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先,字一甫。生卒年不詳,安徽休寧人。明代篆刻家,著有《金一甫印選》。金光先是明清之際的印壇巨擘,他的“先明筆法後論刀法”、“先通六書後論章法”的論斷至今仍可作為印人圭臬。金一甫以自已的親身體會而再次道出筆法的重要性,同時又再次道出了篆刻藝術不可於口傳的特殊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光先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休寧
- 出生日期:不詳
- 逝世日期:不詳
- 職業:篆刻家
- 代表作品:《金一甫印選》
- 字:一甫
- 年代:明
個人簡介,主要著作,他人評價,
個人簡介
金光先的篆刻早年取法何震,以後對漢印發生濃厚興趣,並一發而不可收拾,潛山規摹,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他的印作頗得漢印真髓,外形、神韻俱佳。在文彭、何震之外,自成家法。當時學文彭、何震者比比皆是,但鮮有突破文、何樊籬而形成自己風貌的。金光先則是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勇於走自己路的篆刻家。
金光先不僅治印有方,理論上亦有獨到的見解,嘗論曰:“刻印必先明筆法,而後論刀法,今人妄為增損,不知漢法。平正方直,繁則損,減則增,此為筆法。筆法既得,後以刀法運之,斫輪削鐻,知巧視其他人,不可以口傳也。”
主要著作
乃今一甫所為《印選》先字法,次章法,次刀法,字法,章法是在刀法之先的。周亮工在《印人傳·書金一甫印譜前》中追述了金一甫的論述:嘗謂刻印必先明筆法,而後論刀法。筆法、章法得古人遺意矣,後以刀法運之,斫輪削虡,知巧視其人。不可以口傳也。
“得古人遺意”是承趙孟頫的印學思想的,其並不是要返回到古人那裡或是拷貝古人,這與篆刻藝術本身的性質有關。筆者以為這裡的古人遺意更主要的是思想及藝術語言的指向,因為古意也有好與壞之分,古印也有優劣之別。古人遣意指的是秦漢印那種線條的多姿,結構的生動,氣韻的不溫不火,恰到好處。
他人評價
周亮工 《印人傳·書金一甫印譜前》
金光先,字一甫,休寧人,家擁多資,乃多雅尚,究心篆籀(zhou即大篆)之學,嘗謂:“刻印必先明筆法,而後論刀法。乃今人以訛缺為圭角者為古文,又不究六書所自來,妄為增損,不知漢印法:平正方直。繁則損,減則增,若篆隸之相通而相為用,此為章法。筆法、章法得古人遺意矣,後以刀法運之,斫輪削虡,知巧視其人,不可以口傳也!”以故所為印,皆歸於顧氏之《印藪》。梁溪鄒督學彥吉曰:“今人之帖括不售,農賈不驗,無所餬口,而又不能課聲詩,作繪事,則托於印章以為業者十而九;今之人不能辨古書帖,識周秦彝鼎,而思列名博雅,則托於印章之好者亦十而九。好者恃(shi)名,而習者恃糈(xu);好者以耳食,而習者以目論。至使一丁不識之夫,取象玉金珉,信手切割;又使一丁不識之夫櫝而藏之,奉為天寶,可恨甚矣!此道惟王祿之、文壽承、何長卿、黃聖期四君稍稍見長,而亦時有善敗。惟一甫兼有四君之長,而無其敗矣。”其推一甫如是,余喜其言切中今日之病,故采而錄之右,皆其門人文及先授余者。一甫譜成,歲在壬子,余方落地,去今六十年矣,余何由縱睹其全哉!
解讀:
梁溪鄒督學說那些考不上功名,又不會種田做生意,不會教書畫畫,總而言之,無以餬口的無用之人,都在玩印章。此說甚為誇張,吾輩印人從來未曾奢想過研習印章竟可以出名,“名列博雅”;可以“恃糈”,可以靠刻印殷實度日。時過境遷,而今篆刻一道知者甚少,遑論“恃名、恃糈”?
鄒督學對當時印人的排序是王祿之、文壽承、何長卿、黃聖期,這個排序其實是值得後世研究者參考的,因為現今我們眾口一詞所推崇者或與當時不同,深究其中的原因,將會有所發現。而金光先無上述四家之短,兼有四家之長,作為一家之言,姑存其說。最關鍵的是,鄒督學的這些高論,都是金光先的學生文士英(及先)轉述給周亮工先生的,這裡較合理的可能是文士英為避師生之嫌而借梁督學之口對金先生大加溢美。
亮工出生時,金光先已有《金一甫印選》行世,六十年後,亮工撰寫《印人傳》,對於前輩印人金光先先生的行藏敘述甚少,只有金光先的自述和梁督學的轉述,這在印人傳中也是較少見的,因為亮工寫印人傳更關注的是印以人傳,雖然不避人以印傳,但是只有幾位避不開的大家,才會憑藉其印而入《印人傳》,金光先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