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與轉型

重構與轉型

《重構與轉型》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曉岩

基本介紹

  • 作者:石曉岩
  • 出版時間:2014年5月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280 頁
  • ISBN:9787509751398
  • 定價:69.00 元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石曉岩編著的《重構與轉型:小說月報1910-1931翻譯文學研究》以《小說月報》(1910~1931)為範本考察文學翻譯在近代以來中國文學轉型中的意義,是因為就翻譯文學的輸入而言,《小說月報》是近現代文學史譯介數量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深遠的文學期刊。《小說月報》不僅擁有高素質的作者群和譯者群,更擁有為數眾多的高素質的讀者群。自1910年創刊以來,《小說月報》主編數次更迭,刊物的面貌和譯介的重點也隨之變化,幾乎每次都成為現代文學史上意味深長的文化事件。尤其是前後期《小說月報》中譯作反映的文學觀念和翻譯策略有巨大的差異。《小說月報》在現代文學轉型過程中有重要的文學史地位,亦有時間跨度上的代表性,因此研究《小說月報》的譯介情況可以從一個側面比較完整而生動地反映在中外文學交流中文學觀念的演進和新文學發生髮展的狀況。 對《小說月報》翻譯文學的研究,首先面臨的是四個重大的問題:為什麼要翻譯?翻譯什麼?怎么翻譯?翻譯的結果如何?《重構與轉型:小說月報1910-1931翻譯文學研究》前兩章主要考察前三個問題。以1921年《小說月報》革新為界,整體觀照和描述王蘊章、惲鐵樵主編的《小說月報》(1910~1920)和沈雁冰、鄭振鐸等人主編的《小說月報》(1921~1931)的翻譯文本、翻譯觀念、翻譯思想、翻譯策略等問題,分析中國文學在與域外文學的交流中出現的新質,體察民初文學前進路上面對西方文學的徘徊與猶豫,以及新文學為建構自身而取法西方時的矛盾與兩難。本書後三章主要探討第四個問題――翻譯的結果。本書試圖將微觀層面的個案分析與巨觀層面的整體考察相結合。在微觀層面,本書從《小說月報》翻譯文本、歷史事件和編譯者觀點的分析入手,回顧語體文歐化大討論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文學背景,辨析小說、戲劇、新詩等現代文體建構過程中與域外文學的碰撞和交流,考察新文學者引進自然主義、寫實主義、新浪漫主義等西方文學理論建設新文學的實踐,從巨觀層面考察翻譯文學怎樣參與並深刻影響了現代文學語言的建構、現代文體格局的形成和現代文學理論空間的開創。從新文學發生的角度看,兩者並不是分離的,《小說月報》“現代文學第一刊”地位的確立與現代文學對自身形象的想像和建構是同時進行的。

圖書目錄

緒 論
第一章 “開眼看世界”——《小說月報》(1910~1920)的文學翻譯
 第一節 王蘊章:“名作”?“新聞”?“新理”?“常識”
 第二節 惲鐵樵:“小說”?“大說”
 第三節 譯籍東流:翻譯小說的嬗變
 第四節 從《嬌妻》到《娜拉》:文學翻譯中的創造性誤讀
第二章 明流與潛流——《小說月報》(1921~1931)的文學翻譯
 第一節 沈雁冰:“進化的”與“民族的”
 第二節 鄭振鐸:“情緒”與“思想”
 第三節 多元系統視野中的《小說月報》
第三章 《小說月報》翻譯文學與現代文學語言的建構
 第一節 《小說月報》(1910~1920)的文學語言
 第二節 西學東漸:文學翻譯與語言重構
 第三節 語體文歐化的討論
第四章 消解與重構:翻譯文學與文體格局的轉換
 第一節 翻譯小說與小說觀的演變
 第二節 翻譯“新劇”與戲劇轉型
 第三節 翻譯詩歌與新詩發生
第五章 《小說月報》翻譯文學與現代文學理論的開創
 第一節 《小說月報》與自然主義
 第二節 《小說月報》與新浪漫主義
 第三節 “真”“善”“美”的權衡——《小說月報》的譯介策略
結 語
附錄一
附錄二
參考文獻
後 記

作者簡介

石曉岩,1979年生。2008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20世紀中國文學與文化。在《暨南學報》《當代文壇》《中國圖書評論》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出版合著2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主持完成省級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科項目1項,參與完成省級項目1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