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棲霞山觀世音菩薩像記碑位於棲霞山佛學院門外一側,碑身高1.85米,寬0.91米,碑座高0.58米,寬1.07米,碑文(參見本志《綜錄》)由林翔識,林森書。根據此碑記載的內容及碑形狀況,可知此碑與《重新棲霞山佛像記碑》為姐妹碑,其保存現狀與歷史變遷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新棲霞山觀世音菩薩像記碑
- 所屬年代:民國
重新棲霞山觀世音菩薩像記碑位於棲霞山佛學院門外一側,碑身高1.85米,寬0.91米,碑座高0.58米,寬1.07米,碑文(參見本志《綜錄》)由林翔識,林森書。根據此碑記載的內容及碑形狀況,可知此碑與《重新棲霞山佛像記碑》為姐妹碑,其保存現狀與歷史變遷同。
重新棲霞山觀世音菩薩像記碑位於棲霞山佛學院門外一側,碑身高1.85米,寬0.91米,碑座高0.58米,寬1.07米,碑文(參見本志《綜錄》)由林翔識,林森書。根據此碑記載的內容及碑形狀況,可知此碑與《重新棲霞山佛像記碑》...
重新棲霞山佛像記碑位於南京市棲霞區棲霞街道棲霞山佛學院門側。文物信息 碑身高1.84米,寬0.88米,碑座高0.61米,寬1米。碑文(參見本志《綜錄》)由林翔識,楊樹莊書,民國20年(1931)辛未四月八日立碑。1958年,南京市文物普查時,該碑即在律學院(今佛學院)門外,文物工作者在普查期間曾拓碑存檔,後不知...
重新棲霞山觀世音菩薩像記碑位於棲霞山佛學院門外一側,碑身高1.85米,寬0.91米,碑座高0.58米,寬1.07米,碑文(參見本志《綜錄》)由林翔識,林森書。根據此碑記載的內容及碑形狀況,可知此碑與《重新棲霞山佛像記碑》為姐妹碑,其保存現狀與歷史變遷同。文物信息 棲霞區文化旅遊局工作者根據南京市第一次...
千佛岩位於南京棲霞山棲霞寺東北側山崖上,是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龕,或七八尊一室。佛像現存515尊,佛龕294個,號稱千佛岩。後來,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千佛岩石窟是六朝時期...
雞鳴寺(Jiming Temple)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又稱古雞鳴寺,始建於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和皇家寺廟之一,香火一直旺盛不衰,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譽,南朝時期與棲霞寺、定山寺齊名,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雞鳴寺歷史可...
歷代高僧,星雲大師,1927年出生在江蘇江都的星雲大師,12歲在南京棲霞山出家。1949年到台灣,主編《人生雜誌》《覺世旬刊》《今日佛教》等刊物。是台灣宗教聖地佛光山的開山宗師。他在台灣倡導人間佛教,影響深遠。佛光山也被稱作台灣佛教五座山之一。大師心繫大陸佛教的昌盛發展,這次蒞臨揚州,就是查看了解自己捐資...
棲霞山 何陋軒記 明封孺人詹母越氏墓志銘 蜀府伴讀曹先生墓志銘 套數 龍岡謾書 寓貴詩 聰馬歸朝詩敘 與貴陽書院諸生書(三書)次韻自嘆 游鐘鼓洞 觀音山 過安福 滿江紅題安化縣石橋 重修廬陵縣署記 答某人書 答王應韶 與某人書 藥王菩薩化珠保命真經序 寓都下上大人書 游焦山次邃庵韻(三首)聽潮軒 ...
靈岩寺(Lingyan Temple)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萬德街道,地處泰山西北,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靈岩寺始建於東晉,於北魏孝明帝正興元年開始重建,至唐代達到鼎盛,有辟支塔、千佛殿等景觀。靈岩寺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南京棲霞寺、浙江天台國清寺、湖北當陽玉泉寺並稱天下“四大名剎”。唐...
龕的左右分別刻有26個聞法菩薩,合為52數,均呈高浮雕。龕門外右臂上有一則貞觀八年的造像碑記,碑首題:“阿彌陀佛並五十二菩薩傳,鄧元覺書,作龕及鐫字楊字尚”,碑末落款“貞觀八年七月十四日”。碑的下半部有52個出資施主。 北龕石窟高2米,寬19米,深09米,共有造像9尊,為一佛、二菩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