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開埠
- 事件概況:19世紀70年代以來,英國打
- 事件經過:1875年馬嘉理事件發生(亦
- 亦稱:滇案
事件概況,事件經過,歷史經過,城市歷史,歷史意義,
事件概況
19世紀70年代以來,英國打通川江航道,迫使重慶開埠,進而以此為據點,控制四川及西南市場的野心日益強烈。
重慶開埠是世界資本主義侵入中國西部腹地的一個大事件,在重慶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重大影響,其間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1876年9月13日。《中英煙臺條約》正式簽署。其中”通商事務“一節中規定:“又四川重慶府可由英國派員駐寓,查看川省英商事宜。輪船未抵重慶以前,英國商民不得在彼居住,開設行棧,俟輪船能上駛後,再行議辦。”由此可見,英國通過《煙臺條約》首先取得了“派員駐寓”重慶的權利。
事件經過
1875年馬嘉理事件發生(亦稱“滇案”)。在1876年的中英煙臺談判中,英國就乘機提出開重慶為通商口岸,以此作為解決“滇案”的條件之一。對於這個十分露骨的與“滇案”毫不相干的侵略要求,連李鴻章都不敢答應,只能以“川江峽灘險阻,輪船萬不能行”來搪塞。但英國並不善罷甘休,最後還是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煙臺條約》。英國雖然未能達到重慶開埠的目的,但是它取得了“駐寓”重慶,“查看川省英商事宜”的權利,規定了重慶開埠的先決條件———“俟輪船上駛後再行議辦”,在侵略和奪取重慶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正是根據這一條約,經過十餘年的準備,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英國冒險家立德樂特製了一艘適於川江航行的“固陵”號輪船,組成川江輪船公司,準備上駛重慶,並迫使清政府答應“重慶即準作為通商口岸無異”,於1890年3月31日簽訂了《煙臺條約續增專條》。隨後,身居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職的英帝國主義分子赫德,任命英國人好伯遜為重慶海關稅務司。1891年3月1日,由英帝國主義分子控制的重慶海關正式開關。重慶海關的建立標誌著重慶正式開埠,標誌著經過三十年的努力,英國終於實現了奪取重慶的目標。這一事件,成為重慶半殖民地半封建歷史的起點。
礦產資源被掠奪,教會勢力在渝不斷擴張,民族矛盾日益加深。英商立德樂於1904年開辦了“華英合辦煤鐵礦務有限公司”,與四川省礦務總局訂立契約十六條,並經清政府批准,奪取了在江北廳開採煤鐵礦50年的權利。華英公司憑藉特權,大肆盜竊中國煤礦資源。公司洋員和洋奴又恃強為惡,激起當地紳商百姓的公憤。
伴隨政治、軍事,經濟侵略的是宗教文化侵略的加強。在19世紀,侵入四川的外國宗教以天主教為主,後來基督教等教會也紛紛前來重慶設堂傳教,先後在重慶小什字、涼風埡、叢樹碑等地,建立了真元堂、天主堂、若瑟堂等教堂,成為在川傳教的主要據點。進入20世紀初年,英美宗教勢力擴張很快,英國在川傳教士猛增,到1909年,達163人,超過法國教士人數一倍多,躍居第一位。這些教會成為帝國主義侵略重慶的重要工具。“重慶真元堂、天主堂竟儼如官署”,它們掠奪土地房產,招攬“不法痞棍”,包攬詞訟,勒索教案賠款興辦宗教教育,開辦慈善機構,出版書籍報刊,以及收集情報,包庇走私,行兇慘殺,實行封建地租剝削等等。隨著教會勢力的擴張,重慶和全川、全國一樣,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終於釀成接連不斷的教案。
20世紀初,重慶又是天災連連。1901年“春乾夏旱,冰雹成災”。1904年,重慶、夔州等地發生嚴重旱災。1905年,重慶長江又上漲108尺,許多地方被淹,損失巨大,溺死千人以上。
據海關關冊記載,1905年重慶地區“饑寒之民日見其增,一切家常所需之物,其價無不加昂”。商務情況也十分不妙,相反典當業發展十分迅速。據巴縣檔案記載:1872年巴縣有當鋪五家,1885年為11家,到1910年則增至166家。典當業是以高利貸殘酷剝削人民的金融組織。它的發展,標誌著人民窮困,靠典當維生的人日多,社會經濟凋敝日甚。
封建剝削的加重,激起人民的強烈不滿。1904年,重慶為反清朝厘金局苛索,舉行了全城罷市。後來又發展到拖欠捐銀。1910年,巴縣應納新捐銀1.96萬兩,但只交了5820兩,拖欠1.378萬兩,連同拖欠的常捐銀,共拖欠2.9745萬兩之多。
歷史經過
城市歷史
自古以來,重慶就是川東地區的商業重鎮。到了近代,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從19世紀末年開始,重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成了帝國主義侵略四川乃至西南地區的基地。政治和軍事的侵略,是資本主義向外擴張的手段,其目的是進行經濟掠奪。英國資產階級是侵略中國的罪魁禍首,也是侵略重慶的罪魁禍首。經過兩次罪惡的鴉片戰爭,英國取得了中國沿海通商口岸,並開始伸入長江中下游地區,對華貿易有了長足的進展。但這並沒能滿足英國資產階級的侵略野心,反而進一步刺激了他們沿長江奪取中國西部,尤其是四川、雲南市場的強烈欲望。因此,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一批英國冒險家就積極準備在長江上游地區實現通航和通商,而他們指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重慶。
歷史意義
1890年3月31日,英國通過《煙臺條約續增專條》正式取得在重慶開埠的侵略特權。1891年3月1日,重慶海關的建立標誌著重慶正式開埠,被納入了世界資本主義市場體系,成為西方列強侵略四川乃至西南地區的一個據點。固然,西方列強開埠重慶的初衷是開闢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等,使重慶淪為半殖民地化的城市;但開埠卻在客觀上加強了重慶與外部世界的聯繫,西方的現代化因素由此逐漸輸入重慶,從而促進了重慶的城市近代化。正如陳旭麓先生所說,“近代中國開埠的趨勢是由沿海入長,由下游而上游,並逐步進入內陸腹地。這些埠口,在中國封建的社會體系上戳開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國資本主義的東西因之而源源不斷地泄入、滲開。這是一種既富於貪婪的侵略性,又充滿進取精神和生命力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