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帝王陵

金陵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大房山車廠村龍門口一帶的雲峰山下,距市區48公里。雲峰山又稱九龍山,因其有九條山脊如九龍奔騰而得名。共葬金代始祖至章宗17個皇帝、后妃及諸王,是北京地區第一個皇陵,比明十三陵還早兩百多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陵遺址
  • 地理位置:北京房山區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類    型:帝王陵墓
簡介,位置,環境,故事,興衰,出土文物,

簡介

金海陵王完顏亮從貞元三年(1155)三月開始至十月,在雲峰寺舊址建3個墓穴,安葬了他以前的3個皇帝。第二年又將金朝建國之前的10個祖先之靈遷來此地安葬,各立稱號。至章宗末年,金陵各地下宮殿和地上建築均已建成。金陵區分帝陵、妃陵及諸王兆域3部分。大定年間陵界為78公里,大安年間為64公里。

位置

金陵背依軍都山的九龍山。九龍山得名於從背後軍都山巔延伸下來的像九條龍一樣的山體。東西兩側各有一列伸向南方的余脈,一條山澗從西側的山中流出,流向山下的小平原,一望就能看出這是建造帝陵的風水寶地。

環境

金陵是國務院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保的石碑就立在神道的起點處。在起點可以看出中軸線,盡頭就是一座高峰。神道在中軸線稍微靠東側的地方,不是一條直線。這在唐以後歷代的帝王陵中都是慣例,比如寧夏銀川西夏王陵,南京明孝陵,北京昌平明十三陵,遼寧的盛京三陵,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和易縣的清西陵,甚至河南安陽袁世凱的袁林,門前的神道都是有點兒歪的。神道起點向西一彎,仍然沿襲著帝陵的形制。有一座條石壘起的石橋架在一條小排水溝渠上,為了保護石橋,在橋上有架起了木質的橋面。溝渠上覆蓋著大條石。神道邊還能看到台階、土牆、石碑的遺蹟。在神道的中段,保留下來了一小段神道的台階。台階只剩了三五階,兩側是雕欄,欄桿上的游龍仍然十分精美,欄桿的下頭各有一尊小的石獅,都是後腿蹲地。一個還剩一條右前腿,另一個兩條前腿都沒有了,只剩後腿。現在這段台階已經被一個玻璃棚子保護起來了。神道盡頭是一片空場,上方是一個台地,被新的大石砌了起來,可能是為了保護裡邊的老土牆。石牆中部有一個小拱,裡面露出了原來的土牆。這個拱正對著背後的棚子和大房山。可能這個拱里的土牆是陵墓地宮的入口。台地中間有一個白色的棚子,棚子鎖著,從門下面的一道縫裡往裡看,是一個很深的墓穴,有五米左右,墓底有四個巨大的石棺,除了石棺已經沒有任何東西了。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陵墓睿陵,在幾年前的考古挖掘過程中,從睿陵地宮裡起出了兩部石槨,一部龍槨,一部鳳槨,據信分別屬於金太祖和皇后,現藏於首都博物館。隨之出土的還有皇后的屍身和一件帶有玉墜的金絲鳳冠。棚子背後還能看出一些圍牆的遺蹟,是清代修復的三合土寶頂。

故事

棚子西側五米有一個石碑,上面寫著睿宗文武簡肅皇帝。金睿宗叫完顏訛里朵,漢名宗堯,是太祖完顏阿骨打的三皇子。據說他身材魁梧,力大無窮,而又宅心仁厚,深得百姓愛戴。其實他並沒有當過皇帝,在他的侄子海陵王完顏亮被另一個侄子金世宗完顏雍殺死奪位後,他被世宗追封為金睿宗。睿宗的陵墓叫做景陵,位於金太祖睿陵的東前側,與之相對的是睿陵西前側金世宗的興陵。在睿陵西側幾十米的地方,是完顏阿骨打的四皇子,一代名將金兀朮完顏宗弼的陵位。金兀朮沒有當過皇帝,甚至沒有像他三哥那樣被追封為皇帝,但仍然侍葬金太祖側,可見他在金國的地位以及太祖對他的喜愛。

興衰

金代享國119年,被蒙古滅亡後,元明兩代金陵曾經遭到過嚴重損毀,地面建築蕩然無存。尤其是明天啟皇帝惱怒後金起兵抗明,將睿陵的龍脈斬斷。直至今天,金陵周圍的半人多高的長草中還散落著許許多多的殘碑斷石,文字早已模糊不清,只有一些雕刻的花紋還依稀可辨。清入關後,由於與女真一族的歷史淵源,再次重修金陵,但清中後再次被毀,從此風光不再。一個延續119年,奠定了北方基業的偉大王朝的帝陵就這樣掩埋在一片荒草之中。

出土文物

金陵出土文物:
龍鳳紋槨一對
睿宗文武簡肅皇帝碑一通
灰陶俑一件
青石抱框龍柱一對
雙龍追逐石欄板一塊
石雕龍頭吻獸兩件
七星鐵劍一柄
玉圭一片
金絲鳳冠兩頂
鳳紋玉飾一對,青白玉雙鶴銜靈芝紋佩、白玉纏枝竹節佩、青白玉折枝花卉紋佩、青白玉折枝花形佩各一件
另有多件瓦當、陶罐等器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