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叉絲殼

山礬科植物上的叉絲殼屬白粉菌,以前曾報導過兩個種:Homma(1937)報導 Microsphaera divaricata(Wallr.)Lev.寄生於 Palura paniculata Nakai var. pilosa Nakai*上,這個菌應限於寄生在鼠李科植物上的某些叉絲殼;余永年、賴奕琪(1981c)報導Microsphae- ra symploci Yu & Lai寄生於白檀 Symplocos paniculata(Thunb.)Miq.上。本種與 Microsphaera divaricata的主要區別在於它的子囊果較大,附屬絲較短,子囊孢子數目較多、體積較小等。本種與 Microsphaera symploci的主要區別在於後者的子囊較小,附屬絲數目較多、較長,子囊較大及子囊孢子數目較少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村叉絲殼
  • 拉丁學名:Microsphaera nomurae
  • :白粉菌
  • 外觀:菌絲體葉的兩面生,多生葉面
  • 特點:子囊孢子數目較多、體積較小
基本信息,形態描述,分布,相關論述,

基本信息

中文名:野村叉絲殼
拉丁名:
參考資料: Braun Fed. Repert. 92: 505. 1981; Braun, Mycotaxon 15:150.1982. 

形態描述

,存留,形成較厚或稍厚的白色無定形斑塊;子囊果聚生或近聚生,暗褐色,扁球形,直徑83-119(平均97.2)μ m;附屬絲3-8根,常為4-6根,直或微彎,長 56-113μm,為子囊果直徑的 0.6-1.2倍,多為 0.7-0.9倍,上下近等粗,基部寬約5μm,壁平滑,有時主幹略顯粗糙、具小疣,向基部逐漸變厚,無隔膜,無色或基部近壁細胞處略帶淺褐色,頂部3-5次雙分叉,多為4次,分叉角度常較大(120-180°),末枝多反卷,少數不捲,鈍圓或稍膨大;子囊2-6個,常為3個,近球形、卵形或廣卵形,無柄或近無柄,41-63×34-54μm;子囊孢子 5-8個,橢圓形或卵形,無色或帶淡褐色, 13.3-21.3×8.0-13.3μm。
野村叉絲殼野村叉絲殼

分布

中國分布:華山礬Symplocos chinensis(Lour.)Druce:福建武夷山(44234)。
世界分布:中國、日本。

相關論述

本種與寄生於忍冬科上的 Microsphaera dipeltae Yu & Lai在形態上很接近,其主要區別在於後者子囊果較小(62-104μm);附屬絲數目較多(4-13根)、分叉數目較多(3-6次),分枝較短、分叉角度較小,故顯得緊密。
Braun(1981b)根據寄生在日本 Symplocos chinensis(Lour.)Druce subsp. pilosa(Nat-kai) Kitagawa上的菌發表了新種 Microsphaera nomurae Braun,次年,他(1982e)又從美國哈佛大學Farlow標本室看到了周蓄源(Cheo,1249) 1932年10月采自我國安徽九華山 Symplocos paniculata(Thunb.) Miq.上的標本,兩者雖在形態上稍有出入,但屬同一個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