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山瑞鱉人工馴養繁殖技術是由人為對野生山瑞鱉進行馴養和繁殖,避免野生山瑞鱉資源量逐年減少,為規模化馴養繁殖提供技術支撐。
山瑞鱉(Palea steindachneri)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由於野生山瑞鱉資源量逐年減少,為此,有必要對山瑞鱉進行馴養和繁殖。
1材料與方法
1.1馴養
1.1.1馴養池塘
試驗馴養池塘面積為2000~3333m2,水深1.5m,塘邊淺水處種植水生植物,環境安靜,池塘四周建有“T’型防逃圍牆,池塘坐北朝南一側建一 20m2產卵沙場,沙場上搭建防雨遮蔭石綿瓦棚,池塘中間東西走向相隔2m搭建一木質曬台和食台,水面種植鳳眼蓮等(總面積為水面的1/5)。
1.1.2山瑞鱉來源
從山區或市場上選購體重1~2kg、無傷無病、健壯無畸型、皮膚光亮、背甲後緣裙邊較厚並較堅挺、行動敏捷的野生山瑞鱉。
1.1.3飼料及馴食
精飼料採用市售全價配合鱉飼料,動物性飼料以新鮮的小魚肉、螺肉和小蝦為主,動物性飼料經過5%的食鹽水浸泡15~20min消毒後並用清水洗淨。馴食採用少量多點的方法,在食台上離水邊5cm處投放動物性飼料進行誘食,於每天18:00投放1次,第2d上午把殘餘食物清除。到了第8d左右山瑞鱉開始陸續爬到食台上取食,第15d左右馴食過程基本結束,山瑞鱉已適應到食台上取食,此時,轉入正常投喂,每天投餵量按鱉體重的3%~5%分早晚2次投喂,並逐漸以全價配合鱉飼料為主,動物性餌料為輔,添加少量的青飼料。
1.1.4日常管理與防病
按照“四定”原則飼養管理,多觀察,認真作好各項有關記錄。馴養塘定期加注新水,及時清除殘食,保持水質清新。加強鱉病防治,每20d用常規消毒劑如二溴海因、絡合碘或生石灰 10~15kg/667m2化成石灰乳全池均勻潑灑消毒1次,同時投餵抗菌素藥餌,每天1次,連餵3d。
1.2繁殖與孵化
1.2.1親鱉培育
11 月,從馴養塘選擇體格健壯的山瑞鱉(♀∶♂=3∶1)作為人工繁殖的親鱉移進親鱉培育池進行培育。親鱉培育池搭建有塑膠膜保溫棚。培育池面積260m2,磚砌結構,內批擋,池底放置20cm厚的黃泥,水深1m,設有食台和曬背台,池一端建一20m2的產卵沙場。用鍋爐加溫保持池水溫在25℃左右,投餵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適當輔餵全價配合鱉飼料和青飼料。加強水質管理和疾病預防,並每月施放光合細菌1次。
1.2.2交配產卵
在人工控溫條件下,山瑞親鱉可在水溫22℃~25℃時交配,交配15~20d後母鱉便開始產卵。產卵是在下半夜進行,母鱉爬上沙場,找好位置,挖窩產卵,產卵後爬沙掩蓋。
1.2.3人工孵化
孵化室10~15m2,四壁及頂面覆蓋保溫泡沫板,沿牆根築一條小水溝並注入水及少許細沙;懸掛一盞消毒殺菌用的紫外線燈,用電爐提溫,用恆溫器控制電爐來控制室內溫度。
親鱉產卵3d後,把受精卵收集到孵化室,裝箱孵化。方法為:先在50cm×40cm×15cm的木箱底面輔上3cm厚的孵化沙,然後按卵間距1cm、動物極(白點)向上排放好鱉受精卵,再覆蓋孵化沙10cm,擺放在鐵架上,人工控溫進行孵化。孵化沙須經過篩選、去雜質、消毒和曝曬,調好沙濕度(濕度為4% ~5%,即用手抓成團鬆手後散開為宜)。經過60d左右的孵化,稚鱉即可破殼而出。
孵化過程中,嚴格控制室溫在30±2℃,控制室內空氣濕度在80%~85%,保持孵化沙濕度。
2結果
2.1馴養結果
馴養試驗共收購野生山瑞鱉964隻,其中雌鱉703隻,雄鱉261隻,雌雄比例為2.7∶1。經過2年多的馴養試驗,驗收存塘山瑞鱉為800隻,成活率為83.0%。其中存塘雌鱉623隻,成活率為886%;存塘雄鱉187隻,成活率為71.6%。
2.2產卵率
據觀察發現,4月、5月(兩廣地區)為山瑞鱉的產卵高峰期,到6月底產卵基本結束。山瑞鱉每年只產卵1次。試驗第1年,雌性親鱉產卵218窩,入親鱉培育池的雌鱉有309隻,產卵率為70.6%。
2.3受精率
據記錄,山瑞鱉產卵數為5~20枚/窩,多數為10~18枚/窩,平均為15.6枚/窩。218窩共收取鱉卵3480枚,其中受精卵1378枚,受精率為39.6%。以每窩產卵計,最低受精率為22.3%,最高受精率為46.8%。
2.4孵化率
進入孵化室孵化的1378枚受精卵,經過60d左右的孵化,孵出山瑞鱉苗1225隻,孵化率為88.9%。其中2隻畸型,占0.2%。
3討論
3.1形態特徵
通過觀察,總結出山瑞鱉的外部形態特徵為:體形扁圓形,體後部裙邊較寬大而肥厚,背甲前緣有一排明顯的、規則排列的粒狀疣粒,背甲上也有分散的明顯的粒狀疣粒,腹面為灰白色,有較多的黑色雲斑點,頸基部兩側有一團疣狀突起,皮膚較粗糙。
3.2生態特徵
通過觀察、調查和研究,認為山瑞鱉喜生活在溪澗中,特別喜歡生活在有細流、環境安靜的山澗,以動物性食物如螺、蚌、魚蝦和昆蟲等為主食,輔食植物性食物。適宜生長水溫為20℃~32℃,最佳生長水溫為25℃~32℃,水溫在12℃以下時開始冬眠,冬眠期間只要水溫上升到18℃以上時又出來活動和覓食。山瑞鱉性情溫順,生性膽小,行動緩慢,曬背、產卵都在離水源較近處。
3.3馴養情況
從馴養結果看,雄鱉成活率較雌鱉低,分析認為,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雄鱉生性好鬥受傷,從而引發各種疾病致死。
3.4產卵情況
試驗第1年,產卵率達到70.6%,可以說是比較正常。可能有部分雌鱉並沒有達到成熟要求。
3.5受精率
受精率偏低,可能與培育環境沒有達到山瑞鱉生態環境要求,或者飼料的營養不符合親鱉繁殖要求等原因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
3.6孵化率
參照中華鱉的孵化,在孵化用沙最大粒徑為0.5mm、相對濕度為4%~5%,平均溫度為30℃的情況下,經60d左右孵化即可孵出幼鱉,孵化率為88.9%。本人認為已達正常的孵化水平。
由於這是試驗第1年,馴養和繁殖上許多環節還在摸索之中,我們將總結經驗,進一步探索野生山瑞鱉的人工馴養繁殖技術,為規模化馴養繁殖提供技術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馴養
1.1.1馴養池塘
試驗馴養池塘面積為2000~3333m2,水深1.5m,塘邊淺水處種植水生植物,環境安靜,池塘四周建有“T’型防逃圍牆,池塘坐北朝南一側建一 20m2產卵沙場,沙場上搭建防雨遮蔭石綿瓦棚,池塘中間東西走向相隔2m搭建一木質曬台和食台,水面種植鳳眼蓮等(總面積為水面的1/5)。
1.1.2山瑞鱉來源
從山區或市場上選購體重1~2kg、無傷無病、健壯無畸型、皮膚光亮、背甲後緣裙邊較厚並較堅挺、行動敏捷的野生山瑞鱉。
1.1.3飼料及馴食
精飼料採用市售全價配合鱉飼料,動物性飼料以新鮮的小魚肉、螺肉和小蝦為主,動物性飼料經過5%的食鹽水浸泡15~20min消毒後並用清水洗淨。馴食採用少量多點的方法,在食台上離水邊5cm處投放動物性飼料進行誘食,於每天18:00投放1次,第2d上午把殘餘食物清除。到了第8d左右山瑞鱉開始陸續爬到食台上取食,第15d左右馴食過程基本結束,山瑞鱉已適應到食台上取食,此時,轉入正常投喂,每天投餵量按鱉體重的3%~5%分早晚2次投喂,並逐漸以全價配合鱉飼料為主,動物性餌料為輔,添加少量的青飼料。
1.1.4日常管理與防病
按照“四定”原則飼養管理,多觀察,認真作好各項有關記錄。馴養塘定期加注新水,及時清除殘食,保持水質清新。加強鱉病防治,每20d用常規消毒劑如二溴海因、絡合碘或生石灰 10~15kg/667m2化成石灰乳全池均勻潑灑消毒1次,同時投餵抗菌素藥餌,每天1次,連餵3d。
1.2繁殖與孵化
1.2.1親鱉培育
11 月,從馴養塘選擇體格健壯的山瑞鱉(♀∶♂=3∶1)作為人工繁殖的親鱉移進親鱉培育池進行培育。親鱉培育池搭建有塑膠膜保溫棚。培育池面積260m2,磚砌結構,內批擋,池底放置20cm厚的黃泥,水深1m,設有食台和曬背台,池一端建一20m2的產卵沙場。用鍋爐加溫保持池水溫在25℃左右,投餵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適當輔餵全價配合鱉飼料和青飼料。加強水質管理和疾病預防,並每月施放光合細菌1次。
1.2.2交配產卵
在人工控溫條件下,山瑞親鱉可在水溫22℃~25℃時交配,交配15~20d後母鱉便開始產卵。產卵是在下半夜進行,母鱉爬上沙場,找好位置,挖窩產卵,產卵後爬沙掩蓋。
1.2.3人工孵化
孵化室10~15m2,四壁及頂面覆蓋保溫泡沫板,沿牆根築一條小水溝並注入水及少許細沙;懸掛一盞消毒殺菌用的紫外線燈,用電爐提溫,用恆溫器控制電爐來控制室內溫度。
親鱉產卵3d後,把受精卵收集到孵化室,裝箱孵化。方法為:先在50cm×40cm×15cm的木箱底面輔上3cm厚的孵化沙,然後按卵間距1cm、動物極(白點)向上排放好鱉受精卵,再覆蓋孵化沙10cm,擺放在鐵架上,人工控溫進行孵化。孵化沙須經過篩選、去雜質、消毒和曝曬,調好沙濕度(濕度為4% ~5%,即用手抓成團鬆手後散開為宜)。經過60d左右的孵化,稚鱉即可破殼而出。
孵化過程中,嚴格控制室溫在30±2℃,控制室內空氣濕度在80%~85%,保持孵化沙濕度。
2結果
2.1馴養結果
馴養試驗共收購野生山瑞鱉964隻,其中雌鱉703隻,雄鱉261隻,雌雄比例為2.7∶1。經過2年多的馴養試驗,驗收存塘山瑞鱉為800隻,成活率為83.0%。其中存塘雌鱉623隻,成活率為886%;存塘雄鱉187隻,成活率為71.6%。
2.2產卵率
據觀察發現,4月、5月(兩廣地區)為山瑞鱉的產卵高峰期,到6月底產卵基本結束。山瑞鱉每年只產卵1次。試驗第1年,雌性親鱉產卵218窩,入親鱉培育池的雌鱉有309隻,產卵率為70.6%。
2.3受精率
據記錄,山瑞鱉產卵數為5~20枚/窩,多數為10~18枚/窩,平均為15.6枚/窩。218窩共收取鱉卵3480枚,其中受精卵1378枚,受精率為39.6%。以每窩產卵計,最低受精率為22.3%,最高受精率為46.8%。
2.4孵化率
進入孵化室孵化的1378枚受精卵,經過60d左右的孵化,孵出山瑞鱉苗1225隻,孵化率為88.9%。其中2隻畸型,占0.2%。
3討論
3.1形態特徵
通過觀察,總結出山瑞鱉的外部形態特徵為:體形扁圓形,體後部裙邊較寬大而肥厚,背甲前緣有一排明顯的、規則排列的粒狀疣粒,背甲上也有分散的明顯的粒狀疣粒,腹面為灰白色,有較多的黑色雲斑點,頸基部兩側有一團疣狀突起,皮膚較粗糙。
3.2生態特徵
通過觀察、調查和研究,認為山瑞鱉喜生活在溪澗中,特別喜歡生活在有細流、環境安靜的山澗,以動物性食物如螺、蚌、魚蝦和昆蟲等為主食,輔食植物性食物。適宜生長水溫為20℃~32℃,最佳生長水溫為25℃~32℃,水溫在12℃以下時開始冬眠,冬眠期間只要水溫上升到18℃以上時又出來活動和覓食。山瑞鱉性情溫順,生性膽小,行動緩慢,曬背、產卵都在離水源較近處。
3.3馴養情況
從馴養結果看,雄鱉成活率較雌鱉低,分析認為,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雄鱉生性好鬥受傷,從而引發各種疾病致死。
3.4產卵情況
試驗第1年,產卵率達到70.6%,可以說是比較正常。可能有部分雌鱉並沒有達到成熟要求。
3.5受精率
受精率偏低,可能與培育環境沒有達到山瑞鱉生態環境要求,或者飼料的營養不符合親鱉繁殖要求等原因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
3.6孵化率
參照中華鱉的孵化,在孵化用沙最大粒徑為0.5mm、相對濕度為4%~5%,平均溫度為30℃的情況下,經60d左右孵化即可孵出幼鱉,孵化率為88.9%。本人認為已達正常的孵化水平。
由於這是試驗第1年,馴養和繁殖上許多環節還在摸索之中,我們將總結經驗,進一步探索野生山瑞鱉的人工馴養繁殖技術,為規模化馴養繁殖提供技術支撐。
(本文已被瀏覽 19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