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調無腔:中國當代影視文化另類批評》,是2004年1月1日,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鼐康。
基本介紹
- 書名:野調無腔:中國當代影視文化另類批評
- 作者:鼐康
- 原版名稱:Whining out of Tune
- ISBN:7507514102
- 頁數:291頁
-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條形碼:9787507514100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鼐康,男,1957年生於北京,1981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發表過小說、散文、劇本、報告文學等若干。
鼐康是個筆名,也是真名的諧音。
鼐字的本義在《辭海》中是“大鼎”的意思,在這裡卻僅和作者名字的某個讀音相似,與“大”和“鼎”毫無干係。
倒是作者的經歷有些曲折;插過隊,當過工作,上大學讀的工科,畢業後幹了幾年工程施工,卻又跳槽當過記者、編輯及其它若干種行當。
1991年起,供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至今。
內容簡介
在今天這樣一個日益多元化、自由化和現代化的時代里,影視文化和網路文化,似乎正成為一種超凡的力量,愈來愈廣泛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特別是對於青年人而言,我們甚至可以從他們流行的審美趣味,和價值取向的變化方面,捕捉到一些當代中外影視文化薰陶的烙印。
因此,影視文化往往被我們現代人,納入到流行(時尚)文化的範疇.但是流行的卻並不總是美好的——儘管,我們常常更願意,陶醉在影視文化的美好夢境裡。
本書顯然不是一本陶醉美好夢境的書,而更像是一塊,為專門打碎中國當代影視文化夢境而造的“磚頭”。
或許,稱作“玉石”也無不可,所謂“拋磚引玉”,其實很多時候拋出的“磚”本來就已經是“璞玉”了。
相信藉助本書,可以讓我們更多地了解到年輕的、充滿活力的、備受國人注目的中國當代影視文化的一些發展軌跡,以及她的種種可愛和不可愛之處,尤其是不可愛之處。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本書,與作者一同分享,他對於中國當代影視文化,多年的辛福抑或痛苦的觀察、思考和體驗。
這便是本書的價值之所在。
媒體評論
如果經歷能成為決定一切的資產,那么心靈反倒成了無足輕重的陪襯。
問題不在於你都經歷過了什麼,而在於你能從中悟到幾多。
心靈的歷程決不等於客觀的歷史,更何況人在生活中又不是一個被動的載體,而是在感受和生活著。
然而,恰恰是“春風得意”,常使人忘卻在藝術世界之外還有個人文世俗社會。
在這個意義上,沒有誰能在“春風得意”時真正認識生活。
當我們正視或展示個人原始欲望和本能的時候,千萬別忘了站在人的立場,千萬別忘了我們還有思想“這一說”。
圖書目錄
“失寵的貴婦”與“亂妝的嬌娘”(自序)
電影板磚
《英雄》的“諂媚”與第五代的終結
矯枉無須過正,飲鴆焉能止渴——從《英雄》與《手機》的高票房說開去
馮小剛是不是“大腕”——馮小剛電影的文化解讀
電影:別拿窮人開涮——從《卡拉是條狗》看現實主義的力量和深度
電影生意經
“賣點”還是“現眼”——電影操作利弊談之一
“詐金花”的三種玩法——電影操作利弊談之二
貨好還須賣當時——電影放映“檔期”漫談
將來怎么看電影
性命攸關:中國電影之2004
銀幕碎語
“葡萄不酸也未必甜”——淺議中國影人的“奧斯卡情結”
電影評獎中的“政府和老百姓”
“墳頭”與“菜園子”——電影分級漫談之一
最後的一根稻草——電影分級漫談之二
從“下九流”到“大腕”
新聞·緋聞·醜聞
電視長短句
電視:需要起碼的人文精神
友誼是一種心靈的溝通——從央視的《朋友》“被斃”說開去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別樣燦爛:從《渴望》到《關中刀客》——漫議世紀之初的中國通俗電視劇
心靈紀影
讀書是自己心裡放映的電影
《英雄》:別裝大尾巴狼——重讀《斯巴達斯》有感
後喻文化時代:“誰是爸爸?”
對深刻與真摯的思念
“靈肉共舞”與“牲口棚的誘惑”——寫在《查太萊夫人的情人》開禁之時
自由的付出與代價
狗無“國籍”,人有共性——重溫《白比姆黑耳朵》
“他山之石”還是‘前車之鑑“——重讀《從嬉皮到雅皮》
照貓畫虎寫論文
人海深處我的夢(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