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弔腳樓營造技藝

重慶弔腳樓營造技藝

重慶弔腳樓營造技藝,重慶市傳統技藝,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09年,重慶弔腳樓營造技藝入選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弔腳樓營造技藝
  • 非遺級別:市級
  • 批准時間:2009年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

歷史淵源

重慶位於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帶,四川盆地的東南緣,是中國西部著名的山水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它東靠大巴山脈,南依武陵山系;西北部和中部多為丘陵及低山,東部、東南部地勢高,西部地勢低;長江由西向東橫貫全境,沿途匯集上百條支流,穿過巫山背斜,洞開夔門天險,形成了“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崖迭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的山水風貌特徵。區域內民居大都選址在靠山面水的地方,長期以來便形成了吊腳樓建築傳統。以渝中半島為中心的重慶城3000年的歷史一直有吊腳樓作伴。晉朝常璩《華陽國志》記載了巴地建築的形態,唐宋時期江州(重慶古稱)吊腳樓曾被文人名士反覆描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口增加,吊腳樓成為重慶最普遍的民居。

工藝特徵

重慶弔腳樓具有簡潔、穩固、防潮的優點,還能節省耕地和建材。吊腳樓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蟲、洪水,被稱為巴渝文化的“活化石”。重慶弔腳樓營造技藝選擇合適的木材,鑿眼削榫,形成獨特的穿斗結構和倚岩斜撐技術,無論是房屋還是街巷,幾乎都是順山借勢,沿江展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基面不定,山屋共融。形成了吊腳、築台、懸挑、附岩等具有強烈地方特徵的建築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