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冢遺址

野狐冢遺址

野狐冢遺址,商代遺址,舊時有狐狸和狼出沒,故名野狐冢,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原公鎮東廟村。今湑水西的博望鎮杜家槽和湑水東的原公鎮蘇村一帶有7個土丘,古稱七女冢。

2011年,野狐冢遺址被城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城固縣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野狐冢遺址
  • 地理位置: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原公鎮東廟村
  • 所處時代商朝
  • 占地面積:約 30 畝
  • 保護級別:第二批城固縣文物保護單位
  • 別名:七女冢
遺址簡介,遺址保護,

遺址簡介

野狐冢遺址,原遺址呈錐形,高約18米,占地面積約30餘畝。上個世紀70年代,當地人在遺址旁邊修磚窯,用遺址的土製磚,使遺址縮小。現在遺址底部呈長方形,其東西長30米,南北寬26米,高約18米,從遺址的斷面看該遺址是由人工夯土組成。每一層夯土厚約40厘米左右,並見有圓形孔洞等。野狐冢所在的寶山共有這樣土丘七個,故稱七女冢,據《水經注》載:“湑水又東經七女冢,冢夾水,羅布如七星,高十餘丈,周迥數畮(畝)。後來當地人根據其形狀大小分別稱之為:塔冢(蘇村6組)、方冢(蘇村8組)、小冢(蘇村7組)、野狐冢、安冢(現馬暢安中村)等。
元嘉六年(429),大水破墳,墳崩,出銅不可稱計,得一磚,刻云:“項氏伯無子。七女造槨。世人疑是項伯冢。”項氏伯即項伯,是項羽的叔父,與張良友好,在鴻門宴上救劉邦,後封射陽侯。按此記述,七女冢為西漢的古墓。今原公鎮蘇村的塔冢、房冢和小冢已成為村莊,1977年小冢出土殷商青銅器500多件,從出土器物考證,冢不形成於漢,也不是墓冢。從近年五郎、寶山和博望鎮蓮花辦事處密集出土的殷商青銅器分析,這一帶在殷商時是戰爭要地,今存的冢為駐軍高地。

遺址保護

2011年,野狐冢遺址被城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城固縣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