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村(上海市金山區漕涇鎮東海村)

東海村(上海市金山區漕涇鎮東海村)

東海村位於杭州灣西北部,東界滬杭公路,與上海化學工業區一路相隔;南與增豐村接壤;西與金光村為鄰;北以老東海港為界,與營房村、鎮區隔河相望。區域面積3.95平方公里,耕地212公頃。轄17個村民小組,1111戶,3602人。東海村水路交通方便,東西向河道有老東海港、新東海港、中心河,南北向河道有運石河、旗桿港、戰備河,構成田字形水網;兩條南北走向的機耕路間距千餘米,北端連線漕廊公路,南可通滬杭公路,中段有一條水泥路連線,形成H型陸上通道。村民委員會駐第4村民小組東海村2121號,現有“兩套”班子成員4名。村內設有衛生室、老年活動室、籃球場、圖書室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海村
  • 位置:上海市金山區
  • 面積:3.95平方公里
  • 人口:3602人
歷史沿革,經濟發展,取得榮譽,

歷史沿革

清朝年間,東海村大部分屬華亭縣雲間鄉十二寶漕三圖,西南一部分屬十一保漕二十三圖。民國時期先後屬漕涇鄉、漕涇鎮南厙鄉。解放前夕屬浦南區漕涇鎮。建國初期為南厙、張家厙、王家、新團、鎮南五村及倉頭村的一部分。農業合作化時成立光明、明星高級社。1957年6月,海勇漁業合作社成立,務漁村民歸屬於漁業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建張家厙大隊。1962年,以旗桿港為界,分別為光明、明星兩個大隊。1980年,分別易名為東海村、鎮南村。2002年6月,二村合併為東海村。
解放前張家厙是個海港,有客、貨海船通往浙江的上虞、慈谿、紹興、洋山、灘滸等地。南厙原是軍事要地,自清代以來一直是屯兵之處。上海解放初,為了解放舟山群島,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在南厙駐紮,進行海上訓練。1950年1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27軍80師238團2營指戰員在南厙海灘上訓練,遭敵機偷襲,為保衛附近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33位指戰員壯烈犧牲。是年4月28日,在漕涇鎮南約500米處建烈士陵園。自此,每年清明,成千上萬的大中國小學生、幹部民眾前來祭掃烈士墓。1992年,共青團金山縣委、金山教育局把烈士陵園定為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00年4月,中共金山區委、區政府把烈士陵園列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經濟發展

多年來,村黨總支和村民委員會帶領全體村民致富奔小康,加快經濟建設步伐,工業發展進入快車道,農業發展形成特色。2009年,全村工業總產值達1.41億元,招商引資實現稅收500萬元,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185萬元,人均收入9300元。

取得榮譽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東海村努力抓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主義新風尚。近年來,該村獲“上海市平安小區”、“上海市村容整潔達標村”、“上海市標準化衛生室”、“上海市健康村”、“金山區級文明村”、“金山區衛生村”、“金山區‘六有’黨組織”。2009年被評為“金山區村級檔案工作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