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優117

金優117是常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和湖南金健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用自育不育系金23A為母本、自育強優恢復系常恢117為父本雜交配組而成的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

金優117株高約110厘米,株型較緊湊,莖稈較粗壯,葉色濃綠,劍葉長挺,植株繁茂性好,落色青秀不早衰,穀粒長形,易脫粒,不易落粒;糙米率81.6%,整精米率69.2%,堊白粒率36%,透明度一級,膠稠度78毫米,蛋白質含量7.3%。在2001年湖南省區試中水稻葉瘟病4級,水稻穗瘟病1級,水稻白葉枯病5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優117
  • 品種來源: 金23A×常恢117
  • 選育單位:常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湖南金健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 審定編號:恩審稻001-2002、XS012—2003、陝審稻2004001、贛審稻2004013、滇特(紅河)審稻2008012號
  • 作物名稱:水稻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金優117的母本“金23A"是選用菲改B×雲南軟米M的子5代與廣西的黃金3號復交,育成人工制保材料後與V20A多代回交而成的秈型優質不育系,1997年獲國家發明專利。金23A的育成,改變了不育系的米質,是雜交稻品質育種上的一大突破。但由於生產上套用的主要恢復系,米質達不到優質標準,雜交後代產生的性狀分離,使雜交稻的米質仍難以全面達到優質標準。於是,著手進行恢復系的雜交改造,用恢復系材料80074×R120的子5代為母本,與多系一號雜交,經4a6代的系統選育,於1998年春從中選得117號單株,與金23A、V20A、珍汕97A的測交後代綜合性狀最好,定名為常恢117,申請並獲得新品種保護,用它與金23A複測育成金優117。2002年通過湖北恩施州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並被正式命名為金優117,審定編號為恩審稻001-2002;2003年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XS012—2003;2004年通過陝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陝審稻2004001,同年通過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贛審稻2004013,2008年通過雲南紅河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滇特(紅河)審稻2008012號。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金優117株高約110厘米,株型較緊湊,莖稈較粗壯,葉色濃綠,劍葉長挺,植株繁茂性好,生長優勢強,成穗率高,葉下禾,落色青秀不早衰。有效穗數每平方公頃250萬-280萬穗,穗大粒多,結實率80%,穀粒長形,葉鞘、葉耳、柱頭、稃尖紫色,易脫粒,不易落粒。
  • 品質特徵:經農業部稻米及其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金優117糙米率81.6%,精米率75.4%,整精米率69.2%,堊白粒率36%,堊白大小3.4%,透明度一級,精米長7.0毫米,長寬比3.1,直鏈澱粉含量20.0%,糊化溫度5.7級,膠稠度78毫米,蛋白質含量7.3%。
  • 抗性表現:金優117在2001年湖南省區試中水稻葉瘟病4級,水稻穗瘟病1級,水稻白葉枯病5級,2002年穗瘟上升到7級;在貴州省區試中,對稻瘟病表現為感病;在陝西、江西、廣東省區試及全國2003-2005年大面積種植中抗性表現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

2001年金優117參加湖南省晚稻遲熟組區試,平均單產每平方公頃9.51噸,比對照V46增產3.66%,2002年續試,平均單產每平方公頃7.41噸,居首位,比對照V46增產4.1%,增產極顯著;2002年參加陝西漢中市水稻優質組區試,單產每平方公頃10.89噸,居首位,比對照勝泰一號增產20.46%;在2004年的武陵山區國家區試中,單產每平方公頃8.84噸,比對照I優58增產7.40%,增產極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單產每平方公頃8.41噸;2004-2005年參加貴州省區試,平均單產每平方公頃9.32噸、每平方公頃9.50噸,分別比對照汕優63、II優838增產10.38%和5.05%,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在貴州省2005年水稻新品種生產試驗中,平均單產達每平方公頃8.72噸,在大面積生產中,產量水平維持在每平方公頃8.50-9.00噸。在中稻、一季稻地區,產量可達每平方公頃11噸。

適種區域

金優117適宜在廣東韶關、安徽、重慶、江西、湖南和雲南等稻瘟病輕發區種植。

栽培技術

  1. 適時播種:要根據當地的生態條件,合理安排種植制度,充分利用光、溫、水、土資源,充分發揮它的增產潛力。幾年的示範推廣經驗表明,它在山區和雲、貴川地區作中稻或一季栽培,宜4月中旬播種,確保抽穗揚花期避開低溫影響;平湖區作一晚,宜於5月中、下旬播種,使抽穗揚花期避開7月下旬、8月上旬的高溫天氣;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作晚稻,宜於6月上、中旬播種。具體時間可參照當地威優46、汕優46的播期。
  2. 培育壯秧:秧田應堅持稀播,秧田播種量每平方公頃100千克,大田用種量每平方公頃15千克,秧齡32天以內。在秧苗1葉一心時,用多效唑每平方公頃1000克噴施一次,促進分櫱。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秧苗2葉一心期,應施斷乳肥,移栽前5-7天,視苗情施送嫁肥,每次可用尿素每平方公頃75-100千克。注意防止稻薊馬等病蟲危害,培育多櫱壯秧。
  3. 合理密植:在中等肥力條件下,插植規格以20厘米x26.7厘米為宜,每蔸插2粒谷的秧,約6-7苗,基本苗插足每平方公頃100萬苗。
  4. 水肥管理:施足底肥,多施磷鉀肥,後期控制氮肥施用。一般中等肥力田塊,每公頃用肥量為純氮120-150千克,磷肥450千克,氯化鉀300千克。底肥應占氮肥、鉀肥用量的60%,磷肥的全部。移栽後3-5天及時追肥。在苗數達到每平方公頃300萬苗時,及時曬田控苗,後期實行濕潤灌溉,抽穗揚花期田間灌深水,調節田間小氣候,灌漿結實期不宜脫水過早,以促使灌漿結實充分。
  5. 病蟲防治:金優117經接種鑑定不抗稻瘟病,因此應做好防治工作。非包衣種子在浸種催芽時要用強氯精等藥劑進行種子消毒,在苗期、破口期、齊穗期用三環唑、加收熱必等有效藥劑進行防治。其它病蟲的發生和防治與同熟期的其它雜交稻組合相同。注意稻瘟病、水稻黑粉病紋枯病和二、三化螟以及飛虱稻縱卷葉螟的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