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菰(列當科野菰屬植物)

野菰(列當科野菰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野菰(學名:Aeginetia indica L.)是列當科野菰屬植物。一年生寄生草本,高15-40(-50)cm。根稍肉質,具樹狀細小分枝。花常單生於莖端,稍俯垂;花梗粗壯,常直立,無毛,常具紫紅色的條紋;花萼一側裂開至近基部,長2.5-4.5(-6.5)cm,紫紅色、黃色或黃白色,具紫紅色條紋。分布於中國、日本、尼泊爾、不丹、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泰國、高棉、寮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根和花可供藥用,清熱解毒,消腫,可治療瘺、骨髓炎和喉痛;全株可用於婦科調經。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寄生草本,高15-40(-50)cm。根稍肉質,具樹狀細小分枝。黃褐色或紫紅色,不分枝或自近基部有分枝,偶爾自中部以上分枝。葉肉紅色,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10mm,寬3-4mm,兩面光滑,無毛。
花常單生於莖端,稍俯垂;花梗粗壯,常直立,長10-30(-40)cm,直徑約3mm,無毛,常具紫紅色的條紋;花萼一側裂開至近基部,長2.5-4.5(-6.5)cm,紫紅色、黃色或黃白色,具紫紅色條紋,先端急尖或漸尖,兩面無毛;花冠帶黏液,常與花萼同色,或有時下部白色,上部帶紫色,凋謝後變綠黑色,乾時變黑色,長4-6cm,不明顯的二唇形,花冠筒寬,稍彎曲,在花絲著生處變窄,先端5淺裂,下唇中間裂片稍大,下唇的側裂片和上唇裂片較短,近圓形,全緣;雄蕊4枚,內藏,花絲著生於距花冠筒基部1.4-1.5cm處,長7-9mm,紫色,無毛,花葯黃色,有黏液,成對黏合,僅1室發育,下方一對雄蕊的藥隔基部延長成距;子房1室,側膜胎座4個,花柱無毛,長1-1.5cm,柱頭膨大呈盾形,肉質,淡黃色。蒴果圓錐形或長卵球形,長2-3cm,成熟時2瓣裂。種子多數,小,橢圓形,黃色,長約0.04mm,種皮網狀。花期:4-8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喜生於土層深厚、濕潤及枯葉多的地方,海拔200-1800m;常寄生於芒屬Miscanthus Anderss.和甘蔗屬Saccharum L.等禾草類植物根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日本、尼泊爾、不丹、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泰國、高棉、寮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在中國分布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香港、廣西、湖南、貴州、四川和雲南。

主要價值

根和花可供藥用,清熱解毒,消腫,可治療瘺、骨髓炎和喉痛;全株可用於婦科調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