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褶齒蝟(zalambdalestes lechei)顱骨與牙齒,包括門齒,前臼齒等標本,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和蒙古科學學會根據其共同發掘的研究,通過性狀系統分析確認重褶齒蝟科屬於真獸亞綱,解決了以往的爭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重褶齒蝟
- 拉丁學名:zalambdalestes lechei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目:食蟲目
- 科:重褶齒蝟科
- 屬:重褶齒蝟屬
- 種:重褶齒蝟
- 分布區域:分布於外蒙古
- 化石年代:白堊紀晚期
- 動物種群:已滅絕
簡介,分類學,亞種種類,生存年代,分布範圍,動物化石,生長習性,外形特徵,其它相關,
簡介
中文名稱( chinese)→ 重褶齒蝟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學名( name)→ zalambdalestes
發音(pronounced)→ ..
含義(meaning)→ ...
分類學
門(division)→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綱(class)→ mammalia 哺乳綱
亞綱(subclass)→ eutheria 真獸亞綱
目(order)→ insectivora 食蟲目
科(family)→ zalambdalestidae 重褶齒蝟科
屬(genus)→ zalambdalestes 重褶齒蝟
亞種種類
模式種(type species)→ z. lechei
其它種(other species)→ ...
錯誤歸屬種(misassigned species)→ ...
生存年代
時代(period)→ 白堊紀晚期
分布範圍
分布(found in)→ 外蒙古
動物化石
發現地層(stratum)→ ...
生長習性
食性(diet)→ 昆蟲
外形特徵
典型體長(length)→ 約20厘米,推測體重(mass)→ ..
重褶齒蝟是最著名的原始有胎盤動物之一,它的體型較小,頭骨較低,口鼻部較長,口中前部長有長門齒。門齒與頜部後側的臼齒之間有縫隙。它的四肢比較細長,而且前肢比後肢長。它的臀部附近可能還像有袋類動物一樣長有用來支撐育兒袋的骨頭,其他早期的有胎盤動物也具有這一特徵。
其它相關
發現者(discoverer)→ gregory and simpson,1926
命名者(first described)→
gregory and simpson,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