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村(四川省通江縣廣納鎮下轄村)

金光村位於通江縣廣納鎮東部 ,居東經107度16分,北緯31度47分,北與麻石鎮紅星村,南與光明村,西與檬子埡村接界,東接金星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光村
  • 地理位置:四川省通江縣廣納鎮下轄村
  • 面積:3.5平方公里
  • 人口:1039人
基本信息,村民生活狀況,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金光村轄5個社,共有251戶,總人口1039人,其中農業人口1039人。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現有耕地512畝,其中田76畝,地436畝;海拔250—700米,森林覆蓋率為26%。年平均降雨量300毫米,平均氣溫26℃,無霜期280天。經濟以養殖業和種植業為主,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等農作物;養殖業以養殖生豬、雞、鴨為主,年糧食總產量325噸,其中油菜20.6噸。年出欄1000頭,牛80餘頭。 基礎設施:現有4人村通公路,暫未硬化。有塘庫12座,容水38萬立方米,其中最大的竹子砍水庫容為20萬立方米,有土渠5400米,標準石渠100米,自流灌溉50畝。農戶通電率99%,通自來水率26%,通光纖90%,電話普及率每20人1部. 社會事業:村小1所,共設三個年級,在校生34人,教師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80%;有衛生站1所。

村民生活狀況

主食大米,輔以紅薯、洋芋,麥面、雜糧;一般日食三餐,俗稱“趕三六九”。大忙季節一日四餐,午前歇氣時吃糕點,名為打尖、打麼台。冬閒日食兩餐,俗稱“趕二五八”。菜食隨季節變化,有泡製的淨鹹菜、酸菜;醃製的鹽榨菜、糖榨菜;薰制的豆腐乾、臘肉;乾制的豇豆、洋芋片、筍乾;配製的豆瓣醬、紅豆腐、豆豉。常年熱天午餐多吃稀飯。
衡量生活水平高低,以吃肉、蛋、魚的多少為標準。喜飲酒,凡遇節日,或客人到家,必臘肉款待,以飲酒助興。
上海市金山區漕涇鎮金光村
金光村位於漕涇鎮西1公里,東依備戰港、西橫塘、范涇塘,與東海村、營房村毗鄰;南依旗桿港,同增豐村、山陽鎮九龍村為界;西同護塘村接壤;北有九墩塘,與阮巷村分隔。區域總面積5.16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4710畝。全村共有25個村民小組,戶籍數1020戶,常住人口3621人。S4高速、浦東鐵路、漕廊公路、新東海港貫穿全村。村民委員會駐漕廊公路958號,現有“兩委”班子成員4名。村內設有衛生室、老年活動室。
村域內原有古蹟雲間雙鳳坊坐落在原涇西村塑膠廠址,明嘉靖年間御史包節、包孝素以剛正不阿著稱,後人立坊以志。坊做北朝南,寬6米,高5米,四柱三門三重樓,用青石雕琢鑲嵌而成,氣勢雄偉壯觀,形態雄嚴典雅,坊上有浮雕和匾額“雲間雙鳳坊”,書法秀麗,為漕涇獨特名坊。名坊毀於1958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全毀。
現有古蹟濟渡橋又名七星橋,俗名劉家渡橋。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5月,落成於光緒三年(1877)4月,建橋之資用去四千一百餘緡,由里人周思達、徐治滄、楊秉鉞、陸增瑞等議建。該橋位於漕涇鎮金光村水庫21組,橫跨南橫塘河西段,南北走向。橋長43.6米,六墩二枕七堍。橋堍兩頭各五石級,橋面由四條石合成,闊2.19米,共28塊條石,中堍條石長7米,橋離水面5-6米。橋東原裝有欄桿8柱。
目前,金光村已初步形成“打造精品現代規模農業與做優傳統特色農業”的農業發展格局。全村在繼續發展151畝西甜瓜、220畝葡萄和268畝淡水養殖的同時,為進一步解決農業生產方面“品種差、風險高、效益低、規模小”的現實問題,採取以土地流轉促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式,開展“規模化、技術化、產業化”種養。針對已經流轉出來的土地,採用了三種模式經營,即“大戶經營模式、合作社經營模式和企業經營模式”。通過這三種模式的實施,在發展特色產業上不斷完善思路,落實相關措施。目前,金光村在繼續推進農業組織化的基礎上提出並實施了“四個三”工程,即“300畝蝦稻種養、300畝設施蔬菜、300畝現代果林、300畝露天蔬菜”。
2010年,村可支配資金491.6萬元,同比增長10%;工業總產值9.6億元,比上年增長5.8%;農民人均收入13018元,比上年增長9%。
近年來,金光村先後獲得“全國巾幗示範村”、“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民主法制示範村”、“上海市美好家園示範村”等榮譽。

地圖信息

地址:巴中市通江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