣東東江一帶,組織民軍起義,再次發動對袁黨龍濟光之徵討。金國治在惠州以所部回響,屢立戰功。飛鵝嶺之役,敵軍以重兵憑險據守,金國治親率二十餘人奪之,眾訝為神勇,被擢任為廣東共和軍營長,此後建樹尤多。
1916年3月26日,駐潮州陸軍團長莫擎宇在陳炯明林虎何海鳴和少年再造黨(倒袁革命黨)潮汕黨人的策動下,首先命其軍需科長莫序雲在潮陽宣布獨立。接著調饒平、澄海部隊,大敗潮梅鎮守使馬存發軍於潮安。迫潮安知事秦恩述與省城脫離關係,然後致電龍濟光張鳴岐:“團長受全潮紳商重託,擔任軍餉,爰於二十七日率師占領潮城,宣布獨立。地方秩序,安堵如常。務望順從民意,克日宣布獨立”。汕頭警衛軍也在30日回響,是日莫擎宇正式宣布獨立,設司令部於汕頭。4月3日,莫分兵兩路向梅縣進發,守軍聞風逃竄。旬日之間,整個潮梅地區已易手,為“護國軍廣東潮梅總司令”莫擎宇所有。是年6月,袁世凱去世,不久陸榮廷的桂系部隊擊敗龍濟光進入廣東。
1917年7月8日,孫中山乘軍艦離上海赴廣州主持護法,途經汕頭時,莫擎宇尚熱情迎送。詎料莫不久又暗通北洋政府,解除了擁護孫中山的金國治的軍職(時國治以營長隸莫擎宇部,駐軍潮梅一帶)。10月23日時任潮梅鎮守使莫擎宇宣告與孫中山主持的廣東軍政府脫離關係,潮梅軍政直屬北京政府。是日即派兵攻惠州。潮梅之變構成了對廣東護法軍政府的嚴重威脅,粵東成為廢法之北洋軍閥進軍廣東之飛地。為迎擊叛軍,孫中山任命鄒魯(廣東大埔人,後來為中山大學校長)為潮梅軍總司令,申罪討逆,並令桂軍沈鴻英部在惠州相機協助。鄒魯夙知國治忠勇善戰,即任其為潮梅軍第一支隊長兼前敵司令。金國治以其舊屬黃鐘聲為參謀,王興平、張鐵梅為團長,慷慨出師。11月16日,前鋒逼近五華,得金國治舊部一營反戈回響,合力血戰兩晝夜,連克鐵場、藍關。是役逆軍精銳盡失,望風披靡,國治乘勝揮軍,收復五華縣城,潮梅震動,指日可定。其時國治被譽為神將,遂為桂系軍閥陸榮廷莫榮新所忌,暗使沈鴻英加害。當國治酣戰於鐵場、藍關時,沈鴻英部前鋒李觀佑違約按兵於龍川老隆不動,及金國治收復五華之次日,始統軍至。李觀佑不以金國治為功,反誣他先攻逆軍而破壞作戰計畫。沈鴻英旋即獨自率部搶攻興寧,至五里亭被敵軍截擊,危急中馳電金國治求援,金國治率兵星夜奔救,敵軍乃退守興寧。金、沈二部合圍興寧,強攻數晝夜,敵軍潰敗,大部分向金國治部投降,沈因而益發妒忌。為避免內訌,金國治率部轉攻揭陽,行至泥坡圩,沈忽派人來告“當會師攻揭陽”,國治心直無疑,按兵以待。沈即命鄒武率一營駐紮圩尾,李時芳、李觀佑各帶一營駐圩頭,派鄒武以商談攻揭事誘騙國治往晤,遂將其拘禁,所部亦被圍繳械。時鄒魯在老隆督師,聞變急電請孫中山向粵督陳炳焜交涉,但隨即迭接黃鐘聲等報告,知金國治11月29日被沈鴻英殺害。據鄒魯言:“孫大元帥回以海軍軍艦炮擊莫氏(榮新),卒得莫氏謝罪”。此指1918年1月3日孫中山下令炮擊莫榮新督軍署,以示對桂系軍閥跋扈專橫之膺懲,應與桂軍誘殺金國治一案有部分關係。
金國治犧牲時,年僅34歲,民情輿論為之悲憤,鄉民感其忠義,遂以禮葬之於興寧城外。1920年,陳炯明回師廣東,驅逐桂系軍閥。次年由鄒魯提請,經孫中山先生特許,收國治遺骸葬於廣州黃花崗烈士陵園。仲春葬成,鄒魯為之銘曰:“公死而護法為之中阻,公不可死;公死而護法卒之再振,公其永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