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成立於2011年7月,由原公共衛生學院(2005年成立)和管理學院(2005年成立)合併而成。是重慶醫科大學重點建設的以預防醫學與管理學交叉學科為主要特色的多科性院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
  • 類別:學院
  • 地點:重慶醫科大學
  • 類型:公共衛生與管理
現任領導,機構設定,招生,

現任領導

邱景富 副院長(主持工作)
邱景富,男,1967年5月出生,1991年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2006年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預防醫學博士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同年晉升教授職稱。現任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的分子耐藥性與環境微生物控制。作為主要完成人先後參加國家863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自然基金面上項目的研究,作為負責人,先後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級科技攻關重點項目,1項省級自然科學基金,及多項廳校級課題。共發表研究論文40餘篇,其中SCI 收錄10篇。完成省級科研成果3項,1項獲得廳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目前為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解放軍醫學雜誌》特約編委,衛生部預防醫學專業第七輪規劃教材《衛生微生物學》副主編。主要學術任職包括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預防醫學教育研究會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微生物學會分析微生物分會委員,重慶市預防醫學會副會長,重慶市預防醫學會衛生檢驗專委會委員,重慶醫科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重慶市衛生局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評審委員會專家庫成員。
周榮華 書記
周榮華 男、1955年10月出生,1973年參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調重慶醫科大學(原重慶醫學院)工作,先後在設備科任副科長、科長,設備處任副處長,機關總支任副書記、書記,檢驗醫學院黨總支書記,2011年10月任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
蒲 川 副院長
蒲川,男,四川人,1968年6月出生,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重慶醫科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委員,中國衛生法學會會員,重慶市部門級“五個一批”優秀理論人才,重慶市衛生政策支持專家。1990年畢業於西南大學,2002年獲得碩士學位,從事醫事法學、衛生政策研究。先後承擔衛生部、WHO、最高人民法院、重慶市社科聯、重慶市科委、重慶市發改委、重慶市教委等10餘項研究課題;出版專著2部;總主編全國高等醫藥院校醫事法律專業系列教材1套,主編教材3部;公開發表研究論文40餘篇,獲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
主要研究方向:衛生政策與法制研究
鐘曉妮 副院長
鐘曉妮,1966.2,教授,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碩士,碩士生導師,全國高等學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衛生部規劃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衛生信息學會第二屆統計理論與方法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衛生信息學會理事會理事,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重慶市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重慶醫科大學學報》與《醫學教育探索》編委,《中華肝臟病雜誌》第四屆編輯委員會通訊編委。近年,主要從事居民健康、衛生服務評價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以及愛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研究。參編了國家級統編教材6本、專著5部,先後主持省部級、廳局級等項目10餘項,作為主研人員,參與了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我國西部高危人群暴露前用藥減少HIV新發感染的可行性研究”;主持研究項目《重慶市衛生資源配置研究》獲重慶市醫學科學技術二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何俊琳 副院長
何俊琳,教授,碩士生導師。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遺傳優生教研室主任。重慶市高校中青年優秀骨幹教師。重慶市遺傳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生物學組西南組理事。主要從事遺傳與優生學、醫學遺傳學、遺傳流行病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科研方向涉及:①胚胎著床及其發育的分子機制;②遺傳性出生缺陷臨床診斷及其發生機制和預防;③環境與生殖健康。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際兒童基金會項目3項,重慶市科委項目2項、以及重慶市教委、重慶市人口與計生委等廳局級項目5項。作為主研人員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在國內外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60餘篇。主編/參編衛生部、國家計生委規劃教材4本,專著1部。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5名。
尹定洪 副院長
尹定洪,男,湖北人,1969年3月出生,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1992年、1998年在同濟醫科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分獲五年制預防醫學專業本科學士學位和衛生統計碩士學位。長期從事教育管理和實驗室管理工作,先後參加《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與實踐》、《七年制醫學人才培養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高等醫藥院校實驗教學體系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等學校和重慶市重大、重點教改項目並獲得多項教學成果獎。現分管實踐教學和基地建設。

機構設定

生殖生物學研究室
生殖生物學研究室成立於2004年【重醫大科〔2004〕16號】。現有:教授2名,副教授1名,高級實驗師1名,講師2名及其博士生和碩士生若干名;博士導師1名,碩士導師2名;重慶市遺傳學學術技術帶頭人1名,重慶市教委中青年骨幹教師1名。
研究方向主要涉及:①胚胎著床分子機制;②出生缺陷發生機制及其預防;③環境與生殖健康。
承擔的科研項目: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教育部課題2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課題6項/重慶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重慶市科委重點攻關項目1項/重慶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課題4項/重慶市教委課題5項/重慶市計生委課題10項/重慶市地質勘查局課題1項/重慶醫科大學各級課題6項。並參與了國家“十五”科技支撐項目和國家“973”項目。
取得的成果:①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廳局級一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在國際SCI和國內CSCD雜誌上發表科研論文200餘篇;主編專業書籍:《出生缺陷預防與再生育》、《出生缺陷預防》、《人類染色體實用技術及臨床》;主編規劃教材:《生殖健康學》、《生殖健康學學習指導與習題集》、《遺傳與優生學》、《遺傳與優生學實驗指導》和《遺傳與優生學學習指導》;參編規劃教材:《醫學遺傳學》、《臨床生殖醫學》、《臨床生殖醫學學習指導》、《生殖病理學》和《生殖病理學學習指導》。
人才培養: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3名,招收碩士研究生8~10名。至2011年已培養博士研究生18名、碩士研究生56名。
團隊成員兼任學術職務: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2007年度)/衛生部輔助生殖技術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審專家/重慶市人口發展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病殘兒鑑定專家組委員/重慶市生殖健康專家組委員/重慶市計畫生育科技評審專家組委員;重慶市遺傳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遺傳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遺傳學會副秘書長/重慶市遺傳學會醫學遺傳學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遺傳學會理事/中華醫學遺傳學學會理事。
醫事法律教研室
醫事法學教研室現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講師6人,主要從事衛生事業管理與醫事法學的教學與研究。教研室主要承擔了醫事法學專業和醫事法學雙學位《憲法》、《法理學》、《行政法》、《民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經濟法》、《婚姻法》、《國際法》、《醫事法學》、《衛生法學》等十八門專業課,以及《衛生法學》、《中西法律文化比較》兩門全校性公共選修課,教學效果均為優秀或優良。教師結合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現狀,以法律為手段研究衛生事業管理的新規律、新特點,體現了醫學與衛生政策、法學整合發展的前沿。
學院辦公室
暫無內容
學生工作辦公室
暫無內容
公共衛生實驗教學中心
暫無內容
衛生統計與信息諮詢中心
暫無內容
循證醫學研究中心
暫無內容
食品安全檢測中心
暫無內容
衛生經濟與管理教研室
衛生經濟與管理教研室成立於2007年,現有講師4人,助教1人,主要從事衛生經濟與管理教學與研究。教研室主要承擔了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衛生經濟與管理專業和衛生事業管理雙學位的教學任務,主要負責課程包括《衛生經濟學》、《財務管理》、《醫院會計》、《資產評估》、《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醫療保險學》、《商務談判》、《審計學原理》等相關專業課,以及《衛生經濟學》、《現代醫藥物流》兩門全校性公共選修課,教學效果均為優秀或優良。教師結合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現狀,以衛生經濟評價分析方法為手段研究衛生事業管理、衛生經濟管理的新規律、新特點,體現了衛生經濟學與衛生政策整合發展的前沿。
總結過去,成績斐然,展望未來,任重道遠,全體教研室人員將在學院領導下,團結協作,與時俱進,謀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發展水平。
遺傳優生教研室
遺傳優生教研室成立於1985年,先後由鄭增純教授、王應雄教授、何俊琳教授任教研室主任。現任主任何俊琳教授。遺傳優生教研室目前擁有一支素質高、結構合理的學科隊伍,現有教師5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講師1名,高級實驗師1名,具有博士學位者2名,碩士學位者3名,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2名,重慶市遺傳學學術技術帶頭人1名,重慶市教委中青年骨幹教師1名。自教研室成立以來,在歷屆主任帶領下,在全體教師共同努力下,教研室在教學、科研、師資培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主要承擔生殖醫學、婦幼衛生、醫學檢驗、預防醫學、衛生檢驗、營養與食品等專業本科的教學工作,主編國家計生委和衛生部規劃教材《遺傳與優生學》、《生殖健康醫學》、《生殖健康學學習指導與習題集》、《遺傳與優生學實驗指導》、《遺傳與優生學學習指導》等5本,參編衛生部規劃教材《臨床生殖醫學》、《生殖病理學》、《醫學遺傳學》等3本。2007年,遺傳與優生學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在教學之餘,教師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教育部課題2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課題6項,重慶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重慶市科委重點攻關項目1項,重慶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課題5項,重慶市教委課題5項,重慶市計生委課題10項,重慶市地質勘查局課題1項,重慶醫科大學各級課題共6項,並參與了國家“十五”科技支撐項目和國家“973”項目的部分研究工作。獲得了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廳局級一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在國際SCI和國內CSCD核心雜誌上發表科研論文200餘篇。主編專著 《出生缺陷與再生育》、《出生缺陷預防》、《人類染色體實用技術及臨床》等3部。教研室教師兼任的學術職務有: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2007年度),衛生部輔助生殖技術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審專家,重慶市人口發展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病殘兒鑑定專家組委員,重慶市生殖健康專家組委員,重慶市計畫生育科技評審專家組委員,重慶市遺傳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遺傳學會副秘書長,重慶市遺傳學會醫學遺傳學專委會主任委員,重慶市遺傳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遺傳學會理事,中華醫學遺傳學學會理事。教研室所在學科被評為“十一五”重慶市重點學科,在學科帶頭人王應雄教授帶領下,開拓進取,經多年建設,已形成胚胎著床及其發育的分子機制、出生缺陷發生機制及其預防、環境與生殖健康等3個穩定的研究方向。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3名,招收碩士研究生8~10名。至2011年,已培養博士研究生18名,碩士研究生56名。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教研室
沿革與構成: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教研室於2011年?月由原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人口學教研室與原管理學院衛生事業管理教研室重組而成,現有在職教師10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名,講師2名,助教2名。具有碩士學位7人,在讀博士1人。成員:唐貴忠、許紅、張濱、劉曉村、陳樂、苗菁、冉雲霞、葉樺、黎明靜、武芳。
教學:承擔的主要課程有《社會醫學》、《衛生事業管理》、《衛生法規與監督學》、《管理學原理》、《人口學》、《組織行為學》、《醫院管理學》、《社會學》、《市場行銷》、《醫院行銷》、《公共關係》、《人力資源管理》、《醫學史》、《醫學概論》、《女性學》、《社區醫學》、《進出口檢驗檢疫》、《人力資源管理》等。
科研:近年來,承擔省市級、橫向課題30餘項,共獲得各級別資助經費100餘萬元,發表科研論文85篇,主編教材、專著10本,副主編、參編教材(專著)12本。主要研究領域涉及衛生政策、衛生人力資源、衛生法規、移民管理、健康評價、人口與計畫生育等。
招收研究生:2002年開始招收“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碩士,現有碩士導師5名,校外兼職導師1名。已畢業研究生數十名,在讀碩士研究生12名。
流行病學教研室
流行病學教研室始建於1982年,為附一院一個獨立的專業教研室,1988年學校增建預防醫學系時,又組建了預防醫學系流行病學教研室,2002年學校將附一院與預防醫學系的流行病學教研室合併,並進行學科整合,組建預防醫學系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教研室,2005年學校成立公共衛生學院,重新組建了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
流行病學教研室承擔著全校各專業不同層次(包括碩士、博士、本專科、留學生等)學生的流行病學教學任務,承擔的主要課程有:《流行病學》、《循證醫學》、《臨床科研方法與評價》、《現場流行病學》。自1994年建立碩士學位授予點以來,連年招收培養本專業碩士研究生。“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學科自2001年起連續被評為“十五”、“十一五”重慶市重點學科。近年來,本教研室教師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慶市科委、市教委、市衛生局、國際合作等課題三十餘項,作為主研人員參加了包括“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在內的多項課題,形成了以慢性病分子流行病學、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學、生殖健康流行病學、循證醫學等主要研究方向。獲得過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三等獎2項。共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及教材17本,其中3本為副主編。
教研室現有專業教師6名,兼職教師2名。其具體人員組成如下:
李 革:女,教授,碩士,實驗教學管理中心主任,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分會委員、重慶市預防醫學會慢病專委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地方病及傳染病流行病學;
鐘朝暉:男,副教授,碩士,教務處副處長,碩士生導師,重慶市青少年愛滋病防治與性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公民素養促進行動國家巡講專家、重慶市衛生局健康教育專家、重慶市預防醫學會慢性病預防與控制專委會秘書,主要研究方向為生殖健康流行病學及循證醫學;
牟李紅:女,副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重慶市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慢性病流行病學;
唐曉君:女,副教授,碩士,流行病學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重慶市預防醫學會社會醫學專委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循證醫學與慢性病流行病學;
吳志紅:女,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老年流行病學與分子流行病學。
竇貴旺:男,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心腦血管流行病學與免疫學。
周 莉: 女,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分子流行病學。
曾 緩: 女,講師,博士,教學秘書,主要研究方向為循證衛生決策;
衛生統計學教研室
衛生統計學教研室始建於1985年,1988年學校重建預防醫學系時,即併入預防醫學系。2002年學校進行學科整合,組建預防醫學系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教研室。2005年學校成立公共衛生學院,重新成立公共衛生學院衛生統計與信息管理教研室。自1994年建立碩士學位授予點以來,連年招收培養本專業碩士研究生,並於2003年掛靠在臨床檢驗診斷學博士點開始招收博士生。“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學科自2001年起連續被評為“十五”、“十一五”重慶市重點學科,《醫學統計學》於2008年被評為重慶市精品課程。
教研室現有專業教師8名,師資隊伍老中青搭配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其中博士4名,碩士3名,本科1名;教授3名,副教授3名,講師2名;博士生導師1名,華中兼職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5名。1名教師被重慶市教委評為中青年學術骨幹,3名教師在全國或省級學術機構擔任副理事長、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職務,5名教師長期受聘於多種專業雜誌或期刊,擔任常務編委、編委或統計審稿人,2名教師擔任政府各級部門專家顧問。同時,聘請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周曉華博士擔任客座教授。
衛生統計與信息管理教研室承擔著全校各專業不同層次(包括碩士、博士、本專科、留學生等)學生的統計學及相關學科的教學任務。承擔的主要課程有:《醫學統計學》、《衛生統計學》、《醫學實驗室統計學》、《Medical Statistics》、《醫用多因素分析》、《醫學統計分析軟體套用》、《C語言》、《網路與多媒體》等。近年來,本教研室教師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國家衛生部、國家教育部、重慶市科委、市教委、市衛生局、國際合作等課題近200項,作為主研人員參加了包括“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在內的多項課題,形成了以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在醫學中的套用、居民衛生服務研究、社區衛生服務研究、地理信息系統分析、慢性病傳染病模型構建、專家診斷系統等主要研究方向。多次獲得國家級、重慶市級各類獎項。共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及教材、網路教材30餘本,其中不乏主編、副主編。
目前,教研室正籌備“衛生統計諮詢與分析中心”,以更好地服務於廣大師生與科研人員。
衛生毒理學教研室
暫無內容
衛生檢驗教研室
衛生檢驗教研室成立於2001年11月,現有教師6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講師2名。教師中有四位教師博士畢業,2位教師具有博士後研究經歷。
主要負責衛生檢驗專業的專業課程教學、預防醫學專業衛生微生物以及營養學專業食品微生物工作。承擔了學校衛生檢驗、預防醫學、營養學三個專業的《食品理化檢驗》、《空氣理化檢驗》、《水質理化檢驗》、《生物材料檢驗》、《衛生微生物學》、《細菌學檢驗》、《病毒學檢驗》、《衛生理化檢驗》、《實驗室管理》、《食品微生物學》等十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
共主持完成國家、省部級、廳局級科研項目10餘項,發表論文數十篇,主編、參編教材10餘部。
主要的科研方向有: 1、環境污染與人體健康的關係;2、微生物與環境污染治理;3、衛生檢驗新技術與方法。4、微生物的分子耐藥性與環境微生物控制。
本教研室邱景富教授目前為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解放軍醫學雜誌》特約編委,衛生部預防醫學專業第七輪規劃教材《衛生微生物學》副主編。主要學術任職包括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預防醫學教育研究會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微生物學會分析微生物分會委員,重慶市預防醫學會副會長,重慶市預防醫學會衛生檢驗專委會委員,重慶醫科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重慶市衛生局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評審委員會專家庫成員。四川省自貢市疾病控制中心顧問。
代興碧教授擔任中華預防醫學會重慶預防醫學分會衛生檢驗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高等學校衛生檢驗專業衛生部規化教材編寫委員會委員等。
婦幼與少兒衛生學教研室
一、教研室發展歷史
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婦幼與兒童少年衛生學教研室的前身——預防醫學系兒童少年衛生教研室成立於1988年,最初師資只有張如玉高級實驗師和李桂蓉老師兩人,2005年學校將原預防醫學系和生殖醫學系合併為公共衛生學院後,教研室調整為婦幼與兒童少年衛生學教研室,2011年學校又將原公共衛生學院和管理學院合併為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仍保留婦幼與兒童少年衛生學教研室名稱。經過2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教研室在學科建設、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教師隊伍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和提高。2008年,《兒童少年衛生學》獲得重慶醫科大學優質課程。2011年教研室獲得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專業碩士點。
二、教研室現狀
(一)基本情況
目前教研室有在職人員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2人;有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人;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1人,在職博士研究生1人,碩士學位2人。
(二)教學工作
1、主要教學任務
目前教研室承擔全校各專業層次的課程包括:兒童少年衛生學、兒童保健學、婦女保健學、預防醫學、健康教育學、生殖健康保健以及針對留學生開設的社區醫學和預防醫學。每年教學工作量約1000~1500學時,人均教學工作量約200~300學時。此外,每年還承擔預防醫學、營養學、衛生檢驗專業畢業生生產實習帶教任務,先後有2人獲得重慶醫科大學本科畢業生校級優秀畢業論文。
2、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建設
我室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先後主持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項,主研市級和校級教研教改課題3項。發表教改論文10多篇,其中1篇教學論文獲第二屆中國素質教育教研成果一等獎。主編/參編教材/專著/網路課件20多本,特別是主編了公共衛生醫師資格考試輔導網路課程——學校青少年衛生學、兒童保健學、婦女保健學及其題庫建設,主編的《社會醫學》(雙語教材)於2006年分別獲得第十四次濰坊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重慶醫科大學2006年優秀教材獎。先後數人獲得重慶醫科大學優秀教師、重慶醫科大學教學優秀獎以及重慶醫科大學教學工作績效考核優秀教師等稱號。
(三)科學研究
教研室老師作為負責人先後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總計50多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子項目、WHO資助項目、國務院三建委/重慶市科委重大專項、WB/DFID中國結核病控制項目實施性研究課題、中國全球基金結核病實施性研究課題、中國全球基金愛滋病項目、國際合作科技項目(包括與英國、芬蘭、瑞典、比利時、美國等國的合作項目)、中華醫學會、教育部、衛生部、重慶市科委、重慶市教委等項目,研究經費達600餘萬元。發表科研論文180餘篇,其中SCI論文10多篇。發明實用新型專利1項。主持/主研課題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重慶市衛生局醫學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重慶市開縣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培養博士研究生9名,碩士研究生50餘名。從2003年開始,汪洋教授被英國利物浦大學熱帶醫學院聘為客座教授和碩士生中方導師,每年為英國利物浦大學熱帶醫學院培養1-2名研究生,指導他們在中國開展現場研究並完成論文預答辯,迄今為止已培養外國碩士留學生9人。
(四)教師簡介
1、汪洋
男,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專業,獲醫學學士學位。2000年畢業於英國利物浦大學熱帶醫學院社區衛生研究生課程班,獲畢業文憑。1982-2002年,歷任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重慶市衛生防疫站)醫師、主管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2002年至今,任重慶醫科大學教授,英國利物浦大學熱帶醫學院榮譽教授。目前擔任重慶市第二屆學術技術帶頭人(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國家衛生部結核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社會醫學分會常務理事、國際循證醫療衛生聯盟中國分中心主任、循證醫學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重慶醫科大學分中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評審專家、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專家庫專家、重慶市科委科技諮詢專家、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醫學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重慶市預防醫學會第二屆社會醫學專委會主任委員、重慶市醫學會衛生學專委會主任委員、重慶市統計學會副會長、重慶市環境科學學會環境醫學和衛生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性病愛滋病防治協會特殊性取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重慶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愛國衛生運動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中國社會醫學雜誌》、《中國學校衛生》、《中國西部科技》、《預防醫學情報雜誌》、《中國循證醫學》、《Journal of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s》等雜誌編委。
教學工作:主要承擔《健康教育學》以及留學生《預防醫學》和《社區醫學》教學任務,先後主編/參編教材/專著10多部,其中主編《社會醫學》(雙語教材)於2006年獲得濰坊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重慶醫科大學優秀教材獎。
科研工作:先後主持國家自然基金、WHO、WB/DFID中國結核病項目實施性研究課題、國際合作項目、全球基金愛滋病項目、國務院三峽委/重慶市科委重大課題、衛生部、重慶市科委科技攻關項目等各類課題30多項,科研經費達500萬。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SCI論文6篇。培養博士9名,碩士40餘名。目前在研課題主要是中英國際合作課題“國際循證醫療衛生研究聯盟中國協作網建設及證據傳播”(2011-2013年,約130萬人民幣)。
獲獎情況:2005年12月,主持課題“三峽水庫開縣消落區對人群健康影響及對策研究”獲重慶開縣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成果登記號:200411)。2008年1月,主研課題“三峽水庫重慶消落區生態環境問題及對策研究”獲2007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五,證書號:JB070202405)。2008年,主研課題“以社區為基礎的流動人口愛滋病預防干預研究”獲重慶市衛生局醫學科技成果一等獎(排名第四,證書號:2008-16)。
2、王宏
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研室主任。1991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兒科醫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獲碩士學位。1991年至今,歷任重慶醫科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目前擔任重慶市第二屆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議專家、重慶市科委科技諮詢專家、中華預防醫學會兒少衛生分會青春期學組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兒少衛生分會心理衛生學組委員、中國青年教師協會榮譽理事、重慶市婦女兒童發展綱要(規劃)專家評估組成員、第四屆重慶學生營養和健康促進會常務理事、重慶學生營養和健康促進會第四屆專家委員會委員、重慶市預防醫學會第二屆學校衛生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預防醫學會第二屆社會醫學專委會委員、重慶市醫學會衛生學專委會委員、循證醫學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重慶醫科大學分中心主要成員。
教學工作:主要承擔《兒童少年衛生學》、《兒童保健學》、《健康教育學》、《預防醫學》等課程教學任務,先後主編/參編教材/專著/網路課件8部,發表教學論文4篇,其中“預防醫學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的實踐與探索”一文榮獲第二屆中國素質教育教研成果一等獎。
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兒童青少年衛生與疾病控制策略研究。先後主持中國全球基金結核病實施性研究課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子項目、中英國際合作項目、中華醫學會、教育部、重慶市科委、重慶市教委等各級課題14項,作為主研人員參與多項國際合作、國家級、省部級等課題。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名義公開發表科研論文50多篇。培養碩士研究生7人,指導研究生髮明實用新型專利1項(專利號:ZL200920257756.9)。目前在研課題主要有:
(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0年度規劃基金項目:同伴教育在改善庫區留守兒童亞健康危險行為因素方面的套用研究(經費9萬,2010.11-2013.11,編號:10YJA840039)
(2)重慶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青少年亞健康綜合評定標準的建立與套用研究(經費1.5萬,2010.10-2013.10,編號:CSTC,2010BB5362)
(3)2010年中華醫學會-薇姿研究項目:重慶市兒童及其家長對兒童防曬的認知與行為調查(經費3萬,2010.11-2011.11,編號:2010060511)
(4)重慶市教委2011年度科學技術研究項目:農村留守中學生亞健康危險行為因素調查及同伴教育干預研究(經費1萬,2011.01-2012.12,編號:KJ110312)。
獲獎情況:先後獲得“中國素質教育先進工作者”、“重慶醫科大學優秀教師”(兩次)、“重慶醫科大學教學工作績效考核優秀教師”、“重慶醫科大學共產黨員標兵”、“重慶醫科大學優秀工會幹部”等稱號。
3、張麗偉
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85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88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婦產科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至今,歷任重慶醫科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
教學工作:主要從事婦女保健學、生殖健康保健、健康教育學、預防醫學等課程教學工作。參編衛生部及國家計生委規劃教材《性醫學》、《生殖工程學》、《2009年公共衛生醫師資格考試輔導網路課程——婦女保健學》及題庫建設等。發表教學論文5篇。
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婦幼衛生與健康。①促進婦女生殖健康的策略研究;②婦幼生殖健康與營養研究。主持完成重慶市教委課題1項、校級科研項目2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及國際合作項目多項。公開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培養碩士研究生3人。
4、楊勵
男,副教授,1985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兒科醫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85-1989年在重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1989年至今歷任重慶醫科大學預防醫學系、公共衛生學院婦幼與兒童少年衛生學教研室助教、講師、副教授。主要從事兒童少年衛生學、健康教育學等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完成重慶市教委課題1項,參與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公開發表教學科研論文10多篇。
5、龍倩
女,講師,2003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07年畢業於荷蘭阿姆斯丹大學公共衛生專業,獲碩士學位。2008年至今正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先後主持衛生部課題1項、校級科研項目1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及國際合作項目多項。公開發表科研論文10餘篇,其中SCI論文4篇。2010年,撰寫論文“Paying for maternal health care in rural China: how affordable to the poor?”參加由世界衛生組織(WHO)“衛生系統研究”第一屆全球研討會、衛生系統研究全球論壇和《The Lancet》雜誌聯合舉辦的世界青年學者論文大賽並獲獎。
6、劉琴
女,講師,2004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獲博士學位。2009年至今在公共衛生學院婦幼與兒童少年衛生學教研室任教。目前擔任國際循證醫療衛生研究聯盟中國分中心協調員、“循證衛生決策研究專家委員會”秘書、循證醫學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重慶醫科大學分中心辦公室主任。主要從事兒童少年衛生學、兒童保健學、健康教育學、預防醫學等課程教學工作,參編衛生部“十一五”研究生規劃教材《醫學科研課題的設計申報與實施》,參研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改課題1項。主要研究方向為循證醫學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套用,重點是傳染病及婦幼保健方面的循證研究。近5年來,主持國際合作課題4項、衛生部課題1項,總經費40萬元;主研或參研國內外各級各類科研課題10餘項;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名義發表科研論文16篇,其中SCI論文4篇,總影響因子為15.6。
三、教研室發展規劃
(一)學術團隊建設
在“十二五”期間,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制定青年教師培訓計畫,使青年教師的競爭力不斷提高,爭取在“十二五”末新增教授1-2名、副教授2-3名、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同時,加大對學科帶頭人和後備帶頭人的培養力度,逐步形成一支年齡構成、專業構成合理、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學科帶頭人在同行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科研團隊。
(二)教學研究
繼續最佳化教學內容體系結構,積極申報教研教改課題,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促使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施資深教師指導性聽課和青年教師學習性聽課制度,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力爭在“十二五”末新增校級優質課程1-2門,並努力將《兒童少年衛生學》建設成為校級精品課程。
(三)科學研究
藉助循證醫學研究中心平台,積極開展婦女生殖健康、兒童常見病、傳染病以及亞健康控制策略的循證與推廣傳播研究。未來五年,力爭新增國家級科研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2-3項;爭取申報獲得國家級或省部級成果獎1項;發表高質量論文100篇,其中SCI論文達8-10篇。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現有教師8名,其中副教授4人,講師4人,其中碩士生導師3名。教研室主要承擔預防醫學、特殊人群營養學、臨床營養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食品安全學、保健食品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教研室結合本學科特點,將營養學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營養學專業人才、營養師職業培訓、開展社區營養促進工作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教研室還積極開展科研工作,多名教師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各級課題資助,參加國際合作和交流訪問。本教研室將繼續發揮專業特色,在產、學、研各方面爭取更大發展。
勞動與環境衛生學教研室
暫無
學院黨總支
暫無
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教研室
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教研室現有教師6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講師3人。教研室主要承擔了全校的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以及心理衛生專業與套用心理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等課程的教學工作。教研室結合醫學院校的特點,將醫學與心理學、倫理學相結合,使課程內容與實際緊密聯繫富有特色。此外,教研室還承擔了許多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以及心理諮詢的相關工作,使心理工作得以更好地發展和套用。
人文藝術教研室
人文藝術教研室隸屬公共衛生管理學院。現有教師6人,副教授2人,講師4人。是一個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凝聚力強、教學經驗豐富和有特色的、充滿青春活力、有藝術及學術氛圍、勇於創新的集體。
教研室承擔《大學語文》、《醫古文》、《套用寫作》、《管理文秘》、《審美教育導論》、《護理教育學》、《護理美學》、《司法文書寫作》等必修課的教學任務。
承載 “厚德、積學、勵志、敦行”的文化精神,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與探索。先後開設了《中外名篇欣賞》、《醫學寫作與論文寫作》、《西方文化概論》、《美學》、《國語》、《中國美術鑑賞》、《西方美術名作欣賞》、《音樂欣賞》、《中國民間音樂》、《音樂治療學》、《音樂基礎》等多門人文選修課。還將開設《醫學寫作》、《唐詩宋詞欣賞》、《影視藝術鑑賞》、《申論》等人文選修課。
這些課程的開設,旨在系統地對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使其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在學習掌握醫學技術的同時深入了解人文傳統和文學藝術,在成才的同時亦“成人”。在醫科氛圍濃厚的校園裡,人文課程帶著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走進大學課堂,很好地體現了文理滲透,綜合培養的教育觀念,使醫學生能夠在優秀的傳統文化沃土中吸取真、善、美的養分並內化為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同時增強民族自信心。
教研室堅持科研、教學相結合。曾主編出版了《醫學寫作與論文寫作》;參編出版了全國高職高專《大學語文》、《醫古文》、《套用寫作》等教材,同時在多種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課堂教學之外,教研室組織、承擔了“全國漢語能力測試”的報考、考試、監考等工作,積極開展朗讀、演講等“第二課堂”活動,為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建設與形成起到了推動作用。
教研室今後的方向是在公共衛生事業及人文藝術教育方面更上一層樓,使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目前,教研室正以學院的改革為契機,以全球化的眼光,為全面提高醫學生人文素養和成就學生堅實的文化根基而不懈努力,為進一步推動學院的發展而積極地工作。
教研室主任李靜老師為國家級國語測試員。
主 任:李靜副教授
成 員:吳曉蓉副教授 楊濟舟講師(教學秘書) 劉向莉講師 范堯講師 姜遙講師

招生

本科招生
預防醫學專業
預防醫學專業(衛生檢驗方向)
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方向)
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方向)
公共事業管理(醫事法律方向)
公共事業管理(衛生經濟與管理方向)
套用心理學
碩士研究生招生
071007遺傳學
100401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100402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100403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100404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100405衛生毒理學
100406軍事預防醫學
105300公共衛生(專業學位)
107401社會醫學與社會衛生事業管理(醫學學位)
120401行政管理
120403教育經濟與管理
120404社會保障
125200公共管理(專業學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